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单项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 (单项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两幅图均是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砖画,这反映出当时嘉峪关 A.农业主体地位逐渐削弱 B.铁犁牛耕取代游牧生产C.农、牧业生产方式并存 D.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改善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
2、政策推动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根源是A.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 B.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 D.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4.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学派(儒家一派)的代表人物叶适主张:“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假)使其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倘)若后世但夺之以自利,则何名为抑?”材料表明A.重本抑末思想存在弊端 B.儒家崇尚工商业的传统C.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 D.义利兼顾成为主流思想5.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匠户沦为国家奴隶),明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
3、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这表明当时工匠A.从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 B.摆脱了官府对其人身控制C.封建义务由力役变银差 D.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6.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7.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
4、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8.史载,宋朝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位于今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
5、能说明宋代A.经济结构变动 B.经济重心南移 C.小农经济衰落 D.农产品商品化9.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说的“奇迹”主要是指A.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C.促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0.1769年,英国人乔赛齐韦奇伍德开办了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场内原来由一个人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工人按照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由此可知A.英国的陶瓷质量下降 B.工人
6、生存能力被间接降低C.机器取代人成为趋势 D.工人与场主的矛盾被激化11.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A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 C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 D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2.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13.1915年7月南洋公司在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立案,请农商部通咨各省以保护其所拥有的“飞艇”、“飞马”、“双喜
7、”等十多种商标的产品。农商部对南洋公司所制各品牌均予立案,并承诺商标条例颁布后照章核准,这就使南洋公司的商标得到了法律保护。这说明A.实业救国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B.政府政策支持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C.北洋政府的统治有利于中国实现工业化D.商标法保护使南洋公司取得市场垄断地位14.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C.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15.莫斯科某
8、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B.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16.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A.为其它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
9、式 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17.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西方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18.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 ,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A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 B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
10、理C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 D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 19.下表为“一五计划”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201961-1963年间,全国精简职工超过1800万人,加上其他非职工群体(如职工家属),约超过2600万的城镇人口迁回农村,这突出表明A.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政府调整政策以促进经济恢复 D.国家采取城市反哺农村的策略21.
11、下表是1980年中国农村生产责任制汇总 责任制形式全国各种形式生产责任制定额包工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所占百分比84.7%55.7%29%1.1%这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益低下 B.农村改革遭遇巨大阻力C.改革开放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力 D.社会转型过程困难重重22.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3”以上,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3.33:1。同样在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这说明A.经济发展一定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B.我国的城乡发展很不平衡C.改革开放不利农村经济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2018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