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3年1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题)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 苗蛮子“崇洋媚外”这个词,近些年在中国有些火,那些对西方文明热情拥抱的国人,很自然地被归入这个词条之下。殊不知,早在18、19世纪,许多西方人也曾对中国文明充满着近乎狂热的崇拜,而且其中不乏有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思想家。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思想启蒙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据说伏尔泰在盛赞儒家学说的同时,甚至还在礼拜堂里挂起孔子像,朝夕膜拜。而在霍
2、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在英国诗人拜伦笔下,中国更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幻影:“遥远的中国开来的船无一不为他卸下馨香的产品”。看着欧洲思想家(而不是普通老外)笔下这些炫目的词句,亲爱的同胞、尤其是那些据说是“爱国分子”的国人,是不是有些晕乎得飘飘然了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一种无知与谵妄了。启蒙思想家们将十八九世纪的中国描绘成天堂,当然有欧洲人多激情浪漫的因素,至于像拜伦这类疯子式的天才诗人,将中国虚化为一个理想物也就更不足为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启蒙思想家们是由于
3、脑袋发热,而看不到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的种种缺陷。比如同时代的卢梭就认为,中国人考虑更多的是规矩,他们的伦理更多是掩饰,而他们的人性则多为屈尊和崇上;而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以至于在孟德斯鸠看来,不免有些悲观地不确信“一个能够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府是否适合中国”。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
4、武器。有人比喻说,中国文化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结果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却也不无道理。可尽管如此,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而不会改头换面全盘中国化。西方人历来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自然是不屑于“以华为师”的。据说当年腓特烈大帝在伏尔泰思想的蛊惑下,曾试着向乾隆皇帝提出要求通商。只可惜这位专制而又开明的君主,被吃了个闭门羹。腓特烈大帝后来在给伏尔泰的信中,恼羞成怒地称中国人“不过是些少见多怪的野蛮人”。这其中,虽然有乾隆的夜郎自大,但也可看出欧洲人蒂固根深的东方落后论。这样我们再来看今天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汉
5、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而且还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化征服了全世界。正如不能因为最近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便以为中国文学站上了世界文学的巅峰一样这样的看法,显然是无逻辑的。这当然不是否认莫言的文学成就,但事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因此, 如官方所说的“莫言获奖是
6、文学的胜利”, 说是翻译(传播)的胜利, 至少说是两者的胜利。“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个中原因恐怕不在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不够,而在于中国当代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不足诸如京剧、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无疑是有魅力的,然而较之传统文化符号的“繁盛”,则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乏善可陈,我们从中实在拿不出足够吸引老外的东西。何况,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而呈现衰败模样,致使吸引力大打折扣;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这在一定
7、程度上也削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而有活力的中国。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则便怡人笑柄了。1、简析第4段的作用。(3分) 2、第5段加点词“煮熟”在文中的意思是 (
8、2分) 3、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8段空格处的一组词语是( ).(2分)A、不仅 更可以 或 B、与其 不如 或C、不仅 更可以 甚至 D、与其 不如 甚至4、通读全文,概括“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除第三副外的另外两 副“面目”:(2分) 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格局中,中国文化是缺乏国际话语权和吸引力的。5、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对“崇洋媚外”者(第1段)和“爱国分子”(第8段)都持否定态度。B、中国古代的政治和伦理道德曾受到部分欧洲哲学家的热情追捧。C、作者记述腓特烈大地批评中国人“不过是些少见多怪的野蛮人”,目的在于揭示其不完整而功利的中国观。D、作者提醒
9、人们,要警惕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滋生国人的盲目乐观心态。6、从2004年至今,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么,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全球品牌和平台。以孔子学院为例,结合文章观点,分析改变当前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之出路。(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流年(节选) 彭学明 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
10、,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
11、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
12、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
13、、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 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春越烂。把春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春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春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
14、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
15、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7、赏析第8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8、第6段两处空格应该填入的成语分别是:(2分)A B 9吊脚楼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6分)A、第1段独句成段,点出了“我家”的吊脚楼的位置,创设意境,引起注意。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C、第4段中划线的“也就是”一词表明“我家”吊脚楼的搭建十分容易。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
