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教师行动研究成果报告分析.docx
《某年度教师行动研究成果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度教师行动研究成果报告分析.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21页 共121页九十一年度教師行動研究成果報告論文題目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資訊融入鄉土暨藝術與人文暨本國語文教學行動研究計劃計畫主持人:呂允成校長協同主持人:楊宏祥研究人員:吳鴻森、呂俊傑林治強、陳芷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Feng Yuan Junior High School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目錄】摘要4壹、緒論5一、研究背景與動機7二、研究目的8三、背景分析9四、待答問題 10五、文獻探討 11【一、豐原的地理位置與經濟環境】11【二、豐原糕餅發展歷程】14【三、豐原糕餅發展重要人物】17【四、豐原糕餅名店】21
2、貳、研究設計與實施28一、教材發展範疇:28一示意圖28二教材發展範疇說明:29二、研究期間及進度:32三、研究方法與步驟、過程:34一組織學生參與團隊34二研究團隊組訓34三資料蒐集與統整36四教學網站建置37叁、研究結果與討論40一、豐原糕餅之旅41二、葫蘆墩米食文化43三、葫蘆墩藝術網46四、葫蘆墩開發史48五、知性之旅-豐葦之原51肆、教學實作53【教學實作一、咱的故鄉咱的事主題學習課程教學教學活動設計】53【教學實作二、戀戀豐原主題學習課程教學教學活動設計】 71伍、願景94陸、期待與建議97【參考書目】99【網路參考站臺】101附錄一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鼓勵教師從事行動研究實施辦法
3、 102附錄二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要點 107附錄三參與研究人員基本資料110【摘要】本研究計畫旨在結合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本國語文等學習領域之精神,配合大葫蘆墩社區之人文特色、學校及實際需要,以資訊、網路等e世代技術及精神融入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鄉土教學暨藝術與人文、本國語文等領域之教學。藉由結合社區內學者專家、社教機構及民間專業團體,共同規劃、指導,由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教師帶領學生們進行大豐原葫蘆墩社區之藝術與人文教育資源調查與整理;據以建立紙本式暨電子化之鄉土藝術與人文教育資源資料庫,並以網頁教材型態建置網路教學站臺,以提供社區內民眾、學子們方便的
4、檢索、傳習管道,也提供社區內其他教學單位交流之園地。【關鍵詞】資訊、教學、鄉土、藝術與人文、葫蘆墩、豐原、糕餅、文化、文獻、泓翔。壹、緒論泓翔謬思人葫蘆墩佬為數位世界留一抹人文草根泓翔我打葫蘆墩來 中部福爾摩莎的 豐沃原鄉帶著癡情的蹣跚腳步妄想于數位寰宇的一點人文與荒謬在泓翔的佬舍等待誰來來去去乎泓翔謬思人葫蘆墩佬,這是研究者身為葫蘆墩人的一首慨歎詩作,僅以這首詩為本行動研究計畫做一精神之註解人文創作與數位科技的結合,正也是我們在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議題的做法,而這也是本研究計畫推動的起始設計想法。本研究計畫係以國民中學學生為對象,研究結合師生群力,共同規劃、發展本位鄉土課程暨其教
5、材,並配合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精神、做法,建立網路教學環境之可行性,及其影響因素間關係之探討。茲將研究之背景、研究目的、待答問題陳述如後。一、研究背景與動機配合民國九十一年國民中學全面開辦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課程,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近兩年來積極規劃學校本位課程,並以本鄉本土文化之著根教育為主要規劃方向。但我們卻發現:目前可尋之相關於大豐原葫蘆敦政、經、文化圈的人文、藝術暨鄉土教材等資訊內容,或偏重於小學教育的啟發性內容,或偏重於大專以上高等教育之專題發展,適用於國、高中加深、加廣性基礎認知教材則明顯缺乏,著實讓人扼腕,也成為了本校本位課程發展過程的障礙。為了解決本位課程發展的困難,研究者遂乃決
