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激励及其理论二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激励及其理论二PPT讲稿.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激励及其理论二第1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内容型激励理论与管理内容型激励理论与管理 课课 程:管理心理学程:管理心理学班班 级:社工级:社工10311031,10321032教教 师:许加明师:许加明管理心理学教学课件管理心理学教学课件第2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内容概要内容概要1 1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2 E.R.G.2 E.R.G.理论理论3 3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4 4 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5 5 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第3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2、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1954年他又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阐述,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正式形成。第4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1 需要层次理论概述需要层次理论概述 (1)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但是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并存,但其中必然有一种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第5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第6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人类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人
3、类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 似本能需要是一种内在的潜能或固有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3)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 越是高级需要,在就越为人类所特有,在个体发育中出现地也越晚。第7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4)越低级的需要对维持生存越迫切)越低级的需要对维持生存越迫切 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越不迫切。需要层次越低,所引起的力量越强烈。(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
4、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第8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2 需要层次理论的缺陷需要层次理论的缺陷 (1)“似本能”的说法把人的需要解释为与生俱来的 (2)“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 (3)忽视了高层次需要对低层次需要的调节作用 (4)现象学描述法的方法论存在一定的局限第9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3 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需要的需要的层次层次诱因诱因/刺激刺激(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目标)管理制度与措施管理制度与措施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息)、住宅、福利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职位的保障、
5、意外的防止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以外保险制度归属和爱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尊重的需尊重的需要要地位、名分、权力、责任、薪水之相对高低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奖金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需要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节、具有挑战性工作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制度第10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是由
6、阿尔德夫在对工人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的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11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1 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概述(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概述 (1)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包括三种:生存、关系、成长需要。一般说来,三种需要是按层级发展的,但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可以越级。生存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类似于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关系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一部分尊重需要。成长需要是个体对于自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追求和需要。第12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人的三种需要并不完全都是生来就有的,有的需要是通过后天学习产生的。
7、(3)人的三种需要既是由低向高发展的,也存在一旦遇到挫折就下降的情况。第13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3 需要层次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与E.R.G.理论的比较理论的比较 相似点相似点不同点不同点1、需要是分层次的2、各种需要的层次有高低之分,一般按由低到高顺序发展1、需要的来源2、各种需要的出现顺序3、需要的发展趋势第14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成就需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3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第15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1 成就需要理论概述成就需要理论概述 (1)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
8、后,人的行为取决于另外三种需要的满足与否,这三种需要是归属需要、权力需要、成就需要。(2)不同的人对三种需要的需求程度不同,层次排序不同,个体行为主要取决于那些被环境激活起来的需要。(3)成就需要对个体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尤为重要,具有高成需要的人对组织、国家的进步、发展意义重大。第16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2 成就需要成就需要3.2.1 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 (1)喜欢设置自己的目标 (2)在选择目标时,希望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对所从事的工作希望得到迅速、准确的反馈 (4)把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第17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2.2 成
9、就动机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所认为最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力量。(1)家长对儿童的严格的自律训练与儿童的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家长对儿童的严格的自律训练与儿童的成就动机呈正相关。(2)一个社会的文化环境与促成个体成就动机的气氛具有深刻影响。)一个社会的文化环境与促成个体成就动机的气氛具有深刻影响。(3)一个社会的成就动机与该社会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一个社会的成就动机与该社会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4)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与企业家最为相似。)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与企业家最为相似。第18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3.成就动机
10、的发现与管理成就动机的发现与管理3.3.1 成就动机的发现成就动机的发现 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第19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3.2 成就需要的管理成就需要的管理 (1)经常安排一些成就的反馈 (2)提供取得成就的榜样 (3)把高成就需要者放在具有挑战性的岗位上 (4)不要限制员工的创新精神和行为第20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4 4 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第21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1 双因素理论概述双因素理论概述 (1)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第22页,
11、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2)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这些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却带有预防性、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第23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3)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其本质为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作出最好的表现。第24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4)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传统观点传统观点赫茨伯格观点赫茨伯格观点满意满意不满意不满意满意满意没有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不满意(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第25页,共32页,编辑于20
12、22年,星期三4.2 双因素理论与管理双因素理论与管理 (1)创造良好的工作外部环境条件,改善保健因素,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2)有效的管理,应在不断改善保健因素的基础上,从工作本身入手,创造条件,满足职工对激励因素的需求,从而激发和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3)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其作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第26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5 5 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 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带模式是由我国管理心理学家俞文钊教授在双因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第27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5.1 组织中存在三种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
13、一种是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一类是防止职工出现不满意感的保健因素,一类会挫伤职工积极性的去激励因素。第28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5.2 激励、保健、去激励因素的含义激励、保健、去激励因素的含义 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去激励因素去激励因素使人产生满意感使人不产生不满意感使人产生不满意感使人提高积极性保护人的积极性使人的积极性降低使工作效率提高维持原状,不会使工作效率提高使工作效率降低第29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5.3 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体模式激励与去激励因素的连续体模式 激励因素与去激励因素存在于连续体的两个端点,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许多强弱不等的激励形式,它们形成了一个连续带。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去激励因素去激励因素强激励较强激励较弱激励弱激励弱去激励较弱去激励较强去激励强去激励第30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5.4 保健因素在激励与去激励因素连续体中的位置保健因素在激励与去激励因素连续体中的位置 保健因素处于较弱激励与弱激励之间的区域。第31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欢迎大家提问!欢迎大家提问!第32页,共3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