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位移法PPT讲稿.ppt
《第六章位移法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位移法PPT讲稿.ppt(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位移法第1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Chap6 Chap6 位移法位移法6-1 6-1 概述概述6-2 6-2 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6-3 6-3 位移法计算方法位移法计算方法直接平衡法直接平衡法6-4 6-4 位移法计算举例位移法计算举例6-5 6-5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位移法的基本体系6-6 6-6 对称结构的计算对称结构的计算6-7 6-7 支座移动与温度改变时的计算支座移动与温度改变时的计算第2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1 6-1 概述概述 位移法基本概念,位移法基本思想。位移法基本概念,位移法基本思想。位移法也称变位法或刚度
2、法,是另一种求解超位移法也称变位法或刚度法,是另一种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方法静定结构的方法,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该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该方法不仅可用于超静定结构的求解,还可用于静定方法不仅可用于超静定结构的求解,还可用于静定结构的求解。同时,位移法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结构的求解。同时,位移法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定了基础。第3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作为基本未知量作为基本未知量 第4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n位移法解题是一个拆、合的过程,即先把原结构位移法解题是一个拆、合的过程,即先把原结构“拆拆”
3、成若干个单跨超静定梁,计算出已知荷载及杆端位成若干个单跨超静定梁,计算出已知荷载及杆端位移影响下的内力,然后再把这些单跨梁移影响下的内力,然后再把这些单跨梁“合合”成原结成原结构,利用平衡条件求出,这就是位移法的整体思路。构,利用平衡条件求出,这就是位移法的整体思路。第5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力法:力法:力法:力法:力法:力法:力法力法 第6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由于结点由于结点B为刚结点,有:为刚结点,有:从而可求出:从而可求出:将转角将转角 代入中代入中 ,即可得到杆,即可得到杆BA、BC的弯矩图,将的弯矩图,将其组在一起即为原结构
4、的弯矩图。其组在一起即为原结构的弯矩图。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第7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位移法仍需解决问题、位移法仍需解决问题n确定杆件的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及荷载之间的关系;确定杆件的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及荷载之间的关系;n结构上何种结点位移可作为基本未知量;结构上何种结点位移可作为基本未知量;n如何建立求解未知量的位移法方程。如何建立求解未知量的位移法方程。第8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 转角位移方程,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正方向规转角位移方程,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正方向规定定第9页,共87页,编辑于
5、2022年,星期三1 1、转角位移方程定义、转角位移方程定义 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时,每根杆件均可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时,每根杆件均可看作单跨超静定梁,杆件的杆端力与荷载、杆端看作单跨超静定梁,杆件的杆端力与荷载、杆端位移之间恒具有一定的关系,可用函数进行表达,位移之间恒具有一定的关系,可用函数进行表达,这种函数表达式称之为转角位移方程,也称为刚这种函数表达式称之为转角位移方程,也称为刚度方程。度方程。第10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符号规定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符号规定 杆端转角杆端转角 顺时针为正,杆两端相对线位移顺时针为正,杆两端相对线位移 ,以,以使杆
6、件产生顺时针转动为正;杆端弯矩以顺时针方使杆件产生顺时针转动为正;杆端弯矩以顺时针方向为正,杆端剪力的规定仍是以使作用截面产生顺向为正,杆端剪力的规定仍是以使作用截面产生顺时针转动为正。时针转动为正。第11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1 1)两端为固定端梁)两端为固定端梁 根据力法,根据力法,对梁的弯矩无影响,故在计算时可对梁的弯矩无影响,故在计算时可不予考虑,很显然不予考虑,很显然 。第12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 显然,显然,图图6.2(b)等于图等于图6.3(a)、(b)
7、两种情况的叠加,则:两种情况的叠加,则:第13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求杆端弯矩求杆端弯矩 作用下杆端转角作用下杆端转角 和和 。采用力法,作出采用力法,作出图图6.3(a)的的 图、图、图和图和 图,如图图,如图6.4。第14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 由图由图6.4的的(a)、(b)图,图乘可得:图,图乘可得:令令 ,i称为杆称为杆AB的线刚度,则上式整理为:的线刚度,则上式整理为:同理:同理:6.4的的(a)、(c)图,利用图乘法得:图,利用图乘法得:第15页,共87页,
8、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求当杆两端有相对位移求当杆两端有相对位移时杆端转角时杆端转角 和和 。由由图图6.3(b)可得:可得:由由 和和计算结果,根据叠加原理,杆端转角计算结果,根据叠加原理,杆端转角 和和 为:为:整理为整理为:式式(6-2)即为已知杆端位移即为已知杆端位移 、和和 求杆端弯矩的公式,又称为求杆端弯矩的公式,又称为AB梁的转梁的转角位移方程。角位移方程。(6-2)(6-1)第16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取杆件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杆端剪力为:取杆件为研究对象,由平
9、衡条件可以求出杆端剪力为:由由(6-2)和(和(6-3)计算结果,杆端力可写为矩阵形式:)计算结果,杆端力可写为矩阵形式:式式(6-4)称为弯曲杆件的刚度方程;称为弯曲杆件的刚度方程;(6-3)(6-4)第17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其中:其中:称为弯曲杆件的刚度矩阵,矩阵中的系数称为刚度系数。刚度系数是只与杆称为弯曲杆件的刚度矩阵,矩阵中的系数称为刚度系数。刚度系数是只与杆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所以又称为形常数。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所以又称为形常数。第18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