6、定動員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內相關之社會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們,結合校內學生資訊團體,進行本主題之行動研究計畫,最終並以教材數位化、網路化為發展之預期目標。二、研究目的1、結合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暨本國語文學習領域之精神,配合本社區大葫蘆墩社區人文特色、學校及實際需要,以資訊、網路技術及精神融入本校鄉土教學暨藝術與人文、本國與文等學習領域之教學。提升學生對本鄉本土的了解、認同與摯愛。2、結合學者專家、社教機構及民間專業團體共同規劃、指導,由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教師帶領學生們進行大豐原社區之藝術與人文教育資源調查。師生群策,從探索中逐步建構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
7、民中學本鄉本土文化之著根教育之架構與內容。引領學生建立做中學,研究、探索問題並解決問題。3、由參與研究計畫之教師帶領學生們進行研究暨其過程所得資料,建立紙本式暨電子化之葫蘆墩鄉土教育資源資料庫,作為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本鄉本土文化之著根教育之基本架構與理論基礎、教材內容,同時也提供社區內各相關教學單位於鄉土教學暨藝術與人文、本國與文等學習領域課程中使用。4、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議題之精神與做法,以網頁教材型態建置根著葫蘆墩網路教學站臺,提供民眾、學子們方便的檢索、傳習管道,也提供社區內其他教學單位鄉土教學暨藝術與人文、本國與文等學習領域教學交流之園地。三、背景分析1、配合民國九
8、十一年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全面開辦實施,建設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之架構,充實並開發所需教材。2、結合社區社教文化機構、學區內各國民小學暨本校臺中縣立豐原國民中學學校資源,互動交流,以田野調查、資料蒐集、訪談等方式探尋社區文化根源。3、藉助資訊網路工具,建立傳播學習管道,有效發揚社區精神,傳揚社區文化特色,增廣學習範疇,豐富鄉土教育、藝術與人文領域教育、本國語文教育內涵。四、待答問題1、本校國中學生過去的學習基礎能否順利達成田野調查、資料蒐集、分析、整理及統整等研究作為?需要補強的能力有哪些?如何補強?學生參與研究的意願與熱忱如何?2、相關研究所需的資料如何取得?如何分類整理、
9、分析、歸納所得資料並加以保存?如何處理相關研究資料之智慧財產權問題?3、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應如何規劃才能符應國民中學學生的學習需求,並切合本鄉本土文化之著根教育之理想?4、教材之設計內容如何與本校現行教材配合並融入教學?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各相關學習領域融合?5、如何說服學校行政系統配合本研究計畫?學校行政系統應如何配合本研究計畫與相關之教學作為?6、研究所得資料如何電子化、網路化?學生之基本資訊能力能否有效處理資料點子化、網路化之作為?7、如何規劃根著葫蘆墩網路教學站臺之內容架構與軟、硬體需求暨其供應?8、學校的電腦設備、網路環境與頻寬狀況能否足量供應本計畫之需?如何改善不足處?9、如何推廣
10、本案之基本研究精神與成果?五、文獻探討【一、豐原的地理位置與經濟環境】(一)地理位置 豐原地處台中縣中樞,襟帶大甲溪,廣袤十餘里,東西略寬,呈葉形狀。及東為東經120度44分23秒,在東陽里東北東方;極西為東經120度41分52秒,在社皮里西南西方;極北為北緯24度16分40秒,在鐮村里南方。海拔一市公所標高為21495公尺,總面積共計41828平方公里。東屏中央山脈與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相接,西臨神岡鄉,南接潭子鄉,北界大甲溪與后里鄉隔岸相望。(二)地質與氣候 豐原地區氣候溫和,由於位居台灣島中部,年平均溫較北部為高,較南部為低,約在攝氏22度左右。而氣候受地形、地勢影響極大,尤其雨量之多
