第1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精选文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精选文档.ppt(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本讲稿第一页,共九十五页主要内容1.1计算机年发展概况1.2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形式1.3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本讲稿第二页,共九十五页1.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本讲稿第三页,共九十五页一、计算机的发展史1.计算机的问世 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3年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ENIAC共有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40KW,每秒钟能计算5000次加法。主要缺点:存储容量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本讲稿第四页,共九十五页1.计算机的问世 EDVAC
2、方案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送到运算器进行计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改的。数据以二进制码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五页,共九十五页1.计算机的问世 EDVAC方案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即程序计数器PC)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单元所在的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递增,但也可以按运算结果或外界条件而改变。机器以计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要通过运算器。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六页,共九十五页 2.计算
3、机的发展过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七页,共九十五页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4620世纪50年代后期。元器件主要是电子管组成。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主要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八页,共九十五页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20世纪59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采用了晶体管器件,存储器改用速度更快的磁芯存储器,出现了高级编程语
4、言和系统软件。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九页,共九十五页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前期。采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制造成本下降,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功耗也随之下降。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十页,共九十五页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半导体存储器的出现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向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九十五页表2-1 计算机发展
5、的四个阶段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器件数据处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几千几万次/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几万几十万次/秒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处理几十万几百万次/秒工业控制、数据处理第四代1970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几百万上亿条指令/秒工业、生活等各方面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九十五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代次代次起止年份起止年份CPU数据位数数据位数主频主频(MHZ)第一代第一代19711973Intel4004、80084
6、位、位、8位位1第二代第二代19731975Intel8080、M68008位位2第三代第三代19751978Intel8085、M68028位位2 5第四代第四代19781981、M6800016位位5第五代第五代19811993Intel80386、8048632位位25第六代第六代1993今今Pentium系列系列64位位602G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九十五页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正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九十五页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我国的第
7、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九十五页二、计
8、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多少条指令。常用单位为MIPS。即每秒钟100万条指令。一般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百万到几亿次。2.计算精确度高3.存储容量大4.逻辑判断能力强-计算机能够进行各种基本的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决定下一步执行的指令。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九十五页三、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科学计算一直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例如在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人造卫星轨迹的计算、气象预报、土木工程、数学、军事应用等领域。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节省人力物力。科学计算的特点是计算量大和数值变化范围大。本
9、讲稿第十七页,共九十五页2.数据处理当前大部分计算机都用于数据处理。比如银行计算机用来处理储户存款、取款以及其他诸如信用卡系统等业务。在企业的数据处理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也发挥着重要角色,比如在财务会计统计和经营管理中,编制生产计划、统计报表、成本核算、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利润估计、采购订货、库存管理、工资管理等都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任务。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九十五页3.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加工、通信及轻工业各部门的生产过程控制。如计算机数控车床、实时控制高炉炼铁过程,计算机控制汽车生产线等。一般用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计算都是实时控制,它们对计算机的速度要求不高,但可
10、靠性要求很高,否则将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甚至造成重大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另外,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化国防和空间技术中也有应用,如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都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九十五页4.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一门技术,它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方式使得教学过程形象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九十五页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将人脑在进行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规则和所采用的策略、技巧等编成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和人一样具有识别文字、图像、语言和推理学习
11、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研制出的智能计算机可以替代人类某些方面的脑力劳动,但离建立真正的智能系统还相差甚远。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五页6.计算机网络通信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不同地区的计算机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大大促进和发展地区间、国际间的通信和各种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比如银行系统、交通订票服务、电子商务(EC)、公用信息通信网、大型企业管理系统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因特网(Internet)相互发送电子邮件(E-mail)、浏览各种网页。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五页7.信息技术将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传递速度,也扩大了信息的传播空间