10、杆端位移求杆端力(2 2)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梁)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梁 由上图由上图(a),可知,可知,代入式代入式(6-1)可得:可得:第19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由杆端位移求杆端力(3 3)一端固定一端定向支座梁)一端固定一端定向支座梁 由上图由上图(b),可知,可知,代入式代入式(6-2)和和(6-3)可得:可得:第20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由荷载求杆端力、由荷载求杆端力n杆件只承受荷载作用时所得的杆端力,通常称为固端力,一杆件只承受荷载作用时所得的杆端力,通常称为固端力,一般包括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般包括固端弯矩和固端剪力。
11、n固端力的求解仍然可以采用力法,在表固端力的求解仍然可以采用力法,在表6-1中列出了常见荷中列出了常见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力。载作用下的固端力。n从表从表6-1中可以看出,固端力的大小只与杆件所承受的荷载形中可以看出,固端力的大小只与杆件所承受的荷载形式有关,因而,固端力也称为载常数,一般用式有关,因而,固端力也称为载常数,一般用 表表示为:示为:第21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小结、小结 综上所述,等截面直杆在荷载及杆端位移的共同作用下,综上所述,等截面直杆在荷载及杆端位移的共同作用下,利用叠加原理,杆端力一般公式为:利用叠加原理,杆端力一般公式为:(6-5)式(式(6-5)
12、即为转角位移方程的一般形式。)即为转角位移方程的一般形式。第22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3 6-3 位移法计算方法位移法计算方法 -直接平衡法直接平衡法 基本未知量的确定,位移法基本方程基本未知量的确定,位移法基本方程第23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未知量、基本未知量 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时,它是以独立的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时,它是以独立的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其中结点位移包括结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其中结点位移包括结点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点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第24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未知量、基本未知量(1 1)结
13、点角位移的确定)结点角位移的确定 结点角位移的数目结点角位移的数目刚结点的数目刚结点的数目 2 2个刚结点个刚结点B B、C C,故有,故有2 2个结点角位移个结点角位移 和和 。第25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未知量、基本未知量(2 2)结点线位移的确定)结点线位移的确定 n假设:假设:忽略轴向力产生的轴向变形,则变形后的曲杆与原直杆等长;忽略轴向力产生的轴向变形,则变形后的曲杆与原直杆等长;假设结点转角和各杆弦转角都很小,则变形后的曲杆长度与其弦等长。假设结点转角和各杆弦转角都很小,则变形后的曲杆长度与其弦等长。根据假设,杆件发生弯曲变形后,两个端点距离保持不变根据
14、假设,杆件发生弯曲变形后,两个端点距离保持不变或者杆长保持不变,从而就减少了结点线位移的数目。或者杆长保持不变,从而就减少了结点线位移的数目。第26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未知量、基本未知量n简单结构,采用观察法。简单结构,采用观察法。没有结点线位移没有结点线位移 第27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未知量、基本未知量n复杂结构,采用铰化体系法。具体做法是:复杂结构,采用铰化体系法。具体做法是:把结构中所有的刚结点、固定端全部改成铰结,则得到把结构中所有的刚结点、固定端全部改成铰结,则得到铰结体铰结体系;系;对铰结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若体系几何不
15、变,则无结点线位移;若几对铰结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若体系几何不变,则无结点线位移;若几何可变或瞬变,则需考虑最少添加几根支座链杆才能保证几何不变,需增加何可变或瞬变,则需考虑最少添加几根支座链杆才能保证几何不变,需增加的链杆数即为原结构的结点线位移数。的链杆数即为原结构的结点线位移数。注意:注意:原结构的链杆支座、铰支座、及两平行链杆与杆轴平行的滑动支座不予改原结构的链杆支座、铰支座、及两平行链杆与杆轴平行的滑动支座不予改变,而两平行链杆与杆轴垂直(或斜交)的滑动支座,只保留一根链杆。此变,而两平行链杆与杆轴垂直(或斜交)的滑动支座,只保留一根链杆。此种方法适用于不计轴向变形的受弯直杆结构。
16、种方法适用于不计轴向变形的受弯直杆结构。第28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1 1、基本未知量、基本未知量 图图6.7(a)6.7(a)所示刚架,其铰结体系如图所示刚架,其铰结体系如图6.7(b)6.7(b)所示,必须在所示,必须在B B、E E结点结点各增加一根链杆才能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以原结构独立结点线位移各增加一根链杆才能成为几何不变体系,所以原结构独立结点线位移的数目为的数目为2 2个。个。第29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直接平衡法、直接平衡法 设梁柱的线刚度均为设梁柱的线刚度均为i,图图6.8(a)6.8(a)所示刚架,基本未知量为所示刚架,基本未知量为
17、3 3个,分别为个,分别为C C、D D结点的角位移结点的角位移 ,和柱顶的水平线位移,和柱顶的水平线位移 ,图,图6.8(b)6.8(b)所示。所示。第30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直接平衡法、直接平衡法根据转角位移方程根据转角位移方程(6-5)(6-5),我们可以得到:,我们可以得到:第31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直接平衡法、直接平衡法如图如图6.9(a)6.9(a)所示,选取刚结点所示,选取刚结点C C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代入整理为:代入整理为:同理,选取刚结点同理,选取刚结点D D为研究对象,可得:为研究对象,可
18、得:(a)(b)第32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2 2、直接平衡法、直接平衡法如图如图6.9(b)6.9(b),选取柱顶以上横梁,选取柱顶以上横梁CDCD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代入整理为:代入整理为:其中其中 和和 可以通过查表可以通过查表6-16-1得到,联立方程得到,联立方程(a)(a)、(b)(b)、(c)(c),即可解出基,即可解出基本未知量本未知量1 1、2 2、3 3,将其代入转角位移方程,可求得杆端弯矩,从而绘制,将其代入转角位移方程,可求得杆端弯矩,从而绘制结构的弯矩图,进而绘制剪力图和轴力图。结构的弯矩图,进而绘制剪力图和轴力图。:(