11、寡與地形有密切關係。降雨量受氣候風之影響,在夏季有西南季風及颱風而明顯增多,且常有驟雨,年平均的降雨量約在2000公釐左右。豐原地處季風氣候區,除高溫多雨之外,多風亦為特色之一。但冬天由於有高山作自然屏障,狂風最多一、二日即停。而台灣夏季雖然為台風常襲之地,但因有中央山脈作屏蔽,所以本地較少嚴重風災。豐原的地勢走向,是由東北向西南緩輕,在台中盆地北端之大甲溪沖積扇,為第四紀沖積層,係一長形構造盆地,北寬南窄;盆地東側與西部斷層山地之豐原、霧峰諸丘陵山地間以衝上斷層接觸,大致為直線狀山麓縣。豐原為古大甲溪沖積扇之一部分,北緣為大甲溪所截斷,由此向南延伸至台中市南,高度由250公尺降至30公尺。境
12、內東環山岳,峰巒起伏,西望沃野,一月田疇,良田阡陌。除東方丘陵地帶富有酸性外,大部分為礫質黏土典粘質壤土合成;斷層陷落前,為大甲、大安兩西流域,係砂磧雨沖砂岩所成,沖積層構成自然傾,故境內水源極為充裕。(三)經濟環境 豐原市台中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工商業重鎮之一。豐原市在漢人入墾之後,才漸漸形成街衢,但最初只在墩腳一地,人口較多。到了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設置總爺巡檢衙門,南北往來商賈增多,隨後,橫街仔附近店舖興起,逐漸向外擴張。當時的農產品以米為大宗,素有台灣中部米倉之稱;而葫蘆墩米因為白、香甜、Q、好吃而聞名遐邇。再日治時期,豐原米視線給日本天皇的御用米,稱為獻谷米(即蓬萊米)。
13、日治時期,由於大量開發林業,豐原乃為全台灣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並設有營林所。加上豐原地處南北交通要衝,境內運輸便利,而且附近水、電源充裕,所以工廠林立,大小型製造業到處可見,產品運銷國內、外且享有盛名。 台灣光復後,工商業突飛猛進,社會型態由農業改變以工商業為主。又由於工業發達及果菜批發市場運銷管道暢通,附近各鄉之產物均以豐原為集散地,因而往來商販眾多,經濟發展迅速。今天的豐原地區,工廠林立,且朝向中小型輕工業、精密科技產品發展;市區中,一片繁華景象,高樓林立,各行各業,比比皆是,莫不欣欣向榮。 除了糕餅業之外,台灣的製麻、製紙、製材、製菸(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豐原廠)、鳳梨罐頭、磚瓦業、手工製造
14、業,也都各領風騷,享有盛名。至於消費市場,在清代,最初是起源於媽祖廟口(今慈濟宮,廟原本朝南,稱為觀音亭,今復興路一帶)形成市集,後來隨人口增加而有所異動。如墩腳、街仔尾、橫街尾等地。至於豐原的農產品,由於田地屬沙質壤土,加上氣候及灌溉均佳,適宜農作物栽植。除了著名的葫蘆墩米之外,尚有馬鈴薯、蔬菜、柑橘、葡萄等亦為數可觀,並遠銷至各地區市場。【二、豐原糕餅發展歷程】一萌芽期豐原糕餅的發展與清代以後,地方上的名門紳士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民眾的生活清苦,捨不得也買不起糕餅,只有在節日時才會買餅送與地主。再當時糕餅是奢侈品,是上流社會送禮、交際應酬的往來贈品。由於名紳的爭相傳頌,更使得豐原的糕餅聲名遠
15、播。豐原的糕餅業是在神岡社口村的附近以及豐原中正路發跡,兩地的糕餅業約同時在清末統治的年間發展起來。以崑崙、黎記、雪花齋等三家餅店最為悠久,這三家以一流的品質及誠信奠定了豐原糕餅業的基礎。二奠基期清末至日本統治初期是豐原糕餅打下基礎的時代。葫蘆敦地如其名,口小、腹大,而吸收外資,並加以消化運用。首先在清朝統治的晚期,豐原的開發已經趨於成熟,地方上有一定的發展,大家都依實無虞。其次在自然條件下,豐原有優異的水質極高品質的製餅原料(糖、麵粉、綠豆、鳳梨) 。 豐原的水源來自大甲溪,從新社鄉往下流經石岡到豐原,全省聞名的葫蘆敦米即是因為人稱豐原有三寶,米白、水清、查某水(女人美) 。豐原出產的綠豆由
16、於溫、濕度適中,口味濃郁芬芳,所作出的綠豆餡吃起來不油不膩,讓人吃的還想再吃。有好的水質及原料,又經由地方大族、名門的帶動並配合地方經濟的發展,在競相走告的情況下,豐原有了餅鄉的美名。此外,日本人的統治業豐原的餅業有著正面的影響。例如:日本人在豐原設置麵粉工廠,使得製餅原料取得方便。當時八仙山、阿里山、太平山以豐原為集散地,並設置有營林所,其中有許多日本人工作人員都很喜愛吃豐原的糕餅。聰明的豐原糕餅業者,腦筋動的快,開發出迎合日本口味的日本餅,其特色是甜度高。風員糕餅再日至時期曾經獲得臺灣地區糕餅評等銅牌獎賞。在當時能夠得這個獎項,實在很不簡單。 由於豐原結合了優越的人文、地理、風土、名情等因
