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7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7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47讲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课后练习.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十七讲 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题一: 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SO2 BNH3 CN2 DNO2题二: 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题三: 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ACu、CuO、Cu(OH)2 BC、CO、H2CO3CCaO、Ca(OH)2、CaCO3 DH2O2、H2、H2O题四: 下表所列各组物
2、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题五: 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B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C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D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题六: 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A.Zn(NO3)2、AgNO3 B. Zn(NO3)2 、Cu(NO3)2 、AgNO
3、3C.Zn(NO3)2 、Cu(NO3)2 D.Zn(NO3)2 题七: 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题八: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
4、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1)甲可能是_,丙是_;乙的一种用途是_。(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_。(3)写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题九: A、B、C、D、E、F都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F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假设每步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推断:E_、F_。(填写化学式)
5、D的俗名是_。由A转化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类型是_反应。题十: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在常温下,气体B的水溶液pH_7 (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2)写出1个步骤中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3)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该溶液中共存在_种溶质。(4)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上述
6、物质肯定存在的理由是_。题十一: 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_。(2)E的一种用途是_。(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题十二: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_,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2)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它的一种俗称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题十三: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可能由Cu(NO3)2、Na2CO3、NaCl、Na2SO4、AgC
7、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搅拌,得蓝色溶液B,该过程中没有其他明显现象。向蓝色溶液B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C和蓝色滤液D。III将所得蓝色滤液D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E和蓝色滤液F。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2)步骤I所得蓝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_
8、种酸根离子,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3)步骤中产生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是_。(4)仅根据上述操作和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原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得此结论的理由是_,你的改进方法是_。题十四: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uSO4、Na2SO4、NaOH、K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加适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向所得沉淀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III取所得无色溶液B加入适量的Ba(NO3)
9、2溶液和足量稀硝酸,然后过滤,得白色沉淀C和无色溶液D。取所得无色溶液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后又得白色沉淀E和无色溶液F。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作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1)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是_。(2)无色溶液F中的溶质共有_种,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为_(写离子符号)。(3)写出步骤III中生成白色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是_。(4)由实验过程及现象还不能判断出该包粉末中含有的物质为_(写化学式);得此结论的理由是_。题十五: 下图是中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Y可用作干燥剂,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
10、分,I为蓝色沉淀,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1)X在反应中起_作用。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L的化学式_。(4)写出G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题十六: 归纳、分类、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现有AF六种物质,均是由H、C、N、O、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七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填元素名称)。(2)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A的化学式为_。(3)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D用于玻璃
11、、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取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图: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的化学式为_。题十七: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C和E常温下为气体且均属于氧化物,F的浓溶液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H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_,F的化学式为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某同学认为“图中每一步转化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他的判断_(填“正确”或“不正确”)。题十八: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
12、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1)写出化学式:B_,F_。(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_。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真题赏析题一: D详解
13、:AgNO3是由银、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于AgNO3的组成中不含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推断出:AgNO3分解时产生的物质不可能是SO2或NH3,A、B项不符合;N2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项不符合;AgNO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O2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本题应选D。题二: A详解:纯净物M受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NH3、H2O和CO2中共含有N、H、C、O四种元素,故M也由这四种元素组成,则M不可能是碳酸氢钠(NaHCO3),A项正确、D项错误;由M微热就
14、分解可知M的化学性质不稳定,B项错误;M是一种纯净物,故其中不含氨气,C项错误。题三: C 详解: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可生成氧化铜,但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A项错误;碳不充分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但一氧化碳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B项错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可得到氧化钙,C项正确;双氧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气,D项错误。题四: A详解:解题的方法是结合图示转化关系逐项推断筛选。A项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碳在充足的氧气中完
15、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满足图示转化关系;B项中的氯化钠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生成二氧化碳;C项中的氧化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D项中的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钙。本题应选A。题五: D详解:已知锌、镁、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当向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后,锌不能与氯化镁发生置换反应,但能与氯化亚铁、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反应过程可看作是锌先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滤液中不存在氯化铜,一定存在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镁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可能存在未完全
16、反应的氯化亚铁;滤渣中一定有置换出的铜,由于锌的用量不确定,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有置换出的铁,也不能确定锌是否有剩余。本题应选D。题六: A详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锌与硝酸铜、硝酸银都能发生置换反应,且当同一种金属能同时置换两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当银离子被全部置换出,若仍有锌剩余,锌才能继续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A项中,当溶液中含有AgNO3时,说明银离子没被全部置换出,则硝酸铜还未参加反应,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一定有Zn(NO3)2、Cu(NO3)2、AgNO3,故A项中的情况不可
17、能存在、B项中的情况可能存在;若溶液中的硝酸银恰好被完全置换出,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Zn(NO3)2、Cu(NO3)2,C项中的情况可能存在;若锌足量,则溶液中的硝酸银、硝酸铜被完全置换出,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D项情况可能存在。本题应选A。题七: BD详解:由题图可以看出,丁可以与酸、碱、盐发生反应,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可以推出丁应该属于盐类,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推出丁是碳酸钠等可溶性碳酸盐;由于甲、乙、丙、丁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又因为丙可以和氯化铜溶液、盐酸反应,可以推出丙可能是金属单质或可溶性碱;由于丁和氢氧化钙都可以转化为乙,乙还能与盐酸反应,可以推出乙为氢氧
18、化钠等可溶性碱;由于甲可以与乙和氢氧化钙两种碱反应,可以推出甲可能是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根据以上推导可知,甲物质既可以是氧化物,又可以是酸,A项错误;甲、乙、丙、丁可能是氧化物、碱、单质、盐,也可能是酸、碱、单质、盐,B项正确;含铜的氧化物、碳酸盐、碱都可以与稀盐酸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但是铜单质、含铜的硫酸盐、盐酸盐、硝酸盐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项错误;当乙物质为氢氧化钠、丁物质为碳酸钠时,相互之间可以双向转化,且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D项正确。题八: (1)铁;硫酸铜;金属除锈 (2)氧化铜 (3)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4)亚铁离子;铜离子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中 化学 二轮 专题 复习 47 物质 鉴别 推断 赏析 课后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