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某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7年9月28日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2页 共64页重庆市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录前言4第一章 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的有利条件6一、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6一)产业发展总体要求6二)产业发展基本原则6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7二、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有利条件8三、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不足8第二章 巫溪县产业布局规划及发展任务9一、巫溪县产业布局规划9一)生态旅游城市10二)城镇发展带10三)生态旅
2、游发展带10四)生态效益农业发展区11五)生态保护发展区12二、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14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城市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主导作用14二)以城镇发展带的建设落实精准产业扶贫措施14三)以生态旅游发展带的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5四) 以生态效益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16五)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17六)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18第三章 项目建设区域分布及内容19一、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区域选择19一)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符合试点示范县的选择标准20二)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区
3、域21二、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2一)试点示范项目区域道路建设内容22二)试点示范项目区域池塘管道建设内容24三)试点示范项目区域各镇村社建设内容25第四章 项目建设施工方案32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道路建设施工方案32一)施工总体计划安排32二)施工准备34二)主要施工准备方案36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池塘建设施工方案38一)池塘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8二)池塘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0三)池塘施工方案及技术控制措施41第五章 项目建设组织保障体系42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政府组织保障42一)强化组织领导42二)强化资金投入43四)强化项目管理43
4、五)强化示范带动44二、做好项目建设的施工组织管理44三、项目建设实施计划47一)准备阶段(至2017年底)47二)加快推进阶段(2018年1-12月)47第六章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48一、项目建设资金总投资预算48一)项目投资估算48二) 项目各镇建设投资估算49二、项目投资金额的来源50第七章 项目建设效益分析51一、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51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13、能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524、能有效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的定位发展53二、项目经济效益分析53三、结论53附件一: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范围图:
5、54附件二:上磺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55附件三:古路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56附件四:凤凰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57附件五:塘坊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58附件六:菱角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59附件七:文峰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60附件八:朝阳镇农村产业融合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算61前言 近年来,巫溪县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极积推进种养+贸工一体化发展,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加快农林业发展向产业绿色低碳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种养结合,粮林蔬三元种植结构协调
6、发展,以集群化打造全产业链,以品牌化打造全价值链,以组织化打造全主体链,以信息化打造全创新链,以共赢化打造全利益链,实现了巫溪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从而提升了巫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推进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的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247号)及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
7、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519号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巫溪县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全县产业布局,推进全县各功能区(带)差异化发展,加快 “一城两带两区”建设。特编制了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本方案明确到2018年底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产业布局、建设任务、实施方案、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措施等内容。实施期限:2018年1月-12月第一章 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的有利条件一、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近年来巫溪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根据
8、巫溪县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县委第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结合巫溪县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全县各功能区(带)差异化发展,于2014年8月8日发布巫溪县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一城两带两区”产业布局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一)产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生态涵养为根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深化全县各功能区(带)主要任务和鼓励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产业导向明晰、集群特色明显、资源配置最优、整体效能最大的产业发展格局。二)产业发展基本原则坚持差异发展。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
9、,因地制宜确定各功能区(带)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市场调节、强化限制约束,形成各功能区(带)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防止资源浪费和低水平恶性竞争,促进各功能区(带)产业差异化发展。坚持聚集发展。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优势产品、清洁能源、特色矿产资源,扩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和集中度,做大做强山水工业;围绕边贸物流、精品旅游景区,打造服务产业集群;围绕“1122”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优化城市和城镇带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城镇产业,增强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聚集发展。坚持绿色
10、发展。走“生态立县、生态富民”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标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再生资源利用,着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构建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产业体系。坚持开放发展。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重庆市主城及沿海地区符合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方向的转移项目,积极引进大企业、好项目,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配置发展要素。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支柱产业形成。到2020年,力争全县马铃薯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出栏山羊100万只,在地药材面积达到20万亩,烟叶年产稳定在20万担左右,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接待游客量突破640万人
11、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5亿元;山水工业总产值实现180亿元,工业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比重达到30%以上;城镇核心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0亿元以上,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生态效益农业、生态旅游业、山水工业、现代服务业四大生态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单位GDP能耗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累计降低10%。生态环境优良。到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生态建设任务,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后溪河水质保持在I级以上,柏杨河水质保持在III级以上,大宁河干流等其他河流水质保持II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基本实现生态涵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
