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三种可遗传变异及人类遗传病1,2,3,10,11,12,18,19,21,23,26,292.生物育种4,8,14,16,20,273.生物进化5,6,7,13,15,24,304.综合考查9,17,22,25,28,3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C)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析:基因突变
2、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2.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D)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解析: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新基因;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C)A.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可得到二倍体纯
3、合子B.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C.果蝇的核基因Q1突变为Q2后,正常情况下Q1与Q2会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D.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解析:果蝇的核基因Q1突变为Q2后,则Q1和Q2是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正常情况下Q1和Q2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C)A.杂交育种一定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新品种B.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染色体变异C.二倍体生物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
4、型,提高效率D.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解析: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是杂交、选择、纯合化,不一定都要经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突变;一般单倍体没有种子,单倍体育种时,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D)A.基因突变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当某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C.在某农作物选择育种过程中,其种群基因频率可发生定向改变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种形成就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
5、便没有新物种的形成,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会进化。6.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
6、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两种群本身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马和驴交配生下骡,说明马和驴之间没有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原材料仅有的产生方式C.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基因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地理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实例解析:马和驴交配生下骡子,但是骡子不可育,说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8.已知普通西瓜为二倍体,西瓜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深绿色条纹(A)对浅绿色(a)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大致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秋水仙素处理后,幼苗体细胞均含四个染色体组B.若四倍体(父本)和二倍体(母本)杂交,商品果实的果皮为浅绿色C.商品果实中具有深绿色条纹果皮的是三倍体西瓜D.商品果实若出现浅绿色果皮,是三倍体自花传粉的结果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是体细胞都加倍,根细胞没有加倍;若四倍体(父本)和
8、二倍体(母本)杂交,商品果实的果皮(三倍体西瓜AAa)为深绿色;商品果实若出现浅绿色果皮,是四倍体自花传粉的结果。9.关于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但可能改变DNA的分子结构B.苯丙酮尿症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D.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解析: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结构,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可改变DNA的分子结构;苯丙酮尿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单倍体植株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
9、株后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有的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10.某植物的基因M控制M蛋白质的合成,在M中插入2个碱基对后,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该变异(B)A.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种类发生改变B.可能改变了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C.导致该植物种群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D.可能会改变基因中G+A/T+C的比值解析:插入碱基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引起植物性状发生改变,可能改变了其他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但不能导致生物进化的方向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中G+A
10、/T+C的比值为1,不会发生改变。11.四个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1号家庭和2号家庭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若再生孩子,2号和3号家庭子代的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C.1号家庭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D.若考虑优生,建议4号家庭的患病儿子结婚后选择生女孩解析:据图分析,1号家庭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2号家庭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家庭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再生孩子,子代的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1号家庭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患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性患者等于女性患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患遗传病在自然
11、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号家庭只能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可能,考虑优生,需依据具体遗传方式确定选择生男生女。12.雌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对碱基发生了替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该雌果蝇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B.该雌果蝇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C.形成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染色体D.此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改变解析:DNA分子中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引发的可能是基因突变,但不会是交叉互换,即使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该突变基因位于某染色体上,因此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可能含有该染色体;基因突变改变的是基因的结构,基因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13.
12、某公司对即将上市的家蝇杀虫剂产品做预期调查,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和抗(杀虫剂)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已知家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和抗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时出现抗药性。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甲地区7820乙地区6432丙地区8415根据以上信息,不能得出(D)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B.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丙地区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较高C.家蝇抗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D.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使用该产品预期效果不如其他两地解析: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
13、2%+20%1/2=12%,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1/2=8.5%,因此,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比丙地区高;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1/2=20%,因此,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而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14.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B.多倍体育种需要用到秋水仙素,而单倍体育种则可以不需要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D.
14、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解析: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及该生物的发育来源;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加倍,而且是可育的,还具有茎秆粗壮,叶片、种子、果实都比较大等优点,不存在遗传缺陷。15.下列关于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D)A.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C.变异的利与害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体现的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只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也可
15、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16.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图中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C.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解析: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3条,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图中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
16、后,发育成的个体染色体组成为42W+1A,有43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最佳时期;六倍体小麦的可育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由其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17.下列有关变异、遗传病、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B.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遗传病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只是等位基因分离,不发生基因重组;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
17、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为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8.某一对夫妻中的丈夫含有2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妻子含有1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该夫妇生育的男孩同时含有这3条异常染色体,该男孩的精子中都含有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正常分离,异常的染色体可以正常联会)。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丈夫的2条异常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发生联会B.该男孩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有2条异常染色体发生联会C.该男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2条或4条异常染色
18、体D.该男孩生育的儿子一定含有异常染色体,孙子可能不含异常染色体解析: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正常分离,并且生育的男孩同时含有这3条异常染色体,因此丈夫的2条异常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联会;因为该男孩的精子中都含有异常染色体,所以该男孩的3条异常染色体中有一对是同源染色体,因此其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有2条异常染色体发生联会;该男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前、中期细胞中含有1条或2条异常染色体,所以后期细胞中含有2条或4条异常染色体;该男孩生育的儿子一定含有异常染色体,但可能只有1条,所以孙子可能不含异常染色体。19.一对夫妇,女性患某单基因遗传病,男性表现型
19、正常,生了一正常儿子和一患病女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致病基因可能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所生正常儿子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C.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单基因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所生的正常儿子可能携带致病基因;由于无法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在人群中的男女发病率有可能是相等的;无论是何种遗传方式,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均为1/2。20.如图为某原种二倍体植物育种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子代植株可维持原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子代
20、植株和育种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C.子代植株的选育过程均需经多代自交选育D.子代植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子代植株一般为纯合子解析:子代植株的选育过程中,如果选育的品种是显性个体,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需经多代自交选育;如果是隐性个体,则不需经多代自交选育。21.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而与腺嘌呤配对,假如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的两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B)A.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两个精子的DNA序列改变,两个没有改变B.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具
21、有突变性状的个体D.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没有该性状的改变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若一个DNA分子的每条链上的一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依据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个DNA分子中,会有两个DNA序列改变,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两个精子的DNA序列改变,两个没有改变;由于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所以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可能发育成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即出现新的性状),也可能发育成没有突变性状的个体。22.下列有关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杂交育种增加了家养动物变异多样性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单元 评估 检测 变异 育种 进化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