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现状与反思.doc
《中国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现状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现状与反思.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一)包天仁 教授各位老师,大会给我的题目是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形势及对策。我们国家在小学全面开设外语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当然小学所开的外语在我们国家不是强制性的,不是compulsory education,而属于optional,可选择的。我国小学开设外语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在之前没有规律可循,没有成功经验,甚至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全面开设的。但是由于我们必须要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必须要适应globalization 以及国际斗争的新形势,因此,外语学习要从小抓起,这一点我本人是非常赞同的。 据教育部
2、有关部门的领导讲,目前全国开设外语课程的城镇小学已经达到70%以上,农村小学已经达到了30%。全国有一亿三千多万的小学生,那说明,现在已有五六千万的小学生开始学习外语,只是学习时间不一样。国家要求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早开设,一般由三年级开始。但我国现在有许多地方,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也有的是从幼儿园开始,甚至还有进行“bilingual” 双语教学的,有的从五、六年级开始开设。开设的年级目前看来参差不齐,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教学的多一些。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学包括小学的外语教学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我们的课改还有新课程的实验,外语教
3、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反思,最近有一些媒体、舆论在谈论我国的外语教学,包括小学的外语教学应何去何从的问题。南方周末,全国个人阅读比例较高的报纸,在今年9月23日,曾刊出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一篇题为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国的外语教学“与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机会成本相比,外语教育得不偿失。绝大多数人在学习十几年外语之后,其实外语能力仍很低”。并提出“废除外语的一票否决是时候了”。另外,在全国人大会上,也有代表提案认为,不必全面普及外语,称这是很大的浪费。因此,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已经处于一个critical peri
4、od,一个关键期。就是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到底该怎么办。 从个人角度,我反对上述专家及人大代表的意见。外语是我们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语言素质。语言素质包含母语素质和外语素质。中国的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它在国际化方面,在国际政治、经济斗争方面,还不是主流语言,但英语却是主要的。另外,全世界以英语作为母语者已经超过四个亿,如果加上二语国家,再加上许多国家把英语当作主要语言来学,实际上英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学习英语,会严重影响整个中国今后的发展。所以,中央作出上述决定来推行全面开设外语,我认为是对的。目前我们主要考虑的不是我们现在开不开英
5、语课,什么年级开,而是考虑怎么开,怎么才能取得高效。 从1999年以来,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已经连续四年进行了许多关于小学外语教学的教研活动。我们把重点放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上,因为我们的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好不好,决定了整个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命运。中心曾分别在绵阳、南宁等地召开过专门研讨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研讨会。今年在大连是第五届。重点主要是放在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效益上。最近几年来,关于小学外语教学,我也发表过一些讲话,在1999年,有一篇叫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形势和前景,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当代小学外语开设情况,以及支持小学开设外语的一
6、些理由和论点;小学外语教学所必备的一些条件;还有我国小学外语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后来我又曾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四大要素”。我这次是要在这四大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思考的范围,如何在我国小学外语教学当中落实每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外语”。这两个字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包括从小学开设外语,是在教一门外国语言,所以它的教学目的、教学类型、教学的基本原则、路子都和母语、二语有所不同。而且,我们的外语教学是在中国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就是Chinese style不能叫做Chinese particularity。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绝不是培养所谓的“交际能力”。因为在
7、汉语这样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外语教学,是培养不出真正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这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中国语言学者、专家、教师们的共识。迄今而止,中国所有的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例如:教学大纲、要求,从来没有提出我们的英语教学目的是要培养交际能力,有些人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培养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目的是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把英语作为一个tool,或是instrument。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目的都弄错了,那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会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把交际能力误认为仅仅是口头交际或仅仅是听说。这是把目的和整个过程都忽略了。而
8、认为我们上外语课本身就需要交际,就是交际。这又是个大错特错。因为把语言课上成完全的交际,这是一种强交际法,是交际法的strong version的做法,是过于极端的做法。外语教学在一般情况下用强交际法是很难实现的。另外,由于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TEFL)而不是二语教学(TESL),更不是把英语作为母语教学(TENL)。二语习得(SLA)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方法,我们是应该借鉴、学习的。这对我们外语的学得非常有帮助。但是,外语学得和二语习得有极大的差异。因为外语学得主要通过没有语言环境的课堂教学classroom formal instruction来实现,主要靠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来
9、实现。而二语习得则主要靠目的语语言的exposure,还有immersion ,“浸入”这种natural acquisition,这种自然的习得,与外语学得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即使是二语习得的这个理论,如果我们用好它,也不至于使我们外语教学现在出现这么大困难。因为二语习得的主要假说有两个,一个是输入假说,强调input(可理解性的输入),可理解性的输出假说;还有一个是监控假说(monitor),这两个假说是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还有第三个假说,就是顺序假说,即关于习得的顺序的假说。这些东西,如果我们都按照二语习得的话,也不至于使我们的外语教学出现这么大的困难。因为输入假说确定了我们必须大
