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变化与教育提高心理学自考资料.doc
《开发变化与教育提高心理学自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变化与教育提高心理学自考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学2、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伦理性原则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问卷法 (5)测验法6、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
2、发展是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7、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8、皮亚杰关于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10、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 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小。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格赛尔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12、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
3、分辨照片上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也就是说,此时他们还没有性别的恒常性。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阶段2,性别稳定阶段(45岁)。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13、几种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14、自我意识: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16、高尔顿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17、不同心理学家关于人格个别差异的理论:(1)人格类型差异;性向
4、说、独立顺从说、机能类型说、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文化社会类型说 (2)人格的特质差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18、智力诊断的工具:(1)筛选性测验;分类测验、画人测验、图片词汇测验(简称PPVT)、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简称DDST) (2)诊断性测验;儿童智力筛选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斯丹福比纳智力量表、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20、桑代克的学习的规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21、程序教学: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教学方式。程序教学把学生学习的教材分成许多小单元,然后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
5、,分层次排列起来,学完第一小单元,就按程序学习第二小单元,依此程序前进。22、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条件: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24、替代强化:是通过观察榜样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简介引起的强化作用。26、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27、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2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30、高原期:在技能形成中,练
6、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其表现为在这段时间内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31、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5)远迁移和近迁移32、传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移说、学习定势说、分析概括说33、品德含义、特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质,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特征:一
7、是道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并与道德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品德具有稳定性特征。34道德结构:(1)我国传统的观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 (3)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35、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36、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1)前世俗水平;服从与惩罚
8、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世俗水平;社会的习俗定向,秩序和法规的定向 (3)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的定向,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38、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39、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经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等人的创造性研究使该理论日臻完善。41、斯金纳的五种强化时程表:第一种是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强化;第二种是正确反映不是每次出现均予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第三种是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第四种是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第五种是以不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43、信度及其种
9、类: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信度。44、效度及其种类:效度是指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45、诊断性学习评价:是以诊断学生学习现状为目的的一种评价。就教学过程而言,诊断学习评价不是事后的反思和检查,而是在教学过程之前为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准备状态,或者为准确地了解学习落后学生困难原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因而,诊断性学习评价又称为事前评价。46、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
10、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47、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常用方法。48、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性最强的一种方法。49、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同化是图式的量变。50、顺应:是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亦即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顺
11、应是图式的质变。51、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52、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5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6、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57、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的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即学校学习。58、心理发
12、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9、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同时,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60、具体形象思维:是指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61、道德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62、首要特质:指代表个体最独特性格的特质。63、超常儿童: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也指很早就表
13、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65、表征: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储存的方式。66、元认知: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67、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括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时,变产生并列结合学习。68、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关系。69、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在包摄性和概括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知识与已有观念构成上位关系,又称总概括关系。70、迁移
14、: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影响。71、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层次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72、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73、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74、动机:是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75、认知驱力:是把求知作为标准,只想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76、附属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个人的称赞或认可,而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的一种动机。77、高原期:在技
15、能形成中,联系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联系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其表现为在这段时间内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78、标准化测验:一种经过标准化测验而编制的测验。所谓标准化测验是指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编制测验目的,规范施测步骤和积分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建立常模或参照标准,建立效度和信度。即题目编制标准化、测验实施标准化、评价标准化、结果解释标准化。79、准则参照测验:是一种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80、常模:学习测验中的常模指的是一组有代表性的样本学生测验平均分数和标准差。81、项目区分度:又称
16、项目辨别能力,指项目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辨别能力。82、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或推断。83、终结性学习评价:是在一阶段的教学过程结束时,为了解学生掌握该阶段教学目标情况所作的评价。1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内容:笑:阶段1自发性的笑、阶段2无选择的社会性笑、阶段3有选择的社会性笑。恐惧:阶段1本能的恐惧、阶段2与知觉和精验相联系的恐惧、阶段3怕生、阶段4预测性恐惧。依恋: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特定的依恋阶段、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道德感:婴儿期,道德感萌芽、幼儿期,爱国主义情感萌芽、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趋势:幼儿在正确的引导下、情感不断丰富、逐渐由
17、肤浅到持久和稳定、道德感与道德需要密切联系,成为内在品质。2婴幼儿意志发展规律:动作发展规律:从上而下原则、由近及远原则、由大到小原则。动作发展过程:手的动作、行走的动作。3品德不良的转化:品德不亮的原因:客观原因;家庭社会和学校。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持,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转化过程与方法:1醒悟阶段:引起醒悟的方法: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引发归属的社会性需要。 2转变阶段:反复有两种情况:一是前进中的暂时倒退二是另一种反复是由于教育的失败而出现的大倒退。避免反复的方法一是暂时离开旧环境,避免旧有刺激。二是积极引导他们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发 变化 教育 提高 心理学 自考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