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领域战略行动计划.docx
《拓展领域战略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领域战略行动计划.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2页 共72页山西气象事业发展行动计划第三章拓展领域战略行动计划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是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回顾我省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历史,分析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省气象部门在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方面应当重点做好气候综合监测体系、气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体系、.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现代化的山西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一、历史与现状(一)历史沿革、业务服务领域的历史(1)观测站网国家基
2、准气候站网山西省共有省观象台、侯马、榆社、大同观测站等4个基准气候站,分别于1987年、1991年、1993年、1994年正式开展基准气候观测。国家基本气象站网山西省属国家基本气象站有右玉、河曲、五台山、五寨、原平、兴县、离石、阳泉、介休、隰县、临汾、长治县、阳城、运城市共14个。国家一般气象站网在全省各县市建有山西省属国家一般气象站共91个。(2)地面观测仪器设备各级气象台站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使用的常规观测仪器设备,按用途有以下几类:大气压力测定仪器设备、空气温度、湿度测定仪器设备、地面风向、风速的测定仪器设备、降水测定仪器设备、日照时数测定仪器设备、蒸发量测定仪器设备、其它测定仪器设备。 (
3、3)探测项目和任务常规地面观测天气观测的基本项目有:天气现象、风、云、能见度、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农业气象工作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包括:国家级农业基本观测站14个,省级农气基本观测站17个。这些站点的农业物候观测包括作物发育观测、生长高度测量、植株密度测定和生长状况评定等。高空气象探测1)探测站点无线电探空站:山西省无线电探空站只有太原山西省观象台探空站1个。经纬仪测风观测站:大同市气象局观测站从1959年9月15日开始,于1989年1月1日停止测风观测。河曲县气象站从1950年10月1日开始,于1990年1月1日停止测风观测。隰县气象站从1959年10月15日开始,于1990年1月1日停
4、止测风观测。2)探测任务与项目探空观测:山西省观象台探空站担负探空、测风综合观测任务。探空观测自由大气各规定等压面上的温度、温度和相应的高度,以及各特性层的气压、气温、湿度、零度层的高度、温度等。高空测风观测各规定等压面和规定高度及对流层顶上的风向、风速以及最大风层出现高度及其风向、风速。1990年1月1日以后保留07、19时二次探空、测风和01时一次单独测风观测。高空测风:大同、河曲、隰县3个经纬仪测风观测站在承担测风观测任务期间,为经纬仪单点小球测风,每日07、19时进行二次观测。3)高空探测技术装备太原探空站使用电码式-59型探空仪和GNZ-1型记录器,配备全国统一的探空计算机编报和测风
5、计算机编报软件和室内固定式701型测风雷达。气候观测气象台站定时气候观测除基本观测项目外,不同台站可根据气象服务需要增加日照时数、地温、冻土、蒸发及其他观测。本省所有气象台站都开展浅层地温(5、10、15、20厘米)、40厘米地温、冻土和雪压观测。开展电线积冰观测的有大同、右玉等18个站。开展E-601型蒸发观测的站点有大同、忻州等12个站。配备观测风向风速自记仪器的站点有大同市、右玉等28个站。航空气象观测航空气象观测站点由部分天气发报站和非天气发报站组成。观测要素有云、水平能见度、天气、地面风以及部分重要天气现象等。观测时次分固定和由用户预约两种,在承担任务期间,一般为每小时观测一次;危险
6、报在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时进行观测。(4)气象通信新中国山西气象事业初创时期,主要进行简单的电报通信。随着邮电通信的发展,逐步改用有线专线电话。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气象通信和信息网络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建成由省级气象信息中心和11个市地气象信息分中心以及全省109个气象站计算机终端组成的山西省气象信息综合网络系统。技术手段是由卫星通信、地面有线、无线辅助通信组成的,采用分组交换、有线拨号、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交换等先进技术联接全国气象信息广域网,通信速率大幅度提高,为气象部门内外提供高中速数据通信、图形图像传输和卫星电话等多种服务。(5)天气预报和服务公众天气预报
7、服务1956年6月1日,本省天气预报公开向公众发布。1958年9月,太原、大同、长治气象台在当地各电影院放映本地24小时天气预报,在火车站、汽车站建立天气预报牌,扩大公众服务面。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先后开始制作旬、月、季、年长期趋势天气预报,并将2天中期天气预报、旬天气预报定期通过广播电台和当地报纸向公众播出和刊登。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县气象站普遍开展了单站补充天气预报。决策天气预报服务1958年6月3日,太原气象台开始制作、印发每日天气日报,为各级党、政领导和各主要国民经济建设生产部门决策指挥服务。同年9月,太原、大同、侯马气象台先后开始制作旬、季、年长期趋势天气预报,向有关部门、工矿企业、交
8、通运输、商业、科研等单位提供决策参考。1995年,山西省气象台引进了“省级气象决策服务系统”,省气象局决策服务领导组先后向省委、省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了28种专题服务材料。省、地(市)气象台还结合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开通了微机远程服务终端,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的天气预报、警报和各种气象综合信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传输快捷,初步实现了决策服务的现代化。气象专业服务从1981年开始,先由山西省气象台和晋中、运城等几个地市气象台以及少数县气象站试行专业服务。1984年8月初制定下发了全省气象部门改革的十二条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了各级气象部门要开展气象专业服务。当年全省气象
9、台站普遍开展了此项服务。1985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同意全国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5月,省气象局制定了开展有偿专业气象服务的十条意见和有偿专业气象服务收费的原则规定。到1986年,全省所有气象台站都开展了此项服务。1995年,专业服务领域已发展到农业、林业、水利、工矿、煤炭、电力、交通、建筑、城建、财贸、环保、保险、旅游、储运、文化、体育等50多个行业和部门,服务用户发展到9450个。从主要为农业服务发展到全面为四化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提出拓展领域战略以来的飞跃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积极拓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提升了气象
