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
《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一、德育特点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聆听、鉴赏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兴趣、实践能力及创造精神。(一)人文性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风格,是世
2、界各个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二)审美性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人”的思想取向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与每一环节。音乐教育应“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悦”,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三)实践性音乐教育具有非语义性、非模拟性、非同一性、非具象性、非静态性等特征。在音乐学习或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鉴赏中,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才得以实施。(四)创造性音乐教育具有“寓教于(活)动”的特点。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必须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领悟音乐的内涵,演唱(奏
3、)音乐作品,进行音乐创(编)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德育范畴(一)高尚情操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精神涵养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内涵。(三)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
4、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四)文化传承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感。三、实施建议义务教育学段德育范畴教学内容活动建议高尚情操感受与欣赏表现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区别并描述音乐情绪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通过聆听演唱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作
5、品,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3.通过演唱、演奏和识读乐谱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勇敢、严谨、敏锐、坚毅、果敢的意志品质。4.在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高尚情操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5.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生活,感受并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培育优秀品格,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6.教学中应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促使他们运用音乐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在表现上既要有集
6、中统一的形式,也应有学生充分的个人表现机会和时间。7.要注意通过对音乐表现要素、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等音乐知识的学习,满足学生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精神涵养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不同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2.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自信、有表情的良好演唱习惯和演唱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3.在培养音乐听觉的基础上识读乐谱,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即兴式的创作活动,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音乐听觉与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培
7、育基本音乐素养。5.通过探索、研究、发现、创造等方式,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打破创作神秘感,培育强烈的创作欲望;开阔视野,增强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6.在教学中应从音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音乐和编创音乐的能力。7.要注意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把演唱、演奏等音乐技能的训练,有效融入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富有情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感受与欣赏表现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不同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色、强弱、速度、力度、节拍、旋律等各种音乐要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2.通过聆
8、听不同情绪的音乐,区别并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3.通过聆听、演唱不同体裁和形式的歌曲和乐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人际交往、情感沟通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通过运用人声、乐器声和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激发探索自然音响与音乐音响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活动,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6. 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9、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7.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在演奏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学会尊重别人,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8.初中学段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鉴别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文化传承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1.通过聆听、演唱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2.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3.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活动,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大音乐文
10、化视野,促进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价值。4.要注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与热爱。5.可以结合乡土音乐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等方式,让本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高中学段德育范畴教学内容活动建议高尚情操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把音乐基础知识、名曲鉴赏和树立远大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2.通过欣赏演唱优秀的声乐作品,借助歌曲中丰富的情感,激发爱国
11、主义、民族主义热情。在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通过歌曲演唱与表现,体会词曲作者等诸多主体对世界对自我的感受,进而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自我成长。4.在演奏、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引导学生在演奏中,把乐曲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借助演奏的手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审美能力和表现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人格,达到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6.结合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动作组合以及欣赏和排练舞蹈或舞剧片段,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和对
12、理想的追求。7.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并参与排练与演出,锻炼与他人和谐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促进身心和谐、全面发展。8.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生活,感受并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锻造优秀品格,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9.高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广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感受体验人类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得到高尚思想品格的熏陶。精神涵养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通过演唱不同类型风格的
13、作品,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要素,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2.学习音乐创作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尝试为歌词谱曲、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或利用各种不同的音源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对音乐创作的兴趣与爱好,并在创作实践活动中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音乐听觉与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基本音乐素养。3.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4.通过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演奏乐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奏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5.欣赏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
14、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锻炼肢体协调性,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6.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7.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戏剧、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结构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审美能力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通过聆听丰富的音乐作品,培养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提升感受音乐美的判断能力。2.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歌曲和乐曲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3.通过欣
15、赏优秀的器乐作品,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4.借助舞蹈直观的艺术感染力,丰富自身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5.通过在音乐课堂中接触戏剧艺术,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在鉴赏戏剧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戏剧美。6.帮助学生提升区分美与丑的能力,辨清、远离和坚决反对低俗文化。文化传承音乐鉴赏歌唱与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1.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激发对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对各类音乐作品的比较、评价,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产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感受、体验音
16、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文化传承意识。3.利用民间音乐资源,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作为创作或改编的素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民族的音乐文化。4.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传承与发扬我国和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四、评价案例音乐学科德育评价应该遵循音乐的学科特点,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音乐课程评价建议进行,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纲要所阐述的学科德育目标,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
17、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和本纲要中的德育范畴及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编创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对于评
18、价的方式与方法可以依据德育的评价内容,采用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进行,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成长记录册、班级音乐会等评价方法,例如:学生的自评可以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等形式记载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班级音乐会”也是一种音乐课程特有的方式,通过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把学科德育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音乐 学科 德育 实施 指导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