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科技管理制度汇编_25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科技管理制度汇编_256页.docx(2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科技管理制度汇编第一部分中建八局科技管理制度中建八局“十五”(20012005)科技发展规划为使“科技兴局”得以贯彻实施,以科技带动企业的全面进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未来五年科技发展规划。第一部分:“九五”科技发展状况一、“九五”期间科技事业的新进展(一)科技意识进一步提高,“大科技”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九五”期间,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科教兴国”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经营发展要求,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两次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大科技”发展战略作为全局的指导思路,走以发展质量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
2、科学管理水平、狠抓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步伐、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的科技发展之路。各级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使科技进步逐渐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整体发展。(二)科技进步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九五”期间,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科技进步运行体系:1、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科技管理体系科技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形成了以企业第一管理者为企业科技进步的领导者,以总工程师责任制为核心的企业科技进步组织指挥体系;以科技委员会、科技(技术)部、科技协会等组成的企业日常科技管理组织体系;
3、以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资金管理、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验收、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章体系。2、全局科技创新体系已初见雏形(1)积极进行制度的创新,建立以局长为领导者,总工程师为组织实施者的科技创新指挥体系,进行科学决策,制订长期规划,发挥对全局科技创新的指挥领导作用;建立以局科技部为科技创新的管理保障体系,负责科技推进机制的考核,中长期规划的落实,发挥对创新机构的服务监督和保障作用。建立以技术中心为科技创新的推动体系。“九五”期间,所属一、二、三、四、安装等公司相继建立了开发部和科研所,并在机构的功能、资金投入、技术开发方向、人才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2)坚持管理创新,突出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九五”期间,在工程管理领域,继续深化和完善了总承包管理模式,坚持走管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之路,强调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信息化施工发展相结合,在编制电子标书、工程成本控制、质量进度、施工组织等领域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始实现跨地区、跨经营层次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了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三)以技术中心为基地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技术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局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开拓经营市场,坚持科技进步服从、服务于市场的理念,发扬“人无我有,人有
5、我优,人优我新”的精神,通过积极的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构筑综合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推动全局经营的发展。特别是在“九五”末期,随着技术中心的建立与运行,全局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全局“十项技术优势”的形成和动画仿真系统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工程的中标率。针对“九五”期间建筑工程领域的市场特点,重点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上下工夫,加大对高强度、高性能砼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模板与脚手架体系的开发与推广、信息化施工的开发与应用,并结合国家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强对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确立了超高层钢结
6、构设计制作与安装、特种结构施工、信息化施工技术、建筑智能集成等方面的国内技术先进地位。经过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10项技术:爆破和大型土石方工程技术;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及桩基施工技术; 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轻型钢结构、工业钢结构、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大体积砼和高性能砼配制与施工技术;石化、造纸、制药、电子等工业设备安装技术;大件吊装运输技术;大型钢筋砼蛋形消化池建造及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焊接与粗钢筋连接技术;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这些优势为基础,积极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显示了我局强劲的实力。(四)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九五”期间,全局共获得国家科技
7、进步奖2项,其中“火箭垂直总装与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与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总公司历史性的突破;获得鲁班奖10项;获省部级(含总公司级)科技进步奖10项,科技推广奖13项,省部级科技示范工程6项,省部级QC成果40余项。局级科技成果96项。坚持发展企业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九五期间,获国家级工法2项,二级企业工法9项,局级工法37项。计算机总数己达1060台,计算机辅助管理上了新水平。这些金字招牌成为我局的无形资产,它充分显示了全局的科技实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五)坚持科技经济一体化,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科技推广工作1、全面开展科技推广工作:九五期间,注重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以科技推广
8、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以重点推广项目与科技示范工程结合为方式,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九五”期间,科技进步效益35290万元,科技工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发展和完善科技示范工程,将工程技术示范与科学管理、文明施工等联系起来,规范了示范工程的申报、立项、实施、检查及验收等环节,突出了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3、坚持加强科技交流、成果引进和技术合作等工作。“九五”期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进行科技交流,成功地组织了全局总工程师去东南亚进行施工技术考察。对先导型技术与高等院校联合进行攻关,如哈尔滨先锋路立交桥工程等施工技术的