12、,使得信息的利用和共享得到惊人的增强和普及。因此,计算机作为信息存储、处理、交流的工具,在信息化社会中充当着核心角色。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五页1.3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计算机的 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五页一、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指的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比如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设备、通道等。软件系统指的是计算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各种程序、数据和相关资料。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微型机系统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包用户程序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运算器
13、控制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主机外部设备硬件软件微机系统构成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五页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五页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运算器是对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主要用来实现计算机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即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是计算机各种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中心。输入设备用来输入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五页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
14、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运算器不断地从存储器中得到要加工的数据,对其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最后的结果送回存储器中,整个过程在控制器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算器除了进行信息加工外,还有一些寄存器可以暂时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节省了从存储器中传递数据的时间,加快了运算速度。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五页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枢,主要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执行命令。控制器从存储器中将程序取出并进行翻译,再根据程序的要求向各部件发出命令;另外,控制器还从各部件中接受有关指令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并依此向各部件发出下一步执行命令。微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微处理器,又称为CPU,是计算机的核心,
15、习惯上常用微处理器的型号来区别微机的档次,例如:80486、Pentium、Pentium等都是CPU的型号。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九十五页在微型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的主机。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或外围设备。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五页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程序数据输入设备外存储器内存储器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处理结果数据流控制流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五页2、存储器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待处理的数据以及运算结果。它直接和CPU进行数据交换,
16、存取速度快。外存储器又称为外存或辅存。通常用来存放主存的副本和当前没有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不能直接和CPU进行数据交换。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五页存储器分类按构成存储器的器件和存储介质主要可分为: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电存储器、磁膜、磁泡、其他磁表面存储器以及光盘存储器等。按对存储器的存取方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串行访问存储器。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存储器(主存)、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缓冲存储器等。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五页内存储器衡量内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存容量、存储器存取周期时间。常用的计量存储器空间的单位由K、M、G。存储器存取时间是指从
17、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五页内存储器存储单元及其地址:内存一般按字节分成许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CPU通过地址可以找到所需的存储单元。当CPU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不会破坏其中的信息,这种操作称为读操作,把数据存入存储器中称为写操作。读、写操作又称为访问和存取。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五页内存储器RAM/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信息可以随机的读出和写入,主要用来存放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但在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信息就会丢失。只读存储器ROM在生产时由厂家一次性
18、写入并永久保存。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ROM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新的内容;在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因此ROM常用来存放一些固定的程序,如系统监控程序、检测程序等。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五页外存储器微机常用的外存储器有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有软磁盘(软盘)和硬磁盘(硬盘),它们均是在介质上涂上一层磁性材料作为磁记录媒体。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五页软盘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盘控制卡三部分组成。软盘的规格按尺寸分为5.25英寸(5寸盘)和3.5英寸(3寸盘),按使用盘面和记录密度有单面单密度、单面双密度、双面单密度、双面双密度、双面高密度五种。目前最常用的是
19、3.5英寸双面高密度软盘(容量为1.44MB)。在3寸盘上由一个滑动块使软盘露出一个小口(保护口),则这个软盘已经被写保护,即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五页图图2-3 磁盘的磁道及扇区磁盘的磁道及扇区 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九十五页硬盘存储器 硬盘存储器由多个金属盘片组成,并由磁头同时读写。硬盘把磁头、盘片以及执行机构密封在一个容器中与外部隔绝。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空气尘埃的沾染,而且磁头与盘面的距离也减少到最小,加大了数据存储密度,从而增加了存储容量。现在微机常用的硬盘容量育250GB,500GB,1000GB。从尺寸上分有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1.8英寸等。本
20、讲稿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五页CD光盘存储器 CD光盘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大,寿命长,价格低。一般一个光盘的容量为650MB。光盘的读是通过光驱来实现的。光驱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倍速”,常见的光驱有32倍速、40倍速、46倍速、50倍速、56倍速等。这个倍速是以基准数据传输率150Kbps(即平均每秒传输150千位)来计算的。CD光盘有以下三种类型:只读型光盘(CD-ROM)、一次写入型光盘(WORM)、可擦除型光盘(MO)。本讲稿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五页数字通用光盘(DVD)DVD是新发展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其容量因盘片的结构制造各异而不同。一般来说,采用单面单层结构时,容量为4.7GB;采用单面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精选文档 计算机 基本知识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