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14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14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14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人民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14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 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 D生产效率的低下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锄头底下三分泽”“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精耕细作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非常重要,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
2、C2(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从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D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解析: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D正确;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排除A;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排除B;精耕细作与
3、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排除C。答案:D3(2018黑龙江省大庆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亩产5石稻”“亩产高达10石” “一亩二十斛”等数字说明当时的农业耕作技术很高,故A项正确;古代经济重心的完成是在宋代,与题中“南朝”不符,故C项错误;北方战乱的社会环境与单位面积产量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4、;“繁荣”强调农业的整体发展,与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必然的关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答案:A4(2018安徽省蚌埠市高三联考)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地主田庄式经营,生产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地主田
5、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的相关信息,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B。题干强调地主田庄式经营的特点,与生产技术的提高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5(2018柳州高三调研)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田制”指的是均田制,均
6、田制主要是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样也就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也有利于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该土地制度是北魏时期开始实行的,不选A;该土地制度只是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而非把全部土地平均分配,不选B;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土地兼并现象是不会消除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6(2018包头高三段考)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懈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解析
7、:据材料“永佃制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佃制是农民依约向地主交纳地租、永久佃种地主土地的一种租佃制度。其特征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永久分离,这有利于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A项正确;永佃制下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不是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故B项错误;当时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永久分离,故地主土地私有制没有受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存在买卖田骨和田皮的现象,不能说明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A7(2018衡水高三调考)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
8、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即下葬所用铠甲是存在等级差别的,可知汉代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故答案为C项。这种等级差别不是因为手工业的发展所致,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不是因为等级制带来的,排除D项。答案:C8(2018遵义高三联考)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营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以后“铁器苦恶
9、,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材料表明()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计B官营经济任用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C适度的竞争有利于经济的良性运行D建立官营经济是重农抑商的重要手段解析:根据“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营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表明盐铁私营有利于经济发展,C正确;材料“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以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表明盐铁官营对冶铁工业的影响,无法体现“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计”,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C9(2018清远高三统测)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
10、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本题材料的理解关键抓住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史实的陈述即史料,第二个层面是对史料的解读,个别历史学者的误解与实际史论的差别,此差别源于对作者论史本意的无知,断章取义造成的,因此,本题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为C;A、B、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答案:C10(2018阜阳高三质检)“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方略 课时 作业 14 古代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经济 人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