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2)开题报告《微教学活动空间答疑式知识学习方法研究-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活动为例》.doc
《(20140222)开题报告《微教学活动空间答疑式知识学习方法研究-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活动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0222)开题报告《微教学活动空间答疑式知识学习方法研究-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活动为例》.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客户的开题修改意见是:六、研究规划(一)研究思路(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三)研究方法以上这部分内容没有,请补充完整。说的很清楚了,目录中的第六个环节他根本就没写。1.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概一到两个班;另外,本班的其他计算机任课老师可作为次要研究对象2.对微课程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例如将微课程制作成网页的形式放在局域网上或云端,组织学生学习(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答疑?望写手着重考虑并详细呈现),实施的时间为一学期,在此过程中要有评价效果.3.研究的方法可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只要不是实验研究法,其它方法都可用那个系统不需要呈现在论文中,只要陈述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
2、实现方法及答疑的过程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总之主要是应用的过程和效果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题目研究生姓名: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老师: 开题时间: 二O一 年 月目录一、研究背景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者本人的关注点1二、研究问题2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2(一)研究目的2(二)研究意义2四、国内外研究现状3(一)国外研究现状3(二)国内的相关研究4五、关键概念界定5(一)信息技术5六、研究规划5(一)研究思路5(二)研究对象的选择6(三)研究方法6七、论文基本框架6参考文献8一、 研究背景(一) 研究缘起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先前的移动学习方式和网络教育资
3、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微课程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运用视频进行教学的经历,或用于组织课堂教学、或用于形象展示,但是很少在课堂教学中将视频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关于问题的解答结合起来,因为这已经涉及在线学习的领域了。利用微课程实现答疑类的教学活动其难度还是比较大大,可以说运用微课程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答疑解惑不仅需要全新的技术支持更需要,思想意
4、识上的突破,这点对于一些在教学目标方面对技能方面有特殊要求的课程而言实际上意义更为的深远。(二) 研究者本人的关注点微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不仅其概念界定还不完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之中,但是,这种不完善,又给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舞台。而在本次的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1. 微课程与课程教学的关系2. 微课程如何与课程教学特有机结合实现答疑的功能3. 微课程如何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二、 研究问题本文试图来考察利用微课程进行答疑教学的实践,并以具体的实践操作性课程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为例来制定信息化与数字化环
5、境下微课程答疑性的教学模式,而在本次研究中,最主要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微课程满足学习者在的学习需求。具体说,需要探讨以下问题:1.微课程设计的发展脉络及目前的国外研究现状如何,当前大众学习者对微课程的认知情况如何2.关于答疑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微课程与课程教学、答疑性的课程教学的关系与结合途径4. 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为例设计相应的微课程答疑教学框架和设计模板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 研究的目的学科教学最首要的是其教育属性,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由于微课程本身时间长度的限制,当面对具有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特别是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6、时,其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教学这一方式。以往的一些的研究都是将一些知识结构简单、简明易了的知识来采用微课程方式呈现,而这样的呈现实际上是缺乏互动的。学生在深入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难知识、操作的把握实际上是得不到相应的微课程资源支持的。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就试图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挥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将实际操作性学习等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知识点加以把握实现微课程的答疑性教学功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让微课程做到微言大义,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二) 研究的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及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但目前还未形成完整
7、的体系,国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针对具体的学科课程、实际教学需要及其微课程的特点,在实现微课程设计与学科课程答疑性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研究微课程与课程教学、答疑性的课程教学的关系与结合途径,提出利用微课程进行答疑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实践意义方面,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设计出了适用于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答疑性的微课程教学实践模式与案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四、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一)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
8、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资源的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8年秋,美
9、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特别在答疑方面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2.国内的主要研究观点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
10、不同提法;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田秋华老师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芹均提出,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最为系统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
11、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他认为,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而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除了相关的资源外,还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是某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另有研究者认为,微课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本土化,更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其资源组织方式也满足了随时、随地进行移
12、动学习的需求。当然,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与国外相比,我们对“微课程”、“微视频”关注程度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但是在研究的深度方面因为技术条件和发展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同外国一样当前我们的微课程结构也较为松散,能用于深入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微课程资源还有所欠缺。从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研究与实践可以
13、看出,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也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当然,“微课程”这一理念在具体一些特定学科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五、 关键概念界定(一) 微课程在国内,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他首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
14、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产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6。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除了微课中各种资源外还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是某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综合。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 提出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时长在10 分钟。综上所述,并依据约翰梅迪纳在让大脑自由中(约翰梅迪娜,2009)提出听众保持注意力的时长为十分钟的规则7,可以根据实际课堂答疑性教学的需要将微课程定义为:微课程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
15、学习为目的,针对某专题、知识点以及问题展开的的一系列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其中学习内容是以时长在十分钟内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二) 答疑 答疑是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性项目。 通常由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回答学生关于当前所学课程内容的提问。 (三) 答疑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答疑活动中展开的教学过程,其教学目的形式是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主要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根据问题的解答展开的。其实质实际上是对,教学中的重、难、易错点的进一步把握。六、 研究规划6、 研究规划(一)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当前的研究进展、开发情况等对微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有所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探究
16、微课程与课程教学、答疑性的课程教学的关系与结合途径并为之寻找理论依据。其次在相关理论框架上,探究具有答疑功能的微课程该如何设计、构建与实现。再次,在以上设计模式和框架的指导下设计一个以答疑性教学为主的微课程范例,该范例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为例,展示该课程模式的构建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最后,对本次研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展望和预期。(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在课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为例的答疑性微课程范例中进行学习者、教学者的需求分析,这样一来就将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定位在
17、了(自己写)的(自己写)上,通过对其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本校学生、教师对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微课程教学的认知,同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其当前网络学习情况。而在最终课程实施的成果评价中,也是以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中的微课程范例的感官情况来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三)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这三种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的研究,获得本次研究的理论知识基础,了解目前世界以及我国目前的微课程开发、应用进展;同时通过文献研究对答疑性教学理念的解读,为该理念支持下微课程设计寻找理论依据。通过问卷方法,可以获得当下关于微课程应用与实践进展的一手材料,更重要的
18、是通过问卷调查为本次研究中具体的课例模式构建的需求分析环节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在具体课例微课程实施的效果评价方面同样还需要应用该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在在课程模式的设计、建构与实施中,通过行动研究法来将理论应用到实处验证课程开发、应用的实际效果。2012.042012.06 论文选题与资料收集整理阶段2012.062012.07 论文定题与开题阶段2012.072012.10 模式原型设计、开发阶段2012.102012.11 模式测试与评价阶段2012.12 研究课题中期审查2013.012013.04 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13.042013.05 论文完成并提交专家审定阶段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教学活动空间答疑式知识学习方法研究-以平面设计photoshop课程教学活动为例 20140222 开题 报告 教学 活动空间 答疑 知识 学习方法 研究 平面设计 photoshop 课程 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47012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