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碳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碳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16讲身边的化学物质_碳2017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六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碳2017新题赏析题一: 关于碳单质的实际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做切割刀具B. 石墨导电性优良,可做电极C. 活性炭多孔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D. 焦炭用于高炉炼铁题二: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B. 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2H2O+2CO2 ,则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 C. 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CO2属于无机物D. CO2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说明CO2显酸性题三: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
2、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_。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A处有_生成。 (3)在C处观察的现象是_,点燃尾气的目的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以上装置验证了一氧化碳的_性和_性。 题四: 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2或CO后,某学习小组同学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可能有: 2CuO+C2Cu+CO2; CuO+CCu+CO他们想验证自已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产物是_。【设计方案】
3、如何检验产物是否存在CO,学习小组同学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实验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报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中固体有黑色变红色B中_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Cu生成有CO生成有_生成题五: 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工业上有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等不同品种。以下是两种碳酸钙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原料主要生产过程产品石灰石1高温煅烧,得到固体A与气体B2固体A与水反应,净化后得到石灰乳石灰乳与B反应轻质碳酸钙石灰乳与适量盐酸反应得溶液C,C中加入氨水同时通入B纳米碳酸钙(1)A的主要成分俗称_,A与水的反
4、应过程中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_。 (2)石灰乳中加入纯碱溶液,也可得到碳酸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C溶液中的溶质是_,C与氨水、气体B反应除得到纳米碳酸钙之外,另一种副产品是_。 题六: 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 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下:【资料】.煅烧炉中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5、(2)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若生成NaHCO3中钠元素质量为46g,则反应的NaCl中钠元素质量为_,从微观上解释_; (3)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设备(I)”中的混合物,操作名称是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 (4)“设备()”中固体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题七: 某混合气体可能由CO、CO2、H2、H2O、CH4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观察到的现象为:
6、A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有水雾,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题八: 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观察到P处产生蓝色火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可能为氢气B. X发生了还原反应C. 水平试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D. 实验结束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气体题九: 如图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刚开始加热,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独,其原因是_; (2)继续加热时,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3)待试管冷却后对剩余固体分析发现,
7、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铜、碳和铜,剩余固体中仍含有氧化铜的原因,可能是碳和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就停止了加热,还可能的原因是_。 题十: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1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实验步骤及现象结论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假设_(填“不成立”或“成立”)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
8、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_,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_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题十一: 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固体,A为黑色,C为红棕色,B、C、D、E不属于同类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请回答:(1)写出A、B的化学式:A_,
9、B_; (2)物质E属于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写出C与D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 (4)图中各物质间的转化或反应,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题十二: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中都含同一种元素,A与C都能使D从黑色变红色。“”表示两端的物质能转化;“”表示两端物质间会发生反应。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填空: (1)B的化学式是_;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_; (3)请写出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身边的化学物质-碳2017新题赏析题一: C 解析:A. 金刚石硬度大,可作切割刀具,故A正确;B.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故B正确;C
10、. 活性炭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C错误;D. 焦炭具有还原性,用于高炉炼铁,故D正确。答案:C。 题二: D 解析:A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但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正确;B在反应X+3O2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后共2个C原子、4个H原子、6个O原子,反应前有6个O原子,则每个分子X中共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即化学式为C2H4,故B正确;C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CO2的性质同无机物相似,常归到无机物类,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中 化学 二轮 专题 复习 16 身边 化学物质 2017 赏析 课后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