10、业务服务工作的综合实力。(1)深化发展现有业务气象监测方面,正在建立健全我省密度适宜、布局合理、遥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地面、高空、农业气象、特种观测站网。自动气象站建设全面展开,已经建成55个自动气象站。省观象台将建设GPS卫星定位探空系统。太原、临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大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正在建设中。晋城、运城713雷达建设进展顺利。省卫星遥感中心已建设EOS卫星接收系统。大同沙尘暴监测站已经建成;榆社沙尘暴监测站正在建设中。信息网络方面,已经完成省气象台到人工增雨太原基地的2M宽带专用光缆。开通了省市间2M宽带网和22个自动站到市局的DDN专线,完成五台山气象站的2
11、M宽带专线建设。气象信息加工分析和预报方面,以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为重点,综合运用气象卫星和大气参数反演资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和自动站网等探测资料,增强综合分析、集成和决策能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服务方面,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现代化程度得到提升;不断提高气象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开发报纸、电台、视屏等公众媒体栏目,提高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建立省地两级气象信息网站,共享涵盖气象部门所有业务服务产品的资料,集文字、图形图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成为公众服务的优势载体。开发气候影响评价系统,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气候评价。将大气环境评价向大气环境治理工程服务延伸。(2)拓展
12、延伸业务服务领域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向精细化方向延伸按照定点、定时、定量的要求,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所需的地点、某个时间、某个时段的气象预报和服务产品;对MICAPS2.0版系统进行二次开发;2004年6月份正式启动了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省(市)气象台的流域面雨量预报已经投入业务化运行。省气象台引进了并行计算机和MM5数值预报模式,已于2003年汛期投入业务运行;长治市、临汾市气象局参与并引进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973中国暴雨”课题中尺度暴雨预报模式,2004年汛期前已投入业务运行。与地方有关部门合作开展新型业务服务2004年6月1日,省气象台与省国土资源厅环境监测中心合作,正式开展了山西省地
13、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并在省电视台电视节目中进行了业务化播出;全省已有5个市气象局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开始发布地质灾害预报。与水文水资源局已经开始了气象、水文资料的共享与交换;我局与水利部门合作进行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已在省级和2个市局开展,并正式对社会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产品。已经开展了风能资源评估工作,评估工作进展顺利。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服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森林火灾监测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监测信息,为森林防火灭火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在指导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省气科所已成为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第一批92个具有规划环评资质的环评推
14、荐单位之一,环评工作得到良好开展。在电力设计服务、高速公路自动气象监测预警、发电厂空冷气象条件分析论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业气象预报在专业预报方面,省市气象部门开展了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晨练指数、上下班天气预报、人体舒适度、紫外线强度、公路铁路沿线预报、风寒指数、森林火险、地质灾害、空气污染潜势、穿衣指数、医疗指数等几十个专业气象指数预报;每天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络、121、手机短信、服务终端对外发布,为社会和广大公众服务。建设农业防灾减灾保护体系和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体系继省级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各市也相继由地方政府投资开展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和农业防灾减灾保护体系项目
15、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科技中心的市局有7个。发挥部门技术优势拓展业务服务领域进行了偏关县农业气候细线条区划工作;与地方有关部门合作共同完成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工作;全省各地防雷资质和施放氢气球资质审查进入政府办公大厅。研制开发了“水库水情监测系统”、“全自动单雨量站”、“风向风速自动记录仪”等产品,并在相关地区布设。开发建成“山西省雷电预警信息传播系统”,采用手机短信为专业用户传递雷电预警信息及防范对策,指导用户的防雷工作。加快自动气象站建设在城市各防洪主要地段和菜园、果园布设多要素自动站,既提供了气象服务,又收集了气象观测资料。在部分乡镇布设加密自动雨量站。为神华集团安装了5个自动雨量站。
16、开展特种观测大同沙尘暴监测站投入业务运行;中韩合作的榆社沙尘暴监测站.建成。在宁武县南岭建设了覆冰气象观测站,在五台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了专业气象站。拟在全省建设多座40M以上的梯度观测塔,安装自动气象站,形成覆盖山西的大气边界层观测网;已购置2部激光雷达,对边界层特征进行动态监测。 (二)现状分析、我国普遍水平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气象业务服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逐年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方法明显改善,在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建设和规划中,气象业务服务起到了参谋和决策作用,业务服务效益显著。社会公众服务进一步优化,面向广大公众开展的各种与人民
17、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指数等服务,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成为公众工作、生活和出行的好参谋。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已经涵盖了对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公众的服务以及对国防、科技、教育、工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盐业、环保、旅游、民航、邮电、保险、消防等100多个部门的服务。气象服务产品已由最初单一的气象预报服务发展为多种业务服务为一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气象业务服务,各种天气预报警报、气象情报、气象资料、气候分析应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气象卫星和雷达信息分析应用、气象适用技术、气象雷电灾害防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服务产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于电视、电话