19、c)第33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小结、小结 利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建立的方程实质上是静力利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建立的方程实质上是静力平衡方程。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写出各杆件的杆端力表达式,平衡方程。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写出各杆件的杆端力表达式,对于结点角位移,建立结点的力矩平衡方程;对于结点线位对于结点角位移,建立结点的力矩平衡方程;对于结点线位移,建立截面的投影平衡方程。这些方程称为位移法的基本移,建立截面的投影平衡方程。这些方程称为位移法的基本方程,基本方程的个数等于基本未知量的个数。而这种根据方程,基本方程的个数等于基本未知量的个数。而这种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
20、位移法基本方程的方法称为直接平衡方程转角位移方程列出位移法基本方程的方法称为直接平衡方程法。法。第34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4 6-4 位移法计算举例位移法计算举例 第35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解题步骤可概括如下:解题步骤可概括如下:(1)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2)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3)根据平衡条件列位移法基本方程。对于每个角位移结点,建立结点的力矩)根据平衡条件列位移法基本方程。对于每个角位移结点,建立结点的力矩平衡方程:平衡方程:;对于结点线位移,建立截面的投影平衡方程
21、:;对于结点线位移,建立截面的投影平衡方程:或者或者 。(4)联立解方程,求结点位移。)联立解方程,求结点位移。(5)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力表达式,求出杆端力。)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力表达式,求出杆端力。(6)作内力图。根据杆端弯矩作弯矩图;选取杆件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作内力图。根据杆端弯矩作弯矩图;选取杆件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求出杆端剪力,从而绘制剪力图;选取结点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求求出杆端剪力,从而绘制剪力图;选取结点为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求出杆端轴力,从而绘制轴力图。出杆端轴力,从而绘制轴力图。第36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1 6-1 试求
22、下图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试求下图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其中:其中:,q=20 kN/m,P=60kN。【解】:(【解】:(1)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此连续梁只有一个基本未知量,结点此连续梁只有一个基本未知量,结点B的角位移的角位移 。(2)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先求固端弯矩,查表先求固端弯矩,查表6-1得:得:第37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1 6-1 令令 ,则:,则:根据转角位移方程:根据转角位移方程:(3)根据平衡条件列位移法基本方程。)根据平衡条件列位移法基本方程。(4)解方程,求结点位移
23、。)解方程,求结点位移。解得:解得:(5)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弯矩表达式,求出杆端弯矩)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弯矩表达式,求出杆端弯矩 。第38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1 6-1 (6)根据杆端力绘制内力图)根据杆端力绘制内力图。第39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2 6-2 试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试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解】:(【解】:(1)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有有2个基本未知量,结点个基本未知量,结点B、C的角位移的角位移1、2。(2)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先求固端
24、弯矩,查表先求固端弯矩,查表6-1得:得:根据转角位移方程:根据转角位移方程:第40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2 6-2 (3)根据平衡条件列位移法基本方程。)根据平衡条件列位移法基本方程。对于结点对于结点B,对于结点对于结点C,(4)式子()式子(1)()(2)联立解方程,求结点位移。)联立解方程,求结点位移。解得:解得:(1)(2)第41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2 6-2 (5)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弯矩表达式,求出杆端弯矩并绘制弯矩图)将结点位移代入杆端弯矩表达式,求出杆端弯矩并绘制弯矩图。弯矩图弯矩图第42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
25、期三例题例题6-3 6-3 试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试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其中:各杆杆长、其中:各杆杆长、EI均相同,均相同,q q=20=20k kN/mN/m,P P=30=30kNkN。【解】:(【解】:(1)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确定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有有2个基本未知量,结点个基本未知量,结点C的角位移的角位移1和柱顶的水平线位移和柱顶的水平线位移2。(2)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根据转角位移方程列出杆端力表达式。先求固端弯矩,查表先求固端弯矩,查表6-1得:得:令令 ,根据转角位移方程:,根据转角位移方程:第43页,共8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例题例题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位移 PPT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