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
《XXXX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1页 共11页2011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一、判断题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之外,再加乐经。()2大学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初学入德之门”的讲解。(X)3孟子以“人性恶”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X)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7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
2、上最早的兵书。()9.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他们合称孔孟。()1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11.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1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
3、X)1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1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X)1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古时,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19.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
4、0.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X)2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22.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23科举中“连中三元”指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24康熙字典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的著述。()2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X)26.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2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
5、就一定能学有所成。()2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二、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A官府 B.学校C.家庭D.社会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4.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6、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6.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A.义 B.仁 C.礼 D.智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8.孟子以()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B.人性善C.人性无善恶D.人性有善恶9.孟子认为()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B.政治 C.经济D.军事10.孔子在()上主张“
7、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1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12.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A.智之端B.仁之端C.义之端D.礼之端13.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 A.教育B.政治C.经济D.军事14.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韩非D.老子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16.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的思维方法。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1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A.学记 B.论语C.四书集注D.孟子1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
9、论是( )A.有教无类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2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22.()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10、,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3.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24.学记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2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的教学方法。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11、D.有教无类26.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27.( )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8.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29.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知与行 XXXX 国学 考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