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长阳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长阳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2、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纽带的是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
2、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 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 D法律制度严苛4、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5、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卿大夫为四,士为二。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铁器牛耕使用 B.分封制度崩溃 C.礼乐文明崩坏 D.社会动荡
3、不安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B世袭制度确立C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8、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执掌奏
4、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9、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10、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1、汉武帝发布诏令:“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该做法A.得到了各位诸侯的衷心拥护 B.
5、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12、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汉 D.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1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1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
6、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16、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C分
7、封制 D行省制度17、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8、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19、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
8、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这是A察举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0、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依靠A战事立功 B门第出身 C才学品德 D皇亲国戚21、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2、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2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省长 2017 _2018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