17、素,終於能在糕餅業立下一片江山。日後糕餅業群集於今日的中正路仍因當時中正路是最熱鬧的一帶,而如今中正路才會因此有了糕餅街之稱。在奠基期時,著名的糕餅店有犁記、崑派、雪花齋等三家。三成長期台灣光復後,社會漸趨安定,豐原糕餅業在穩定中不斷成長。民國六十年代,豐原地區的加工業(輕工業)蓬勃發展,帶動地方繁榮,糕餅業伴隨著地方經濟的起飛而達到極盛期。糕餅業逐漸興旺是在火車通製豐原後,依賴鐵路運輸麵粉、糖、綠豆、鳳梨等原料與本地所產餡料結合,做成糕餅,而靠著鐵路運輸也令豐原糕餅成為全台灣聞名的特產,例如台中市的太陽餅、綠豆凸,最早都出自豐原,後來才到台中發展。同時也因為鐵路沿線、月台、車上販售,使豐原糕
18、餅得以聲名遠播,成為台灣有名的地方特產。就在歷史悠久的老招牌帶動之下,直接、間接幫助了新字號的成立。老招牌與新字號互相輝映、互相激勵下,除了強調傳統手工遵循古法之外,老招牌也不斷的開發、改良產品的口味,以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而新字號欲求糕餅市場一席之地,除了引進新技術,講求品質之外,也注重材料包裝和行銷策略,以及多角化的經營理念。正因如此,成就了豐原餅鄉餅都餅窟的美名。以下代表性地介紹後起的糕餅群雄,由於筆者的學識即能力有限,難免會有掛一漏萬之,不足之處,尚請讀者見諒。【三、豐原糕餅發展重要人物】 (一)呂炳南呂炳南字耀初,生於道光九年,卒於同治九年,享年四十有二。組籍福建省,其曾祖在乾隆三十
19、六年舉家來臺,初居樸仔籬庄(今豐原朴子里),後於乾隆五十五年移居三角仔庄(今神岡三角村)。先祖世代務農,善居積,至其父時,已以富盛聞里中。呂氏天資特稟,才數歲即熟讀經籍,未弱冠即聲譽日隆,閭閻中備受推崇,至咸豐五年,其父粹逝,呂炳南克紹箕裘,並認為台灣中部文風未開,乃與士紳共謀創文英社(即文英書院),延聘宿儒講學,後述吳子光亦曾在此講學,而使本地文運大興。同治元年,四張犁人戴潮春起亂事,殺諸官,因而人心惶惶,惟呂氏認為國家自有法紀,不必慌亂,而使得民心安定,當時戴黨垂涎呂氏富有,迫索軍餉,來勢洶洶,呂氏幾遭不測,只好勉強周旋,暗中卻集結聲援義軍,募丁壯,出錢出力捍衛鄉土,終平亂事,卻又不居功不
20、言祿,可謂奇人。同治五年,呂氏為奉養慈母張太夫人而築之筱雲山莊成,樓台花木,秀麗壯美甲于當地,其間並藏書數萬卷,無論經史子集,燦然大備,按連雅堂臺灣通史中方提及丘逢甲小時曾負笈在此,博覽群籍,再加上呂氏廣結文士,一時名流雲集,名聞遐邇。同治九年,呂氏赴京應試未中,快快而歸,至梧棲外港,颱風忽起,海水倒灌艙中,舟觸石碎裂,遂道溺斃,家人得其屍還,葬諸先人墓側,一代英才因而折損,識者莫不悲痛。(二)吳子光吳子光名儒,字士興,號芸閣,子光是他的官章。晚年字號鐵梅老人。清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五月五日生,卒於光緒九年(一八八二),享年六十五歲。吳子光生而聰穎,六歲即博讀詩文,其父宋堂公家教甚嚴,特築
21、一間,貯書數萬捲於其中,又先後延聘宋實堂、吳星南、湯玉洲等三碩儒為老師,經十年寒窗苦讀,於是學業大進。約在乾隆初業,吳子光的祖父由原籍嘉應洲攜侄渡臺,初至岸里社(今神岡大肚、岸里村)貿易,並置有薄產,後因彰、泉民泳至,械鬥頻仍,乃返故居。到了吳子光父親時,由於為人豪爽好客,又喜濟人之困,田產變賣殆盡,當時吳氏年甫弱冠,立志來臺,以其東山再起,吳子光出來,幸而結識當地殷戶呂世芳,不但被奉為上賓,並教導其子,日後呂氏子弟能出類拔萃,吳氏可謂居功厥偉。同治元年,吳子光為避亂走淡水,仍以授課為業,餘暇則專事著作,後又因見樟樹林莊(今苗栗縣銅鑼鄉)景色頗似故鄉,而結廬在此。此時,吳氏無論詩、文、書法均頗
22、有名聲,當時中丞徐家幹甚至想推薦他為官,可惜,吳氏生性平恬、對此並不感興趣。同治四年吳子光中榜為第五十二名舉人,被延請為筆改,歷經三年,著一肚皮集,集中所敘大都為掌故與軼聞,今研究臺灣史料者多奉為圭臬。吳子光畢生從事地方教育,誨人不倦,自咸豐二年,即在竹塹(今新竹)、岸裡(今苗栗)等地設帳受徒,光緒復受聘於文英書院(在岸裡社側,即今岸裡國小校址),引導、扶持、造就不知多少後進,據聞丘逢甲小時亦曾負笈於此,於是文風易熾,人文蔚起,一時的俊彥備出。綜觀吳子光的一生,學行俱佳,但無論對當時後代,均影響至鉅。(三)林振芳 林振芳,又名火生,字喣齋,號蘭圃,台中廳拺東上堡社口庄人。生於青道光十二年(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年 教师 行动 研究成果 报告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