12、环。生活条件改善。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全县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有利条件在大力推动农牧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循环经济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在新形势下,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更多有利条件。2016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 以扶贫攻坚为统揽,紧紧围绕“1366”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一城两带两区发展战略,着力建城镇、兴产业、惠民生、促改革、尊法治、构和谐,实现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县呈现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
13、势。初步核算,2016年,巫溪县生产总值达到82369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990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04637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344064万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2:37.0:41.8(见图1)。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2.9%、43.4%、43.7%,依次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1120元,比上年增长10.2%。三、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不足当前,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弱,要
14、素保障难;产业结构落后,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不高,二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群众生活水平低,贫困面大,城乡统筹难度大。第二章 巫溪县产业布局规划及发展任务一、巫溪县产业布局规划一)生态旅游城市该区域是全县资源要素集中、带动辐射强大的核心区域,是全县发展重要增长极、人口转移主要承接地,集中体现政治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重点争取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推进城市提质扩模,完善污水、垃圾、市场、学校、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核心商圈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城市。二)城镇发展带该区域是全县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承接县城辐射、聚集人口的重要区
15、域,全县农特产品及旅游产品加工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完善城镇规划、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拓展城镇空间、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镇。三)生态旅游发展带该区域是以大宁河文化长廊、红池坝、阴条岭等重点景区为依托的“两环一线”生态旅游发展带,重点加快全域景区化和旅游开发扶贫战略,加强重点景区景点、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推动旅游快速发展,建成最具吸引力的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带。红池坝旅游环线:包括文峰镇、朝阳镇、天元乡、中梁乡等乡镇。重点围绕红池坝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目标,加快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水、电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至开县雪宝山,以及连接城口至万源的旅游通道,加
16、快建设红池坝各类度假酒店、餐厅、休闲娱乐项目及旅游地产开发,有序推进综合休闲度假区、高山草甸花海体验区、湿地生态旅游区、徒步旅游探险区等景区景点建设。适时开发利用朝阳石林、团城峡谷及中梁水库景观资源。依托重点景点和特色资源,实施“百里环线画廊、千户森林人家、万户生态农庄”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以“红池坝旅游环线”至“巫溪县生态旅游城市”之间的生态旅游发展带的区域,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方便游客旅游出行。四)生态效益农业发展区该区域是适宜生态效益农业发展和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础及发展前景的区域。重点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挖掘效益农业增长潜力,着力
17、发展“1122”工程和特色产业,为农林产品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构建标准化、专业化、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资源体系,形成一批专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开发供给能力,畅通农产品进入市场渠道,推进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示范县建设。1、种植产业。重点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烤烟三大支柱产业,适度发展蔬菜、林特产业,到2017年全县种植类产业产值达到14亿元,2020年达到19亿元。马铃薯。着力完善三级良繁体系,打造用途专一的加工型原料和商品薯基地。巩固发展原种基地1万亩、良种基地10万亩、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基地5万亩;在海拔800米以下区域稳定发展秋薯基地10万亩;在全县范围内
18、发展商品薯基地30万亩。到2020年马铃薯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培育深加工企业3家以上。中药材。重点扶持发展太白贝母和大宁党参等名贵品种药材,积极发展一年生中药材和“三木”药材,适度发展其它多年生药材,力争到2020年,在地药材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种源基地达到3万亩、示范基地达到6万亩,大力培育规模型、效益型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烤烟。创建4个烟叶种植万亩乡镇、7个万担乡镇、30个以上千亩村、120亩以上规模家庭农场100个,到2020年,全县基本烟田达到10万亩,常年种植烤烟6万亩以上,烟叶年产稳定在20万担左右。蔬菜。稳定城周蔬菜保供基地在2万亩左右、中高山错季蔬菜基地稳定5万亩左右,稳定文
19、峰-尖山一线蔬菜深加工基地在3万亩左右,力争到2020年全县蔬菜基地常年稳定在10万亩,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达到30万吨,建成蔬菜加工企业3家。2、养殖产业。重点发展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产业,积极发展大宁河鸡产业,适度发展特色水产业。到2017年,全县养殖类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2020年达到15亿元。草食牲畜。加快山羊生态养殖市级示范园区建设,培育4个县级示范园区,建成山羊生态养殖小区50个,规模性种羊场540个,板角山羊资源保护场1个;建设规模肉牛养殖场30个、肉兔养殖场15个。到2020年,全县出栏山羊100万只、肉牛5万头、肉兔100万只,建成加工企业2个。大宁河鸡。巩固资源保护场和
20、育种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发展资源保护户300户;加快养殖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养殖。到2020年全县出栏大宁河鸡650万只以上,建成深加工企业1户。五)生态保护发展区该区域地处全县八大河流源头,是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县生态保护发展的主要区域。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重点增强生态涵养与保护功能,完善与人口相适应、环境相协调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场镇污水和垃圾工程治理,将人口减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加强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荒山绿化、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廊道建设,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三条红线”,大力发展经
21、济林,切实保护生态林,逐步建立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在产业发展方面,严格控制产业门类,禁止建设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以及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风险的产业项目;禁止建设可能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排放、资源型)项目。根据区域基础和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林特产业,扶持发展中药材、烟叶产业,适度发展草食牲畜、水产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合理开发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在环境承载范围内开发煤炭等矿业。林特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发展伏淡季水果5万亩,其中清脆李3万亩;发展优质核桃13万亩,其中新建10万亩、改造2.5万亩。到2020年,全县林特产品基地达到23万亩,
22、水果10万亩,干果13万亩。水产。将全县各流域适宜区作为特色名优水产品养殖发展重点,突出裂腹鱼、大鲵等土著鱼发展,鼓励冷水鱼和外来名优鱼类发展。到2020年,全县流水、微流水养殖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000吨以上,名优鱼类苗种繁育能力达到500万尾以上。二、巫溪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城市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主导作用以巫溪县城和凤凰规划区为中心,围绕“职教基地、工业中心”理念,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引进产业规划配套、资源条件契合企业,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吸纳老城、赵家坝区域特色产业加工企业 “退城入园”。积极发展食品轻纺工业,形成集原料集散、产品开发、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范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