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的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与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可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计算。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杆高为h,当太阳从3位置照射时的影长为l,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通过公式计算:tanH=h/l。规律总结:“立竿见影”,近大远小,来增去减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的判读1太阳方位判读若冬、夏季正午太阳都位于南方,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若冬、夏季正午太阳都位于北方,说明位于南回归线以南;若
2、冬、夏季正午太阳的方向不同,则位于赤道到回归线之间。如图:地位于赤道,地位于南半球,地位于北半球。2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大值(注:X均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即可判断所处的纬度,如图,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47,即可判断位于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同时也可应用于太阳能的调节幅度,如赤道和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太阳能的调节幅度即为X23.5,回归线到极圈之间调节幅度为47。3正午太阳高度数值运用可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来计算当地的纬度。有时不需要具体的纬度,也可以根据数值粗略地判断,如图,A地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说明位于赤道附近;B地冬至日的正
3、午太阳高度为0,说明为恰好出现极夜,即为北极圈;C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下图中a、b两条曲线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回答(1)(2)题。 (1)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QP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 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 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 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2)若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 A.X、Y两地纬度值相同 B.X、Y两地昼长相同 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 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 【答案】(1)D(2)C 【精细解读】第(1)题,从已知条件分析,曲线a对应Q地,
4、曲线b对应P地,且图中Q地太阳比P地早升晚落,说明Q地昼长较长。同时,P地太阳在北京时间840升起,在1440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可得出其昼长为12小时,Q地昼长大于12小时。在Q地昼夜不等长的情况下,昼长为12小时的P地只能在赤道上,赤道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第(2)题,图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相同,即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因此排除D项。同时,在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方,有两种情况:一是位于同一纬线上,而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应该相同,从图中太阳升落时间来看,X地昼长比Y地长,因此排除A、B项;二是两地分别位于直射点的南北两侧,且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相等,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困难 考点 系列 正午 太阳 高度 变化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