10、量的输入。我们的教学是输入型的,而不是输出型的。而我们现在的教学,小学、初中、高中包括大学,都是在强调应用,输出型的,都是productive instruction。这是极端错误的。二语都做不到,外语怎么能做到呢?外语不等于输入就输出了,二语习得理论最近又加了一个intake,大量输入以后,还要有个接收的、组织的、融合的、加工的过程,和二语的文化、母语的东西结合以后,才有可能输出。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production或是output。 但是我们小学外语教学一开始就输出,什么都不要学,这是极端错误的。外语教学类型上的错误,导致我们很多原则上的错误,很多教学基本原则的错误。这是我们必须要反思的
11、事情,现在我们必须要开始反思了。如果不反思,我们的外语教育就会全军覆没了。我们的外语产业,我们的外语教学事业均会出现危机。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危机了。所以,这个TEFL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再糊涂了。我们很多的教材,目前几乎所有小学的英语教材,都是以二语习得的理论为基础编辑的,甚至是以母语的基本理念编写的,甚至是把国外的东西,连书名、内容什么都不改,拿来让中国小学生用。这是对中国人极大的犯罪,对外语教学极大的摧残。这种东西怎么能用呢?不符合中国国情、教情、学情。我这个话你们大家可以批判的。但我却是必须要说的,我要对国家负责任,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负责任。国外的理论、教法再好,我们
12、没法照搬照用它,但我们有些学者,有些出版单位,不要铜臭气太浓了。要拍拍自己的良心。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二)第二个要素,环境(environment),即语言环境。语言学习最主要的问题是环境,如果不解决环境的问题,语言学习就无法达到成功,无法获得良好的效应。恰恰中国人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教来学。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的母语汉语,无时不在,汉语这种interference,以及我们中华文化这个背景,我们的风俗习惯,甚至我们中国人的性格,这种internal characteristic,我们东方人这种internal culture,都会影响我们的外语学习,因为
13、没有相应的外语语言环境。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学,国家给我们的课时只有6-8%,一百节课只有6-8节是外语课。这是教育部2002年的28号文件规定的,而我们的母语汉语却占20-22%。我们的母语有环境,还有那么多课时。外语没有环境,课时又那么少。所以,我们的外语教师是在“违法”的情况下,在加班加点的上这个课,违背了教育部规定的课时数量,加时加课。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没有语言环境。所以就决定了我们的外语教学是最困难的教学形式,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最难的一门课,从管理,从教和学,从评价上看都是最难的。所以外语教学确实需要我们下大功夫。 我前四、五天刚从韩国回来,参加泛
14、韩英语教师协会的国际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只请了四个专家作讲学,中国请了我,另外还邀请了新西兰澳克兰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位博士及新加坡大学的一位博士。大家探讨的问题是在外语的环境下(in the EFL context),这种classroom interaction(课堂的交流活动)怎么组织。大家一致认为,在母语情况下,这种classroom interaction 全用外语来进行是极端困难的,因为没有环境。有人说,我们可以创造环境。这节课我们不说汉语,就说外国语,学生们也不说汉语,我们唱外文歌,用外语组织各种活动。但那仅仅是创造一种creative 的环境,而且是假的环境。
15、有人说,上课时,搞活动,我们搞pairs、groups、performance、dialogues,搞语言交流的活动,大量使用语言,这是不是正式的交流呢?也不是!也是假的环境,因为不是真的用语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你的生活、学习、生存等等一切的问题,这些交流全是预设的,全是假的。这是一种假交际或准交际。但是我们还要这么做,没有办法。不过无论你怎么creative也是假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创造这种语言环境。但是创造语言环境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功夫。那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把教室都贴上英语的标语、英语的格言,把走廊都放上和英语相关的东西,就说我们现在是英语环境?这不行,这解决不了根
16、本问题,根本问题是没有英语就吃不到饭,办不了事情,这才叫真的语言环境,真正的需求。 第三个要素是资源,即resources。环境与资源它俩有相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东西。资源指的是外语教学、学习可以利用的东西。它的各种的必备的条件:一个重要资源就是师资,这是最主要的一个资源;另外一个是教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再有就是教具,它包括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计算机等所有这些的条件。这些资源也属于环境,但是比环境更具体。目前教师的资源极端匮乏。刚才,我说我们是在没有教师培训的情况下开设小学英语课的。好多小学英语教师本身的语言基本功、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还有英语教学的技巧、基本方法、技能极差。有一
17、些教师完全是改行的,转岗的。另外,小学外语教育的科研也处于很低的水平,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在小学开设外语,特别是从小学一年级开设外语,师资就更显匮乏;教材,我刚才讲过,我们现在几乎绝大部分的教材都是二语习得理论的教材,在中国的外语教学条件下无法使用,中国也很难投入那么多。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资源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开这个会也要首先解决资源的问题,也是教师培训,也是科研,也是为大家提供信息。这方面的改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但是迫在眉睫。 第四大要素“类型”,即中国外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教学,具体的教学应该是什么形式的?我们目前都是在采用输出型的教学,这是本末倒置的。这就像我们
18、没有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到了秋天却想收割庄稼了,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样,没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这是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是input instruction,或者叫inputbased instruction,或者叫 form-focused instructed,以输入为主的教育,而不是目前实行的这种输出型的或称为交际型的、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类型。我们的教学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课堂活动可以多样化,百花齐放。但是最基本的一些规律不能违背,因为这种东西违背以后会受到惩罚的。就如同我们刚才讲到的农业播种一样,违背了规律就会
19、受到惩罚。因此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应该是输入型的,但输入不是光输入,而是以输入为主,并不是不输出。我们什么东西都不要形而上学,不要一点论,不要走极端。但是重点一定是输入型的。 现在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际上是无法输出。我个人观点,小学现在试点,三年级开设外语。小学强调单词量,就只这一项,不要做别的,不管语法,不管具体的技能,单词量如果达不到1500,平均每年400的单词,就不要开设外语。国外一年基本都是要求学习1300多个单词。我们增加三倍时间,四年,行不行?因为我们学习要讲效率,投入要讲产出。我这次到韩国,我做完报告后,他们就向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人学习外语是不是有a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小学英语 教学 活动 现状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