9、合作,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些工作为全局把握科技发展方向,构筑技术优势,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支持。(六)积极发掘和培养了一批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九五”期间,通过高校选拔、向社会招聘等多渠道引进高素质人才,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有学识、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专业培训工作。二、当前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科技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1、各公司之间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力度、企业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才配置、技术优势的占有等诸多方面,并最终体现在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上。2、局总部与下属公司之间科技发展不相协调,缺乏上下联动性。突出表现在
10、局领导与总部机关要求的多、要求的高,而下面执行的少,落实的不够及时。特别是技术开发体系的建立在一些二级单位缺少行动和实效。3、专业技术发展水平与管理水平不平衡,科学管理水平总体滞后于专业技术的发展,粗放的经营方式淹没了采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企业科技进步机制尚不完善,科技创新缺乏主动性1、部分单位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水平上,并未真正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没有真正把科技创新看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因工程项目所迫被动进行开发攻关的多,缺少主动出击,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得力的措施。2、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主要是
11、科技管理人员长期不到位,或者频繁变动,成了工程项目的“救火队”,或者是单纯的“编标”部门,严重影响了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正常工作秩序。3、企业科技创新资源缺乏,特别是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差,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超前性技术开发乏力。4、技术中心功能尚未真正发挥作用,科技产业化进程缓慢。尽管局技术中心建立已两年,但在机构的完善、资源的配套、功能的发挥等主要方面还未达到应有的程度。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步履缓慢,未能构成科技开发的完整循环,使许多市场潜在价值较大的科技
12、成果无法形成经济效益。(三)整体技术优势趋于弱化并与当前市场错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形成的十大技术优势,多数处在民用建筑范围之中,且停留在一般感性阶段,缺乏成套的技术成果。目前许多同行与我们的差距正在缩小,在市场竞争中我们企业的技术优势己不明显。近年来,由于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己由民用商业建筑转向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建筑市场结构己发生重大变化,在道路、桥梁、市政、环保、能源、地下结构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们正在涉足,更无优势可言。在住宅建设领域,由于缺少独立知识产权、融资性总承包、开发体系,无法与地方建筑队伍甚至私营企业抗衡。(四)科技队伍建设亟待加强1、技术岗位
13、引力不足。由于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工作辛苦,责、权、利不对等,造成许多中青年骨干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2、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于国有企业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其他产权类型企业相比存在许多弊端,造成大量技术骨干外流,而且这一现象随着中国加入WT0,将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引进和专业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在专业人才中,工程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比例不够合理,特别缺少高水平的国内外知名技术专家和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结合本职工作有针对的专业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引进机制尚不健全,特别是专业部门急需的人才往往由于
14、各种限制,无法迅速引进。三、“十五”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拉动建筑业持续增长,特别是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付诸实施,为全局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在国家新的五年计划中,我国国民经济将以7%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发展,必然带来建筑总量的迅速增长,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体量、高难度的重点工程和基础开发项目增加,以及以功能先进、重视环保与节能等为特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规模的扩大;国家建筑业的法规制度日臻完善,建筑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等,都为我局科技的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了适应这一市场的变化,“十五”期间必须研究
15、解决以下课题:1、为消除我局目前的优势错位,必须将技术创新的重点转移到经营开拓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技术领域,尽快掌握道路、桥梁、港口、市政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研究开发新型住宅体系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技术,并逐步在这些领域确立优势。2、必须合理进行资源整合与配置,避免重复开发。在全面开拓相关技术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合理分工和布局,发挥技术中心的优势,使不同企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具有鲜明企业特点的技术绝活。3、专业开发人才引进是迅速构筑经营新领域技术优势的关键,在人才的引进、利用、激励等方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完善的保证措施。(二)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16、在冲击中国建筑市场的同时,也给全局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建筑市场将更加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各种保护壁垒的消除,国内建筑工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使众多国外高水平承包商进入,以及资质的重新注册等因素,这对于管理水平低、劳动密集的中国建筑企业必将面临巨大的生存考验。