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知识学习感想体验.doc
《课程知识学习感想体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知识学习感想体验.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课程学习心得思想到经过潘老师讲授软件工程实践后,感觉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有了深一层的认识。软件工程是一门重视实际操作的科学。对于软件产品,无非是产品定义、设计代码、调试维护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可是实际操作却复杂困难,它不比其它行业产品可预见可触及,所以学好软件工程能为以后从事软件开发行业打好基础。在软件实践这门课中,讲到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软件编程的方法。提到软件开发也可以像练习书法一样,采用临贴的方式,借鉴他人的优秀代码资源。临摹优秀软件是学习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正如一首诗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软件开发也是一个道理。为了真正地掌握软件开发的技巧,“临贴”是个不
2、错的起步方法。以前总是觉得,既然编写一个程序,就应该完全靠自己,那样写出来才有成就感,才算是自己的程序,可是这门课程教会我原来适当地借鉴别人的东西,也不算抄,相反,还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可真是与以往的观点不一样了。具体如下:“软件编程,拿来主义的作用很大:1、源代码交换方便。2、可行的例程序用处大。3、借鉴现成少走弯路。”不过借鉴别人的东西可是有说法的,可不是盲目地抄袭,下面是一些提到的途径:1、既有系统:借鸡下蛋,买来就用;2、书本例子:简单修改、直接使用;3、联机或联网帮助:帮助文档、官方支持;4、开放软件源代码:Linux Apache Eclipse 5、互联网资源:论坛、搜索引
3、擎、新闻组借鉴过来后,还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说代码的具体作用,完整性,还要考虑每个借鉴过来的东西的好坏。这些都要多方面考虑,可不能因为前面说软件编程可以借鉴别人的,就盲目地抄袭。到时候代码弄一堆凑在一块儿,谁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好好工作。弄不好乱了程序计划是小,公司的损失可不是哪我都能承受得起的。课程还提到,应该用一个小项目先从头到尾地练完,这样,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以增加不少开发经验。看来,不学习此门课程,还不能深入地解读软件工程的奥义。这门课程为我们深入地了解软件工程这个庞大的前沿学科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以上是我就此门课中提到的众多方法的一小段做的一些浅谈,更多的知识还在于我们自己去学习思
4、想到。转眼间,接受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也有大半个学期了。记得在这门课程一开始,您就和我们说了课程教学的实施技术指导文件。当我第一次看到与我十几年所受的教育,呈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之后,我和大多数没上过您的课的人反应一样,觉得只凭短短的一个学期的课而想要改变我们长达十几年的学习习惯和教育习惯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当我发现,不仅是我们在您的“逼迫下”看问题已带有某种和以前明显不同,甚至可以说更进一步的思想深度的 时候;还有上美学课,几位学姐回答问题表现出来的与同龄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老师问她们是不是上过詹老师的课,而回答是“是”的时候,我才思想到,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的不只是我一我,而是一群人。我
5、才思想到,我那时的想法是多么无知和幼稚。与此同时,我的心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这是不同于一开始的那种单纯的对于您学识方面的敬佩,更多地是亲身感受到了您的教育使一我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敬意。我很幸运。(其实老师今天说的没有一点反应,有点夸张了,多少还是有点的)。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敢说真正地懂得了很多、了解得有多透彻,但我却能肯定地说我收获颇多。这短短的几个月的学习中,在思想上或许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我知道了思考问题应该朝着深层次、多维度的方向考虑,以一种历史主义视野看待问题。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做一个“无立场主义者”。我也慢慢开始了解到什么是人文学、文学的本质、文学
6、的价值;领略到了文学作为一种生命评价的形式,是怎样影响人的思想精神维度;也体验了什么是真正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或许是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和从小所受教育理念的明显不同于我造成的强烈的冲击;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将来很有可能要走上语文教学的岗位。我对于文学教育问题感触是最深的。所以,我不满足于仅仅只停留在内心感触的层面,而是尝试着更深入地思考当下文学教育改革这一现实问题。我想,对于我们这个专业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今后是很可能都是要走上教师的道路,从事学科语文教学工作的。但是,当我们自己教育学生的时候,他们是否也会和我们之前受到的传统的“经验教育”一样?这值得我们反思。您说过,“语文教育要成为整体性的文
