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概述.docx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概述.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3页 共73页第01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录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一、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标准体系. 1(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 1(二)环境标准体系. 2(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6(一)环境影响的程度.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7(三)不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7(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8(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8(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内容要求. 8第二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1一
2、、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11(一)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1(二)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11第01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录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一、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标准体系. 1(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 1(二)环境标准体系. 2(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6(一)环境影响的程度.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7(三)不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7(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8(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8(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内容要求. 8第二章 建设项
3、目环境影响评价. 11一、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11(一)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1(二)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11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1(一)普查与详查. 11(二)污染源评价. 12(三)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的确定. 13三、污染物工程分析法. 13(一)类比分析法. 13(二)物料平衡计算法. 14(三)资料复用法. 14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4(一)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要求. 14(二)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步骤. 14(三)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5五、环境影响预测. 16(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6(二)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及内容.
4、17六、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 18(一)环境治理措施. 18(二)环境治理方案的优化比选. 19第三章 项目用海的环境影响评价. 20一、海洋环境敏感区及其保护. 20(一)海洋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20(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22二、海洋开发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一)海洋开发使用的主要类型. 23(二)主要涉海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 23三、涉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25(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二)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三)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第四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8一、规划环评概述. 28(一)需要开展环境
5、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 28(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8二、规划方案及其分析评价. 29(一)规划方案分析. 29(二)现状调查及分析评价. 30三、环境影响识别及分析评价. 31(一)规划环境影响的产生及类型. 31(二)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34(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确定. 37(四)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39(五)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9四、环境减缓措施及对策建议. 40(一)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0(二)结论性意见与建议. 40第五章 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42一、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内容. 42(一)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42(二)开发区
6、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2(三)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44二、开发区规划及环境状况分析. 45(一)开发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45(二)开发区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47三、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 47(一)开发区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48(二)开发区行业准入分析. 52(三)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3四、开发区资源需求与污染源分析. 53(一)开发区需水量预测. 53(二)开发区热负荷预测. 54(三)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5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59(一)开发区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 60(二)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0六、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对策. 62(一
7、)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62(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63第六章 环境风险评价. 64一、环境风险及其调查. 64(一)环境风险. 64(二)环境风险调查. 64二、各类环境风险的识别. 65(一)易燃、易爆物质的识别. 65(二)毒性物质识别. 66三、环境风险类型的确定. 66(一)火灾. 66(二)爆炸. 67(三)毒物泄漏. 67(四)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68四、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 68(一)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68(二)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70(三)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70(四)其他措施方案. 71(五)应急预案. 72第七章
8、 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74一、公众参与的性质、目的及范围. 74(一)公众参与的性质和目的. 74(二)公众参与的范围. 74(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 75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76(一)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6(二)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78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形式. 79(一)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79(二)座谈会和论证会. 79(三)听证会. 79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1BR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是投资项目外部性影响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审查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投资项目前期论证咨询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护
9、环境及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要求,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建设,包括政府投资及企业投资项目,都应从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本章阐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 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要求。一、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标准体系(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1.综合性法律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第一次用法律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开始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89年颁布 并于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用法律确立和规范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用法律把环境影响评价从
10、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拓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跃上新台阶。2.单行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各项环境保护单行法,如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2007年两次修订)、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2003年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都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具体条文规定。颁布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如
11、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002年修订)、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修订)、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修 订)、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和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也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其 他相关法律,如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也同样有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应规定。 这些法律对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行政法规1994年发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
12、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实施资质管理,并明确了建设单位、评价 单位、负责环境影响审批的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成为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针对我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践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开展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如何对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如何对规划的
13、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4.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行政法规,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1 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框架图(二)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掌握环境标准的使用原则及具体要求,是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1.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
14、作用,实行三级六类标准体系。三级是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六类是国家环境质量 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其中 地方环境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两类(图1-2)。图1-2 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根据是否强制执行又可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 性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超标即违法。强制性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
15、环境标准被强制性标准引用, 也必须强制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为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2.各类环境标准的主要特点(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各类环境标准的核心,用于衡量一定时期内环境优劣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同时,环境质量标准也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它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具体而言,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作出限制性 规定,它既规定了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容许含量,又规定了自然因素应该具有的不能再下降的指标。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按环境要素和污染因素分成大气、水质、土 壤、噪声与振动、放射性等各类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环境质量标准是分级的,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项目 环境 影响 分析 评价 方法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