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德育心理精选文档.ppt
《第四讲德育心理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德育心理精选文档.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德育心理本讲稿第一页,共二十五页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主页 本讲稿第二页,共二十五页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1、涵义: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 系的意识两个方面。2、结构: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1)形势 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自豪、自我效能感 自我调控: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 生理自我:生理属性:身体、外貌、体能。(2)
2、内容 社会自我:社会属性;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心理自我:心理属性;人格、心理状态、心理过程、行为表现 现实自我:从自己的立场对现实的我的看法。(3)自我观念 投射自我:个体想像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理想自我:想像中的我的认识。返回本讲稿第三页,共二十五页(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1)自我中心期:a、08个月:没有自我意识。b、9个月2岁:生理自我,c、3岁: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羞愧、疑虑、妒嫉,“我”的使用。(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学习角色,眼光向外。(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心理自我。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a、
3、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b、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平衡:有利健康;c、理想自我占优势:自卑;d、现实自我占优势:自信、虚荣、自我陶醉;(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a、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矛盾冲突;本讲稿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b、自我探究:、自我探究: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途径:途径:a、坚持理想自我,
4、改变现实自我;、坚持理想自我,改变现实自我;b、修正理想自我,提高现实自我;、修正理想自我,提高现实自我;c、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过程:确认过程:确认“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与现实自我对照与现实自我对照-找出矛盾与找出矛盾与 差异差异-解决矛盾,缩小差异解决矛盾,缩小差异-统一。统一。表现:表现:a、自我肯定型;、自我肯定型;b、自我否定型:、自我否定型:c、自我矛盾型:、自我矛盾型:d、自我扩张型:、自我扩张型:e、自我萎缩型:、自我萎缩型:(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本讲稿第五页,共二十五页3 3、
5、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总趋势:a、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协调统一;、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协调统一;b、随年级上升而发展;、随年级上升而发展;c、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有明显的时代特点:d、矛盾之表现:自我意愿高而多,自觉行动低而少;、矛盾之表现:自我意愿高而多,自觉行动低而少;自我认识较清楚,自我调控能力差;自我认识较清楚,自我调控能力差;过分关注自我,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少。过分关注自我,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少。(2)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a、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b、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有片面性
6、;、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有片面性;c、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完整、概括、稳定。、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完整、概括、稳定。(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a、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b、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景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景性;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本讲稿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4 4)大学生自我调控)大学生自我调控 的发展特点:的发展特点:a a、自我设计、自我完、自我设计、自我完 善的愿望强烈;善的愿望强烈;b b、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强烈的独立意识和 反抗倾向。反抗倾向。返回本讲稿第七页,共二十五页(三
7、)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 1、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a、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b、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c、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d、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e、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f、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 2、积极悦纳自我:、积极悦纳自我:3 3、努力完善自我:、努力完善自我:a、确立正确理想自我;、确立正确
8、理想自我;b、努力通过现实自我。、努力通过现实自我。返 回本讲稿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主页本讲稿第九页,共二十五页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的实质与结构:(1 1)实质:)实质:a a、一种内部状态;、一种内部状态
9、;b b、决定人们行为的选择;、决定人们行为的选择;c c、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2 2)结构: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结构: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2、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 1)实质:)实质:a a、就是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就是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 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b b、特征有二:、特征有二:稳定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统一。稳定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统一。(2 2)心理结构:道德认
10、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返回本讲稿第十页,共二十五页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6岁前岁前无道德规则阶段;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是他律道德阶段;岁是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为自律道德阶段。岁以后为自律道德阶段。(2)柯尔伯格的
11、研究)柯尔伯格的研究:(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水平一: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水平二: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3、“好孩子好孩子”取向阶段取向阶段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3)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a、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要提
12、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c、对大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大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2、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1 1)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的产生:)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的产生:2020世界世界50506060年代,拉斯,西蒙,哈明;年代,拉斯,西蒙,哈明;代表作代表作价值观与教学价值观与教学。(2 2)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方法:)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方法:a a、认为人所固有的价值观是一
13、步步辨析后才发挥作用的,辨析的基本方式:使个体、认为人所固有的价值观是一步步辨析后才发挥作用的,辨析的基本方式: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的态度。b b、方法:、方法:三阶段:三阶段:1 1、选择、选择 a a、自由的选择、自由的选择 b b、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 c c、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再行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再行选择 2 2、赞赏、赞赏 d d、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e e、愿意公开
14、承认自己的选择、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 3、行动、行动 f f、按自己的选择行事、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g g、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重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重复 (3)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a、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b、采用诱导性的教育方式。、采用诱导性的教育方式。c c、对价值观不辩好坏是不可去的。、对价值观不辩好坏是不可去的。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3、强化与社会学习论:、强化与社会学习论:(1)强化理论:联结主义,正、负强化,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联结主义,正、负强化,行为主义。(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德育 心理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