16、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E、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F、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10、有人评论彭学明的文字“质朴而厚重”,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5段。11、第6、7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么,但在内容和感情上有所不同,对此加以分析。(4分)(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 ,尽西风,季鹰归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夕阳下,酒旆闲,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郴江幸自绕郴山, 。(北宋秦观郴州旅社) (4)熊咆龙吟殷岩泉, 。(唐李
17、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6)乡书何处达?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7)瀚海阑干百丈冰,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与君离别意,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仍蜀州)(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注释: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14、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 。(1分)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二句
18、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B、三四句述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归途。C、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D、隐逸诗的尾句往往颇有蕴蓄,结合全诗,分析“唯有幽人独来去”一句的内涵。(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范滂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19、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20、。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1仲博:范滂之弟 2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藩乃谢焉( ) (2)即自诣狱( )(3)引与俱亡( ) (4)既有令名( )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藩乃谢焉 击之
21、,必大捷焉B、犹以利刃齿腐朽 以逞寡君之志C滂死则祸塞 轻则寡谋D、再拜而辞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划线句子。(5分)(1) (2) 20、从朱零“宁受笞死”的行为可以看出范滂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1、文末用不少笔墨邪恶范母,简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答李翊书 韩愈1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3抑又有难者。
22、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4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矣。5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2
23、2、“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 (篇目)(1分)23、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C、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24、第8段中,韩愈提出了 写作准则。(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25、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复“答李翊书 ”的原因。的原因。(3分) 26、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4分) 二、写作(70)27、阅读下
24、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泰囧暴热与1942的走冷2012 年末的贺岁片,轻松、搞笑,散发着草根精神和自嘲意识的徐峥导演处女作泰囧票房突破10亿,成为华语片史上最赚钱电影;沉重、冷静,满眼烽火连天,饿殍遍野,完整还原河南饥荒动荡历史的“贺岁大师”冯小刚作品1942亏1亿。有网友愤怒:中华名族不知耻、光臭美;影评家们说:泰囧成为票房冠军真是中国电影的悲哀。但是也有评论不以为然:在现实而清晰的生活压力下,比起所谓的苦头良药,我们更需要爆米花。奉贤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参考答案(一)( 16 分)1 . ( 3 分)承接上文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文明的盛赞
25、,表明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中华帝国的缺陷;从而引出下文启蒙思想家为功利的目的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剪裁”的观点。(意思对即可,1 点2 分,2 点3 分。) 2 . ( 2 分)中国文化慢慢培育或养成了欧洲启蒙运动3 . ( 2 分)B (选A 得1 分)4 . ( 2 分) 欧洲启蒙时代,中国文化是美好的,是启蒙思想家用来挑战神权的武器; 今天,中国文化更多地成为外国人满足其猎奇心态的文化符号。(意思对即可)5 . ( 3 分)C 6 . ( 4 分)答案示例: 利用好孔子等受外国人关注的中国文化传统符号,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创
26、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 不妄自菲薄,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 不夜郎自大,警惕文化自恋的心态,将中国文化与人类文明相融合。(二)( 22 分)7 . ( 3 分)化实为虚,将新笋比作诗歌,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运用叠词,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的生命活力,衬托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新生事物)、面对生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手法写到一处即可)8 . ( 2 分)喜上眉梢黯然失色(相形见细)9 . ( 6 分)CD 10 . ( 3 分)答案示例:吊脚楼是作者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是湘西最普遍的建筑,作者描写关于它的“章节”、“画面”、“质地”,亲切而又质朴作者把它比