作为国内建筑业排头兵,以往所拥有的一些技术和管理优势己不明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寻求发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所带来的挑战:1、必须尽快完成企业科技进步的参照系的转移,瞄准国际知名大承包商,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2、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企业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17、制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中国进入WT0为我们开拓国外市场,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危机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迅速调整经营模式,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将使企业进入更加规范的市场氛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些原来的贸易壁垒的打破,将使我们有可能利用自身优势进入欧美先进的建筑市场,直接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并创造性的加以消化吸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点和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体系。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指导思想根据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特点和全局经营发展的总体需要,继续
18、推行“大科技”发展战略;以技术中心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把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突破口,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科技开发与科技推广相结合、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寻求企业更大经济效益。为此,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形成完善的、能够满足企业整体发展需要的企业科技进步体系。二、必须坚持的原则根据指导思想推动“十五”科技工作,要首先把握好以下原则:(一)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把“创新、产业化”作为“十五”科技发展的
19、主题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坚定地把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十五”科技工作的重点工作。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促进企业的技术储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需求提供源泉和后劲。 (二)坚持“大科技”发展的原则以企业发展需要为中心,以“集团化、商业化、科学化”为宗旨,动员全局员工关心我局科技工作,并以科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依靠科技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使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互为统一。八局的全体员工必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大科技”的观点出发,促进企
20、业进步。(三)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的原则以加速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工作质量,以“三位一体”提高项目运作质量,以“精耕细作,集约求进”提高企业的效益。(四)坚持科技工作与国际竞争相适应的原则选定我局科技发展的参照系,进行前瞻性技术研究,做好与国际竞争所需要的技术研究,同时本着“科技进项目、项目促科技”的原则,加大科技服务生产的力度。三、“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目标是到“十五”期末,基本完成企业在5年内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的储备;保持我局的总体科技实力在国内的先进水平,并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十五”期末,基本形成完整、高效的企业科技进步体系;完善以局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和发展以
21、总工程师负责制为核心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落实以企业投入为主渠道的科技发展资金,形成资金收取、使用、回收等完整的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培训、引进和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资源供应体系。到“十五”期末,基本建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体系;使全局所属单位内部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建成可供经营使用的各种专业数据库,使“数字化中建八局”初具规模;全局系统70%的管理人员会使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层的人均占有率达到70%以上。到“十五”期末,使八局建设成为以建筑业为主导,以房地产、建材、城市设施等相关产业、能源、交通等相辅的企业,做好技术服务以及产业产品结构优势的调整的技术储
22、备。到“十五”期末,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80%,国家优质工程奖达1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0%,技术进步效益率达1.8%以上,综合收益比2000年翻一番。到“十五”期末,有200人左右的专家型高级人才队伍、500人左右的精通施工管理的一级项目经理队伍、1000人左右的各级各类优秀专业人才骨干队伍。到“十五”期末,推广新技术30项,总公司科技推广示范工程5项,局级示范工程30项;开发科技成果15项,编制工法20项;在道桥、能源等施工综合技术有所突破。第三部分:主要任务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科技体系(一)科技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以企业第一管理者为科技进步的领导者,以总工程师责任制为核心的企业科技进步组织
23、指挥体系;以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委员会、科协等三个不同层次的科技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二)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局长为领导者、总工程师为组织者的全局科技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作用,继续完善以科技发展基金和企业专项科技开发投入和设备更新费用为主要内容的投入体系;加强对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发展资金的管理;加大对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验收、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奖励的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投入的建立与实施。(三)建立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全局经营管理体系“十五”期末,要建成以局总部为中心的涉及各公司、设计院、各办事机构的虚拟广域网络平台,提供全局经营活动的重点数据为经营服务;提高全局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的水平,降低成本,逐步实现
24、无纸化办公及移动办公,提高管理层全员信息应用的综合水平;利用软件产业基地和技术中心特点,开发管理软件和各类信息库,对全局的经营管理形成全方位的技术网络支持体系。二、强化专利产权管理,造就知识产权优势(一)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市场经济的规范运作和WTO准入后的国际准则引入,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五”期间,全局的各项科技工作应以“商业化、科学化”为目标,围绕着形成和完善我局的知识产权做文章。广泛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使各级技术和技术管理人员认识到知识产权对我局发展的重要性,把我局技术优势形成我们的知识产权。(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十五”期间,我局自行开发的
