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 曹刿论战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1词汇理解(1)肉食者鄙()(2)弗敢专也()(3)弗敢加也()(4)必以信()(5)虽不能察()(6)公将驰之()(7)遂逐齐师()(8)故克之()(9)小惠未徧()(10)神弗福也()(11)公将鼓之()2一词多义(1)故(2)从(3)间(4)夫(5)之(6)以3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_。今义:隔开,不连接。(2)肉食者鄙古义:_。今义:粗俗,低下。(3)牺牲玉帛古义:_。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小大之狱古义:_。今义:监狱。(5)可以一战古义: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6)再而衰古义:_。今义:表示又一次。4句子翻
2、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_(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5理解型默写(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_,_,_。(2)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_”和“_”两个动作,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3)曹刿认为不能急着去追击敌军的原因是:_,_,_。6内容理解(1)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反应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和_。(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
3、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_(4)你认为鲁庄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中的“鄙”相照应。B文章第2段把鲁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C“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刿、鲁庄公两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曹沫劫齐桓公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
4、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乃:_(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既: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_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_4从文中看,曹沫是一个怎样的人?_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湖北省 通山县 中学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论战 同步 练习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