27、喻成一个思想者,在岁月的凝望中,又包含了过去的沧桑,母亲的乐观,新生的希望等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厚重的。11 . ( 4 分)第 段将母亲比喻成写手,将窗子和门雕刻上花纹,使他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表达了对母亲热爱生活的赞美。第 段将母亲比喻成乡村音乐演奏家,她劳作的工具就成了一个个乐器,而她的劳作也成了舞蹈,表达了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12 . ( 4 分)“流年”虽未在文中出现,但却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息息相关。 在岁月的流转中,母亲种上了竹子,建起了吊脚楼,美化了窗子和门,用她的乐观与勤劳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 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暗含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它不
28、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 同时,作者的家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流年”也能以小见大,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越变越好,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一点2 分,2 点即得4 分)(三)( 6 分)13 . ( 1 )休说妒鱼堪脍(2 )两三航未曾着岸(3 )为谁流下潇湘去( 4 )栗深林兮惊层巅(5 )彼竭我盈(6 )归雁洛阳边( 7 )愁云惨淡万里凝(8 )同是宦游人(四)( 8 分)14 . ( 1 分)(七言)古体诗(古诗)15 . ( 3 分)B 16 . ( 4 分)例:幽,指隐,隐居者;幽人,指隐士,这里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最后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隐者在这里幽居
29、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惟有”流露出作者对庞公的仰慕,“独来去”抒写了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五)( 16 分)17 . ( 4 分)( 1 )道歉、认错、谢罪(2 )到 去(3 )拉、牵引(4 )美好的18 . ( 2 分)C 19 . ( 5 分)( 1 )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节来要求他吗? ( 2 )范滂认为外甥李颂不是好人,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办理。20 . ( 2 分)范滂为人清廉、正直、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不任人唯亲。21 . ( 3 分)表现出范母的深明大义,也暗示其家皆为顾全大义之人。同时也衬托出范滂的性格,说明他的性
30、格是受到其母影响的。(一点2 分,两点3 分)参考译文范流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有廉洁的节操、高尚的品质,被州里的人所佩服,连续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后来)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入这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拿着大家的意见去拜访陈蕃,陈蕃却不接见他。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打算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节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太守宗资先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请求朝廷任命范汾为功曹,并处理政事。范滂上任后,痛恨那些坏人坏事。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
31、循仁义的礼制要求的人,都不与他们交往。推荐品德特别高尚的人,使他们能够显贵,提拔贫寒之士,使他们能够身居高位。范涤的外甥是西平的李颂,是达官贵友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因为李颂的缘故向宗资先请求,宗资先任命他做了小官,范滂却、为外甥李颂不是好人,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不办理。宗资先十分生气,把怒气转嫁到书童朱零的身上,鞭打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是一个清廉公正,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去锯断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汾是无法改变他的想法的。”宗资先只好不了了之。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没有一个不把怨恨的矛头指向范汾的,他们竟然都指责范汾所任用的人,认为他们都是范房的同党。建宁二年,朝廷大
32、肆诛杀匀党之人。诏书下来后,立即逮捕范汾等人。督邮吴道到了县里后,抱着诏书,自己关在旅馆中,伏在床上哭泣。范房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于是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拿出官印,想要拉着范汾和他一起死。郭揖说:“天下这么大,你何必还要在这里不走呢?”范汾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们呢,又使得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他的母亲走近他和他分别,范汾告诉母亲说:“弟弟仲博是一个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赡养你们,我跟随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希望母亲大人要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
33、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 范汾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侮,再三拜别而去、他回头对儿子说:“我想要让你成为坏人,但是恶事不可以做。让你成为好人,但是我没有做不好的事。”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感动的流下眼泪,这一年范汾三十三岁。(六)( 12 分)22 . ( 1 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 等23 . ( 2 分)B 24 . ( 2 分)“惟陈言之务去”25 . ( 3 分)李栩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提问的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26 . ( 4 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读书要读经典之作,树立高远的志向。“处若忘,行若遗,
34、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学习,要品味咀嚼,勤于思考体会。“陈言务去” 强调学习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法。反对一味模仿,提倡创新。“识古书之正伪” 读书要辨析真伪,必须有真知灼见。 (任选两点,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察告,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
35、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护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话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舒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艺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 诗 书 的源泉里游弋,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语。27 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