18、、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开展的气象服务,使用户能够比较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气象信息。业务服务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益服务已发展为较为专业化的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安全服务,特别是科技服务发展迅速,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和其它符合各地实际的管理办法,使有偿服务在与市场的接轨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和法制建设取得进展,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配套的业务服务法规,并相继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气象业务服务走上了法制轨道。2、我省的水平多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省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省气象业务服务
19、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气象监测手段和预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服务深得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赞誉和好评;气象业务服务领域开始拓展,贴近民众生活需要的各种环境生活气象指数预报深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气候资源分析评估和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卫星遥感监测森林火灾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等业务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和要求。而我们目前的气象业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这些新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分析我省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现状,
20、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业务服务能力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2)拓展领域的思路还不够开阔,拓展领域的力度和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3)大气探测观测网较疏,对局部性、突发性天气预警能力低,离遥感、遥测、连续、自动化的目标还有差距。已有自动站仅实现了时间密度上的加密观测,空间密度上仍然较疏,对生态环境、大气化学等的监测几乎是空白。(4)气象信息通信传输速率仍然偏低。(5)天气预报决策仍以主观经验判断为主,短期气候(月、季、年)预测水平仍较低。(6)气象服务方面,距离连续性、无缝隙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气象服务内容仍较笼统,针对性还不强,敏锐性不够。(7)大多气象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
21、设备利用率低。二、需求分析(一)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气象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对气象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气象科技对天气的认识已经扩展到气候系统五大圈层及其相互作用,气象业务已经从传统的天气预报扩展到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大气成分监测与分析等领域,气象事业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环境外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没有气象的参与是不行的。特别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增多,空气变
22、坏了,环境被污染了,气候也在持续变化,由此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则是长期的和深远的。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气象局确定了未来十五年,中国气象事业必须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新理念。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增加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发挥气象事业对经济发展的现实性作用。大力提升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发挥气象事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特别是安全气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从战略高度为公共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提供
23、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从而使气象服务的理念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防灾减灾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天气、气候和环境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也越来越大,对防汛抗洪、防台抗灾、防雹增雨等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以及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发生的频次越来越密集,局地性、突发性灾害在某种程度上对生命安全带来更大威胁,迫切要求气象服务领域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需要体现气象预报对象由“自然属性(如风、温、压、湿等)”向“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发展。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一。季风进退异常和年
24、际变化、生态环境的脆弱影响以及旱涝、高温、冷害等各种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国计民生影响很大,社会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人口达6亿多人次,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我国既是天气、气候灾害严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繁重。据统计,全球46次大灾中,中国就达15次之多,为世界各国出现大灾之首,接近世界大灾次数的1/3。值得指出的是,在这15次大灾中,前50年为11次,后50年为4次,呈明显下降趋势,与世界的趋势相反,这充分说明我国自建国以来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拓展 领域 战略 行动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