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doc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doc(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2016 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6北京卷】北京卷】二、文言文阅读(共 9 分)阅读三峡,完成 710 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沿溯溯阻绝 溯
2、:_(2)属属引凄异 属: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分)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分)()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 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
3、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 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10.(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2016重庆重庆 A 卷】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答谢中书答谢中书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答谢中书书书()(2)晓雾将歇歇()(3)实是欲欲界界之仙都(
4、)(4)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二)文言文阅读(15 分)9(4 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
5、赏。10(4 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1(3 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12(4 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 2分,意合即可)【2016重庆重庆 B 卷】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 9-12 题。(15 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
6、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1)卷卷石底以出()(2)佁佁然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不当的一项是()(3 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
7、代了作者的游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12.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 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5 分)9(4 分)(1)弯曲(或翻卷)(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10(4 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11(3 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
8、澈和游鱼的情态。)12(4 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 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 分)。【2016上海卷】上海卷】(三)阅读下文,完成第(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8-10 题(题(9 9 分)分)捕蛇者说捕蛇者说(节选)(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
9、,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太医以王命聚之。译文:9.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 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11313 题(题(1212 分)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
10、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不胜胜惊错(2)鼠何名名老虫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4 分)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8.柳宗元 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10.D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2016天津卷】天津卷
11、】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 9-11 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
12、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A)(3 分)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B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C妻妾之奉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10.A)(3 分)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多为身死而不受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1.B)(3 分)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
13、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15 题。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钱财。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
14、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 22937 卷,11095 册。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1)少少时家贫少:(2)无不立对对对: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译文: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答: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13.(1)年幼(2)回答 14.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15.李拨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 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2016 年浙江省年浙江省【2016浙江
15、省杭州卷】浙江省杭州卷】三、(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
16、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钱典:当铺。詈(l)语:骂人的话。事:量词。件,样。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尝舟舟行过市桥(乘船)B因好语遣遣之(打发)C某将衣质质钱(抵押)D反反出詈语(返回)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
17、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 分)译文: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 分)译文: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 分)答:16.D17.A18.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19.夏 翁 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
18、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2016浙江省宁波卷】浙江省宁波卷】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1)其两膝相比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两股股战战,几欲先走。(3)媵人持汤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4)苟苟富贵,无相忘。3.(1)靠近(2)大腿(3)热水(4)如果(4 分,各 1 分)(三)(18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
19、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乙】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
20、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子姓:子孙,子孙辈。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帝:指唐高祖。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1、译文:(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译文: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王曰:“善。”乃乃下令大悦,即即诏答:(三)(18 分)14.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 分,每处 1 分。多断一处倒扣 1 分,扣完为止)15.D(2 分)16.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
22、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 分,(1)2 分,3 分17.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 分,各 2 分)18.“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 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 分,由字义引发理解 2 分,人物形象 2 分)【2016浙江省温州卷】浙江省温州卷】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 分)(1)近塞上之人有善善术者,马无故亡亡而入胡。(塞翁失马)(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岳阳楼记)(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易安陵,安陵君其许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3.(6 分)(1)善于、
23、擅长逃跑(2)没有归依(3)交换答应(二)(12 分)短文两篇宋苏轼【注释】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仆:对自己的谦称。陂(bi):山坡,斜坡。黑牡丹:牛的戏称。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1)方方欲遣人求之(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遗予(3)昨日一牛病几几死(4)用其言而效效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6 分)【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
24、妻识之(二)(12 分)13.(4 分)(1)正、刚刚(2)给予、赠送(3)几乎(4)见效、奏效 14.(2 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6 分)【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2016浙江省绍兴卷】浙江省绍兴卷】(二)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 9-17 题。(39 分)陶渊明:四海与丘山陶渊明:四海与丘山陶渊明(36
25、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6 年中 语文试卷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