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
2、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
3、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5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6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
4、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7(2015泰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8(2015西安模拟)下面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A植物大气中CO2B动物大气中
5、CO2C植物大气中CO2和动物大气中CO2D以上均错误9(2015南昌调研)下面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有关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0(2015合肥质检)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11下图一
6、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CO2浓度图,图乙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B图二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二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D图二中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2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
7、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二、非选择题13(2015湖北八市联考)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至表示过程,至表示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1)图中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请用图中数字符号填写)。(2)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该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和X,其中的X在过程中与绿色植物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_。丙代表分解者,其中的Y主要指_类生物。(3)图中结构
8、与 最主要的区别是_。(4)正常情况下,故大气中的CO2含量相对平衡,但是这一途径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请你提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至少两条):_。14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_。(3)如果要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届高三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四 单元 第二 生态系统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稳定性 课时 跟踪 检测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496220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