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望》 教案.docx
《2022《春望》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春望》 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9696页20222022春望春望 教案教案春望 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须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春望 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春望 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2、在反复朗读中对名句深化理解,品位诗歌的美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明确诗歌诵读要求:1、字正腔圆2、读出感情3、辅以技巧第 2 2页共 9696页二、初读诗歌 感知诗情听老师范读,思索你联想到什么?试着描述画面三、再读诗歌 品尝诗句(一)走近诗人 走进历史杜甫,字子美。唐
2、代宏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败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这首春望写于公元 757 年的三月。诗人看到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芜,写下了切身感受。(二)揣摩诗意 品尝诗情从,我读到了诗人。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例:“国破山河在”中由“破”字想到满地废墟,残垣缺瓦,到处显得特别的萧条。一个“破”字使人骇人动目。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洁的一个“破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歌之精妙。第 3 3页共 9696页(三)融情诵读 产生共鸣安史起狼
3、烟,国破不长安。感时泪四溅,亲人何日还。四、拓展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成功的喜讯后怎样的心情?2、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五、当堂训练1、背诵全诗2、当堂默写第 4 4页共 9696页小结:赠君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厚。艾青我爱这土地春望 教案 2教材分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七月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
4、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忧国思家,不免感慨万端。头两句诗即直写眼前景物:国都沦陷,城池残缺,虽山河照旧,却已江山易主,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满目荒芜。三、四句是触景生情:眼望春花却流出离别之泪,久别的苦情使人听到鸟儿叫也心惊。五、六句则以家书久绝的夸张描写,表现了离乱中的思亲之情,写出了“家书抵万金”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最终两句是由上面的一切所引出作者苦痛之状,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酷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妙情操。教学目标:第 5 5页共 9696页1.相识 3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2.感悟诗情,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3.朗读背诵这首诗。
5、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与爱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会其蕴含的思想内涵。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公元 756 年 7 月,爱国诗人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排好,去投奔肃宗。可是途中被安史之乱的叛军俘虏,带到已经失守的长安,他亲眼目睹了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忧国思家,不免感慨万端,于其次年的三月写下了春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春望这首古诗。二、简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第 6 6页共 9696页三、结合预习,初步学习古诗。1、范读,学生留意字音。2、自读,精确流利。留意读准下列字音:抵
6、 搔 浑 簪3、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四、小组合作,疏通诗歌大意结合预习、书下注释、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诗歌大意。(诗歌大意:国家已经破裂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芜,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开心,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似乎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悲伤,听了鸟鸣,不仅不兴奋,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珍贵。由于悲伤苦第 7 7页共 9696页恼,头上的白发越来
7、越稀有,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五、再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六、背诵古诗。其次课时一、理解诗的意境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芜。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镇静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缺,虽然山河照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骇人动目,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
8、,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动。在景与情的改第 8 8页共 9696页变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深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全部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惦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苍老,更增一层悲伤。二、问题探究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
9、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裂,人民离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第 9 9页共 9696页鸟使我的心灵惊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2、引导学生说说每句都描写了什么?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照旧
10、,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缺,虽然山河照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悲观,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4、深化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漂亮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难过离别,听到宛转的鸟鸣都胆怯。其实在这第 1010页共 9696页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难过,为离别而感到缺憾,所以看到漂亮的花儿都禁不住落
11、泪,听到宛转的鸟鸣都胆怯。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裂而产生的沉痛和悲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苍老,又多了一层悲伤。)6、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苍老,更增一层悲伤。三、体会诗人的情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背诵。四、总结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实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1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酷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妙情操,意脉贯穿而第 1111页共 9696页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剧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喜闻乐见,历久而不衰。板书设计:春望杜 甫景 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忧国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思亲浑欲不胜簪春望 教案 3一、目标设计第 1212页共 9696页1、学问与技能(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
13、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2、德育渗透点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概充足、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留意体会。3、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二、课时支配:3 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第 1313页共 9696页(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留意语速。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四)研读品尝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学习使至