25、科研成果,经过鉴定达到一定水平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其特点的技术,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保护,如申请专利等。一切科技成果的开发要以能否形成专利技术为目标,制定全局的知识产权管理条例,规范全局的知识产权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成果完成人的合法利益和单位成果不被侵犯。同时又要注意我们不侵犯他人成果。三、重点发展的领域巩固完善我们已有的优势技术领域。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其先进性,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可能形成优势技术的潜力,开发创造新的技术优势,并逐步使优势技术向成套技术方向发展。以局技术开发中心为依托,以施工项目为载体,以信息化施工为手段,创办高新技术产业,联合局内外资源,实施技术创新计划,为企业
26、生产经营发展储备技术,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并逐步成为知识产品、技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十五”期间主要在以下技术领域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成套技术:(一)发展地基基础及地下工程技术开发研究相关地基处理技术,及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深基础中应用等。在基坑施工、桩基及地下空间方面继续拓展,成型技术和企业标准。(二)发展超高层、大跨度组合结构及特种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开发机场、体育建筑、博览建筑的网架、索膜等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成套技术;发展钢结构安装、测量、校正和无损检测等技术。发展钢、钢筋砼设计施工技术,完善提高小流水段等施工工艺,发展预应力施工技术。“十五”期间,要重点开发应用大跨度、
27、大空间结构体系、轻钢结构体系,完善和推广以板柱结构、加筋砌体等结构体系为核心的成套技术。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三)发展路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加强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工程和市政设施成套施工技术的开发研究,重点开发高速公路路基、预应力桥梁、高架轻轨及高等级路面等关键施工技术,积极引进和合理配备具有较高水平的道路施工成套机具,为发展专业路桥工程公司做好技术储备。(四) 发展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充分发挥我局的集团优势,积极组织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和施工安装技术的系统研究。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探讨组建和完善以智能建筑设计、施工、设备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五)发展既有建筑的检测、改
28、造与加固技术开发既有房屋结构的检测评估技术,研发和利用高新技术和材料,包括粘贴工艺、环保材料等加固技术。(六) 发展信息化技术“十五”期间,将通过对设计、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信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有序、及时和成批的处理、利用;对生产经营中各岗位、部门职责进行数字模拟定义,使用数据处理技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量化服务,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七) 发展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提高装饰设计水平,开发高级装饰施工技术,成套化配置先进的施工机具,针对装饰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积极编制装饰专业工法和企业技术标准,建立装饰专业资料和数据库。(八) 发展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加强建筑节能研究,提
29、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发展建筑节能检测技术,拓展检测范围,开发节能产品和材料,研究和编制建筑节能施工、检测方面的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编制节能工程的专业工法,研究利用低噪音、少污染的材料和设备,全面提高企业文明施工程度。四、重点发展的产业以科技经济一体化为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局五项高科技产业,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地下铁路工程产业结合我国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大中型城市建设地下铁路的发展速度和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们应重点做好有关方面的技术储备和超前性研究,为形成和发展地铁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二)水利工程产业针对我国水利建设投入的加大,以及我们已施工的水利工程经验,加大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形成
30、我们自己的成套技术和工法,为承建水利工程项目和形成相应产业积蓄技术优势。(三) 智能建筑产业1、以技术中心软件部为动力源,结合已有的软件,开发网络版,形成成套软件体系。2、以建筑为根本,以项目为依托,以服务施工生产为指导,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并使其市场化、商品化。3、根据我局已有的智能建筑优势,拓展设计、施工领域,使智能建筑产业化。(四) 建筑维修、加固、改造产业1、根据建筑物具有一定周期的特点,许多建筑需要进行加固、维修改造,抓住机遇,创建和发展相应公司。2、以设计为龙头,加速研究和发展各类建筑结构的成套技术,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加固方法。(五)高性能砼产业加强绿色砼的研究,继续加大高性能砼的推广
31、应用,试验研究C80及更高等级砼,由试验室向工程应用方面扩展,开发环保型砼外加剂,形成新的建筑产业。(六)预应力产业充分利用全局现有预应力资源,发挥各个层面上的技术优势,以技术中心为龙头形成八局的预应力技术公司。并推广应用高效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五、继续发挥科技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强化技术管理工作(一)继续抓好重点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期间,科技推广工作注意两个新的变化和重点:一是科技成果推广要由以往的单项的技术推广转向成批技术成果的配套化推广,加强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的配套化,朝着形成体系完善、水平先进、操作方便的成套技术方向努力。二是要加强国内技术成果在国外项目中的推广使用,重点解决与国
32、外技术法规的适用性问题,加强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国内的引进和推广,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二)继续在工程项目中开展科技示范工作“十五”期间,科技示范的内涵和外延将作出改进和深化;要在设计领域开展科技示范工作,在科技示范工程管理办法中要增加该方面的内容;加强科技示范在海外工程和总公司直营工程中的实施;施工领域的科技示范要扩大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的经营运作,中期的技术推广、后期的跟踪服务,以及与创建文明工地、工程质量创优、CI战略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全局在工程项目中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三) 以贯彻ISO系列标准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十五”期间,根
