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教师版(40分钟100分)一、基础全面练(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15东营模拟)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B.C.D.【解析】选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知识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但某种生物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归纳如下:生物类型核酸种类遗传
2、物质实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DNA和RNADNA酵母菌原核生物乳酸菌、蓝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DNA病毒DNADNA噬菌体RNA病毒RNARNA烟草花叶病毒2.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放射性增高B.32P标记组:搅拌不够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C.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5S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D.32P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解析】选D。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35S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
3、会进入大肠杆菌和子代噬菌体,故仍然是上清液中放射性高,沉淀物中放射性不会增高,A项错误,C项错误。若搅拌不充分,会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完全分离开,导致沉淀物增多,32P随DNA进入大肠杆菌,上清液放射性不会增高,B项错误。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越多,但原料都来自未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所以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D项正确。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S型细菌的DNA、S型细菌DNA和DNA酶、S型细菌蛋白质、S型细菌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2
4、、3和4D.1、2、3和4【解析】选D。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内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易错提醒】解答本题时,易忽略1号试管中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误认为1号试管中的R型细菌能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而误选C。4.(2015上饶模拟)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5、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解析】选D。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A正确;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由于S型菌有荚膜(荚膜属于多糖,不是DNA),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D错误。5.(2015聊城模拟)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
6、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解析】选B。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它们特有的元素,即分别用35S和32P进行标记,而不能用共有的元素15N进行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加固训练】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
7、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解析】选A。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核酸注入细菌细胞内,然后以噬菌体的核酸为模板,以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并以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将噬菌体的核酸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噬菌体,当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裂解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
8、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B.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D.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解析】选A。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但不会导致实验失败;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标记的元素不同,经离心后出现放射性部位不同,标记S元素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上清液,标记P元素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沉淀物。7.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9、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C。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32P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
10、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延伸探究】(1)按B选项所述的标记方法,进入细菌体内的具有放射性的成分是什么?提示:用32P标记的DNA。因为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DNA,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体内。(2)若C选项中的35S改为32P,其实验结果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其原因是什么?提示:(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DNA含32P)还未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这部分噬菌体位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2)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届高三 生物 第一轮 复习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练习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