14、塞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小组探讨: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依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释题,思索:你从今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读,思索:第 1414页共 9696页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芜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探讨: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受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
15、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奇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怜悯、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2、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 P68 练习。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状况。第 1515页共 9696页二、学习春望1、听录音,自由朗读。2、简介背景,知人论世。3、指名读,思索:哪些词句写出了当时国家兵荒马乱的形势?题为“春望”,作者站在长安城头,究竟望见了一些什么?4、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妙
16、。5、联想、想象:本诗最终一句(尾联)让你头脑中出现出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哪一个动作刻画得非常传神?6、通过写所见,诗人究竟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何得知?7、背诵。三、学习登飞来峰1、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2、自由读诗,留意节奏。3、指名读,思索:第 1616页共 9696页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白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看法?此诗句又告知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4、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尝哲理之
17、妙。四、学习论诗1、作者简介。2、题解:论诗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写的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3、自由读诗,探讨:赵翼对李杜等人的诗是持什么看法?赵翼主见什么?4、迁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现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谈诗歌创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诗,发人深思,还可如何理解?5、读论诗二、四,加深理解。第 1717页共 9696页6、结合课后练习四,训练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论诗。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思索,用诗句填空。初 读 四 杰 诗 文 _,而 讪 笑 他 们 诗 文 轻 薄 之 人_。探讨:文学创作(学习)究竟应当如何?齐读,加深理解。第三课时(习题课)
18、一、按要求默写诗句。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2、使 至 塞 上 一 诗 描 绘 塞 外 荒 漠 的 壮 丽 风 光 的 诗 句_,_。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怀念挚友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4、春望中总写望中所见的两句诗是_,第 1818页共 9696页_。5、春望中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诗句是_,_。6、与“感 时 花 溅 泪”的“时”相 照 应 的 诗 句 是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_。7、春 望 中 最 能 体 现 诗 人 愁 苦 难 解、焦 虑 万 分 的 诗_,_。8、登飞来峰一诗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
19、句是_,_。9、论 诗 中 表 明 题 旨 的 诗 句 是 _,_。二、说明加点的词语:单车欲问边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只缘身在最高层各领风骚数百年轻薄为文哂为休三、课后练习二。第 1919页共 9696页四、简答: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2、“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这种艺术手法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练习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次:长途中的暂留,这里指停岸。归雁句:传闻鸿雁可以传书。此言春天雁群北归,能将我的家书带到洛阳去吗?(1)颈联是全诗的
20、警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详细阐释诗句描绘的景象?第 2020页共 9696页答:_。(2)全诗覆盖着作者怎样的思想心情?答:_。六、写作:依据春望加以合志向像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散文。板书设计:诗五首唐王维使至塞上气概充足,景象宏阔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唐杜甫春望感时伤别,忧国思亲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清赵翼论诗以理入诗,发人深思春望 教案 4第 2121页共 9696页1、朗读;2、赏析;3、探究;4、拓展。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活动性阅读教学法。一课时。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
21、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756 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排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第 2222页共 9696页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其次年(757 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密,鸟语花香,长安城到处呈现出一派朝气。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加杜甫的苦痛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尝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
22、方,师生共同解答)。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运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运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喧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有才让草木丛生吗?第 2323页共 9696页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漂亮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难过离别,听到宛转的鸟鸣都胆怯。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
23、事而感到难过,为离别而感到缺憾,所以看到漂亮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宛转的鸟鸣都胆怯。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1、给学生 2 分钟左右,自由朗读;2、老师范读;3、学生试读;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织齐读全诗;5、集体朗读。五、拓展活动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第 2424页共 9696页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成功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六、老师小结七、作业1、以家书抵
24、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2、依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爱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春望 教案 5教学目标:1、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致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第 2525页共 9696页教学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岱宗()决眦()搔更短()不胜簪()2、填空杜甫,字,是我国 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冲突,内容深刻。
25、他的很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二、指导学习研讨1学习望岳1)情境导入杜甫在 25 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第 2626页共 9696页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2)介绍作者有关学问。3)检查预习状况4)整体感知a、播放录音望岳,学生朗读。留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b、指名读课文,学生相互评议,老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望 2022春望 教案 20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