33、据国家建筑业有关政策调整所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制定和颁布企业标准、内部技术规程和专业工法,逐步形成具有我局特色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的完整体系。同时,全局各施工单位要全部通过IS090002000版标准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按照IS09000标准的要求,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形成“过程精品、动态管理、目标考核、严格奖罚”的质量体系,坚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以“过程精品”铸“精品工程”。在此基础上,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开展IS014000标准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真正做到
34、文明施工,减少尘土和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四) 健全技术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以各级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为契机,加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落实,做到按图纸施工、按规程操作、按规范验收,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第四部分:主要对策与保证措施一、增强大科技战略意识,不断完善科技进步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加快实施大科技发展战略,形成各方面、各层次都来关心和支持科技工作的局面。逐步形成和完善科技进步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经营管理技术支持体系。1、研究制定中建八局科技进步考核办法,对局属各单位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考核,作为评价企业总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在
35、与单位主要领导人签定任职责任状时,要明确企业科技进步的任务,提出量化指标,并依照考核办法和任职责任状逐级定期进行考核。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度:根据建筑业总工程师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的具体要求,对各级企业的总工程师责、权、利情况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应包括总工程师的到位情况、后备人选情况,科技进步机构建立情况、科技进步规划目标制定、落实情况等内容。3、“十五”期间,要把提高企业项目经理的科技素质作为企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今后提拔项目经理,要考核科技方面的知识,优先从担任过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人才中选拔。优秀项目经理的评选,要将评选对
36、象在工程项目中的科技开发和推广的实际业绩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写入评奖标准中。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证科技开发费用到位“十五”期间,依据国家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有关政策,要把开拓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渠道作为全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关键任务来抓,真正落实到位。1、切实落实科技投入渠道,解决科技经费问题。在2003年以前,全局继续执行按施工总产值的1.2作为科技开发费用。局总部的科技开发费用要按照这一比值确定的额度单独列帐,做到专款专用。各子公司也必须按照这一比例建立科技费用单独帐目,保证科技的投入畅通。直营公司的科技费用由总部管理。其使用办法执行或参照修订颁布中建八局科技开发费使用管理办法。
37、从2004年起提取比例不得少于上年度营业收入的1.5,并在十五期末力争达到2。2、建立督促检查机制。为落实开发费用的建立,必须建立第一管理者相关责任制,把企业的发展与领导者的业绩和薪金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制约机制。同时,局总部要建立检查考核机制,保证投入的到位和合理的使用。3、科技开发费的使用。为企业的当前和长远发展考虑,必须保证科技的投入用在技术积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上,切实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三、加强科技管理1、加强科技管理队伍组织建设,提高科技进步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2、坚持科技经济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从“选择项目-科研攻关-成果鉴定-申请奖励”的小循环转向“开发-转化-推广”的
38、大循环。3、以抓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带动科技推广工作向纵横发展。积极进行技术综合、技术升华。4、做好施工生产基础技术管理,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5、规范工法编制应用体系。6、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适应信息化社会与信息化施工。做好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备等工作。7、探索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建立清晰的国家、部门、单位和个人的知识产权关系。8、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企业决策、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加强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水平的提高。四、加速拔尖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科技队伍1、加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科技素质,是加速科技进步的先决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科技理论学习,提倡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
39、、解决问题,依靠科技推动企业进步。2、通过有组织培训、进修、技术交流等途径提高科技人员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依托项目,本着“干好一个工程,培养一批人才”的原则,把人才培养纳入领导的责任制。其次要为科技人才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立足岗位,热爱八局,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青春。第三,要为科技人员提供进修和对外交流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3、重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项目技术负责人肩负着繁重的工作和技术责任,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和政治待遇,保证他们的收入高于项目副经理。使得他们承担的责任与获得的利益基本对等起来。4、选拔培养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造就有
40、一定社会知名度的技术专家,把专家经营效应纳入企业发展整体战略。局企业管理部会同人力资源部制定相应措施,注重拔尖人才的选拔与成长。(五)以局技术中心为依托,做好全局科研开发、科技推广的龙头作用1、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创新、开发、总结等方面的优势,把技术创新、技术积累和储备放在首位,拓展我局的优势技术领域。2、局技术中心要做好全局技术开发部门组织协调工作,利用有限的资源,合理分工合作,避免资源浪费。积极组装、挖掘社会科技进步的潜力,利用社会生产要素完善自己,降低技术开发成本,加速推广应用。 3、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以同济大学为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开发、建筑咨询、继续教育及人才培训、人才交