7、学教育的一个步骤。语文教育的最高形态是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的最高形态是生命教育。文学教育是一件神圣的事,它给人以希望和光亮。”作为一个文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个体鲜活的生命形态变得充盈、丰满。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与文学观念中曾说到,“文学体现了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精神”。记得詹老师您也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活动主体,缺乏创造性、选择性、自觉性和批判精神的人是不能成为活动主体的。而这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问题,更是体现在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就我我而言,在我接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后所形成的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确实不是在朝夕之间能够改变的。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应试
8、教育”,只是否定其中一些不合理的、偏离正确教育方向的不良倾向。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在某种情况下确实是符合当下国情和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社会作用。比如说高考,如今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只能通过这种选拔性考试来选拔人才,因此每年高考也确实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应试教育不只是出现在中学,而是从基础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存在了。在小学生从一个看似“荒谬”的角度提出问题和想法时,总是被老师无情地扼杀。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主观题总是有标准答案。而学生只需要坐在课堂上,等着“被灌输”知识,然后死记硬背去应试。长此以往,最后出现了大学生毕业论文“不堪入目”,甚至有抄袭的现象,也是不足为奇了
9、。这无疑是现代教育的悲哀。您说过,“教育是教书育人,大学是教最高深的书,育最全面的人”。这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大学。如何育最全面的人?在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下,应试教育在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代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学生打破惯性思维。教育工作者在接受这种模式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不再是“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而是鼓励、引导学生,适当时也可以像詹老师您一样,有必要的“逼迫”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除了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等这些外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之外。作为“人类灵魂的项目管理人员”
10、,在如今多元文化价值冲击下的当代社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文学教育是一项内容复杂、多维度的、艰巨的工程,其深邃性、广袤性和复杂性也不是现在的我所能够认识完全的。因此,以上只是我我的看法,在这浅薄的认识中,我也不知道存在着多大合理性。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较高,但真正能坚定不移的付诸行动的人少之又少。有热情、有想要做好教育工作的冲动固然好,更重要的是有内在因应的强烈愿望,有决心、有坚持。如您所说,不管有多少人不认同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您仍是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对此,就我我而言,如果我将来能够成为文学教育工作者,我不敢说我有多大的能力和抱负去改变国家教育体
11、制。但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其他素质能力的青年。或者说,至少会有一点点基本思想上的转变和收获。而不是缺乏独立的主体思想和价值判断,陷入“群体性庸常”,只会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人。教育的力量还在于让每我成为他想成为而且可以或者应该成为的人。文学教育改革的道路曲折而漫长,其成功绝不可能是一两我努力所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千千万万,甚至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对改革持有共同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及不懈追求与奋斗。期待在若干年后,会有越来越多像詹老师一样的教育改革者,将自己所能散发出来的点点星光聚集在一起,照亮文学教育,甚至是中国教育的前进方向。天气微凉,坐在寝室内,没有
12、蚊虫的叮咬,这样的日子很是难得,这样的好天气,不写点什么似乎说不过去。坐在电脑前,打开老师的新浪博客,想看看近期是否有文献要阅读,看了看同学们写的心得,读着读着,自己也有颇多感悟,就想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生怕这些感悟会瞬间走掉。对于您的文学理论课,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我难以用合适的词语来称谓,只能用又“爱”又“恨”来表达。下面来谈谈我对于您的课堂那份难以言说只能用“又爱又恨”来表达的情感。就先说“恨”吧。没上您的课之前就曾听学长学姐说过詹老师是文学院一朵“奇葩”。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时,无法判断这是褒义还是贬义的评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除非你瞎了,否则,请相信自己的眼睛。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知识 学习 感想 体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