41、流及引进、学生实习及指导等相关内容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4、各单位把技术中心的分支机构建设好,不要流于形式,应切实发挥作用。(六)提高信息技术在科学决策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水平1、继续建设和完善高新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经营和决策服务等方面企业信息系统,把建立水平先进、体系完整、使用有效作为目标。2、各单位的局域网在初具规模后,并逐步加入国际互联网,以寻求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3、加快计算机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积极推广项目成本控制、施工平面图绘制、施工组织设计快速编制、工程造价、网络计划编制、计划统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等单项软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
42、管理集成系统发展。中建八局科技开发计划管理条例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申报与审批第三章 项目实施第四章 项目验收第五章 资金管理第六章 培训管理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第八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科技进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建总公司科技发展计划及项目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科技开发计划以“科技兴局”为指导,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形成我局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局系统内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制定和管理同级的科技开发计划,对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实施立项、检查、验收、奖惩等工作,最
43、终促使科技开发计划管理走向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第四条 局科技部归口管理科技开发计划,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编制年度局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指导、协调局系统内的科技开发计划实施工作。第五条 科技开发计划包括立项条件、立项目标、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企业标准、建筑工法、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是企业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专项计划。第二章 申报与审批第六条 立项条件 申请立项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前瞻性,对全局今后发展能发挥作用的科研项目。2、属于技术积累,能产生技术优势,为局承接大型项目发挥作用的综合创新项目。3、属于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软科学研究项目。第七条 立项目标 申请立项项目
44、应达到下列目标之一:1、项目要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3、形成一定比例的工法、企业标准和专利技术。第八条 项目来源1、指令性。由局科技部根据局的发展方向指定单位和人员来完成。2、自主性。由局属各单位按下述的有关事项进行申报。第九条 申报材料 凡申报局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由申请单位对申报项目逐一填写中建八局科技开发项目申请表(附件1),用A4纸张打印装订,一式2份,同时附上相应的电子文件。第十条 申报程序 申报局级的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由局属各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并上报局科技部。局总部各部门申请的开发项目由各部门直接报局科技部。第十一条 申
45、报时间 局属各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须于每年3月15日前将申报本年度局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材料报至局科技部。申报内容为本条例第九条的内容(申报材料)。第十二条 立项预审由局科技部和局分管领导负责,写出预审意见和决定提交局科技领导小组审批的项目。预审标准为:1、是否符合本章有关条款的规定。2、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正规。3、项目分析是否客观、科学。4、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局的发展方向。第十三条 立项审批 由局科技领导小组负责评审和认定,最终决定年度局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一)评审标准为:1、技术先进性。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本单位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选用高新技术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2、经济和社
46、会效益的合理性。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对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力大的优先安排。3、项目可行性。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本单位和相应地区的资源优势,易于形成新兴产业。(二)认定优先原则是:1、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同类地区、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3、有利于加强校企结合、企企联合,促进单位的发展,提高单位的知名度。4、有利于高新产业的开发。5、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移剩余劳动力。第十四条 计划下达局科技部将认定的局级项目编制成年度计划,于每年4月底前下达到局属各单位,由相应科技管理部门去组织实施。第三章 项目实施第十五条 局属各单位在收到局总部
47、下达的局级年度计划后,务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立即转发到下属区域公司和项目组。2、根据具体情况,下达项目计划任务书或签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合同书。3、按时发放科技开发资金。4、随时记录,积累原始资料。5、进行阶段性检查。6、总结季度工作状况和项目实施现状、存在问题。7、季度性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向局科技部报告本条款中第6项的内容。8、项目完成后应按中建八局科技开发计划项目验收资料整理细则和工法、企业标准以及专利技术的标准认真总结和申报。第十六条 局科技部对立项的科技开发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和中间检查。第十七条 指令性计划项目由局科技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第十八条 局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由于出现不可预见或难以抗拒等原因需要修改或变更时,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由局科技部进行调整、备案。第十九条 局属各单位要认真执行科技开发计划年度执行报告制度。1、科技开发计划年度执行报告。它包括科技开发计划工作年度执行报告(附件2)和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报告(附件3)两部分。2、科技开发计划年度执行报告由局科技部制定统一的内容提纲。3、局属各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将本单位的科技开发计划年度执行报告于每年1月15日前汇总报送局科技部。4、局科技部于每年一季度前汇总、编印全局科技开发计划年度执行报告。第四章 项目验收第二十条 局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