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语文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语文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2、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
3、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
4、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
5、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项,是对第1段“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的正确整合转述。B项,是对第2段“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的正确整合与转述。C项,是对“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的正确提炼与概括。D项曲解文意,“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3段结尾处:“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
6、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于文无据。答案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A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错误,本文论证
7、的是如何发展诸子之学,使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B项,是对文章第2段、第4段内容的概括,相关语句为“新子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等。C项,是对第3段内容的概括分析,相关语句为“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等。D项,是对文章第4段内容及层次的分析,由“从逻辑上说”“从现实的过程看”可判定其正确。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
8、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误,不符合文意,相关语句为第2段的“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并无历史上互相隔膜的内容。B项,是对第3段“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
9、的建构与发展过程”“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的整合概括,与文本内容相符。C项,“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误,相关语句为第4段的“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D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中的“逐渐过渡”错误,由第4段“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可知。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麻纸流年杨晋林乡间的院落大都是土筑的,光阴洒在屋檐上,黑色的椽头裂着放射状的口子,檐下的燕巢旧了,却有新燕呢喃细语。方格木棂的晴窗上糊有上一年的麻纸,已显陈旧,只有淡红的剪纸还透着过年的气息。这是
10、二三十年前的乡村。老人穿着斜襟马褂,缅裆裤子,裤脚用猴皮筋扎紧。老人起床后先扫院子,扫过之后,从内衣兜里摸出一把半尺长的铁钥匙,打开东厢房的门,麻纸的霉味像一群淘气的小猫小狗争先恐后涌出来,在院子里打滚撒欢。接着,老人就待在破烂的厢房里,他儿子不屑地跟外人说,七窍迷了一窍,就知道那堆废纸了。老人日复一日地摊晾一堆无人问津逐渐霉变的麻纸,用清水洗涤捏尺、竹帘、搅涵圪朵之类的制麻工具。除了忙碌的老人,一切都尘封在拥挤的寂寞中。三十多年前,麻纸开始贬值,到二十多年前,几乎成了累赘,村民新修的房子装潢材料选择的是大尺寸的玻璃,村里有好几家纸坊,都一家挨着一家关门歇业。老人的幻觉似乎就是从这开始的,总听
11、到别人家的纸坊在洗麻、碾麻、搅涵、抄纸,只有他家的纸坊打着瞌睡,响着呼噜。一天,儿子把搅涵圪朵往涵池里一丢,头也不回地进城打工了;儿子是大师傅,大师傅一走,等于唱戏缺了须生,锣鼓点再紧凑,也不称其为戏了。雇来二师傅也因涨工钱的事走人了,只剩下赶毛驴碾麻的瘸子,瘸子本想靠老人的纸坊养老,临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说,啥时开工,喊他一声。老人孤独地照看着纸坊,一遍遍擦洗着从门头摘下来的牌匾。老人是文盲,但他认得牌匾上的字德和园,这是前清时村里一个秀才给起的,老人摩挲着黑红木上的金字,想象着当初的兴盛,恍然看见了一个精瘦的小男孩在碾房里吆喝着一头毛驴,鼻子下拖着两股清鼻涕,挺着肚子唱赶碾歌。后来,日本人
12、来了,男孩的左腿被小鬼子的狗咬瘸了。老人晚上听见纸坊有动静,趿拉了鞋开了门,一只硕大的老鼠从麻纸垛里蹿出,踩着老人的脚面跑了。老鼠不重,可老人被踩得心里往外直冒血,他借着灯光一页一页翻检着,想把老鼠啃坏的麻纸挑拣出来。麻纸是一座小山,他又怎么能在昏黄的灯下一页一页翻检得完?每一页麻纸都经历了破麻、浸泡、沤染蒸馏、碾浆、搅涵、抄纸等十几道工序才最终成型。老人搅浆抄纸时指法灵动而稔熟,像在弹奏钢琴。老人又回到纸坊门庭若市的当年了,德和园的麻纸在晋北或者内蒙古、陕西都是响当当的名牌,任意一张麻纸都经得住反复揉搓上百次,而且极随意地忽略掉时间的腐蚀,据说千年不腐。现在,德和园的麻纸像一个被人冷落的小孩
13、,在狭小的纸坊里形成令人窒息的气场。孙子一点点大起来,老人枯寂的眼神里透出一缕光芒,他一手攥着孙子的小手,一手反剪背后,握着烟袋,走走停停,在院子里、胡同口打发着日子。从那时起,他的注意力稍稍从纸坊上面移开。二三十年后,当老人安静地沉睡在祖坟里,当年的孙子已经长大,他透过一页仅存的麻纸,再次回望那个驼背的、胡须上粘连着清涕的执拗老头时,恍惚看到一个孤傲的身影倒映在薄如蝉翼的麻纸上,无声无息。透过麻纸,年轻人看到岁月的流逝,想象当初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记录文字时的表情。尔后,这种雕刻文字的方式并被另一种竹帛、金石平面载体所取代。远古文明有赖于这些材料得以流传后世,而爷爷的祖先们,从纸槽里捞出麻纸,
14、又从根本上颠覆了前人业已形成的所有文字记载的形式,他们是毁灭者,又是缔造者。他不知道一页纸的光阴究竟有多长,但他知道这一页纸背后记录了厚厚一沓断代文化的传统旧事,旧事里的主角不一定是人,不一定是事,或者也是人,也是事。爷爷常给他讲述:村里造纸兴盛时期,除了德和园,还有德升恒、德太元、德兴裕年年春三月都要给祖师爷蔡伦做寿,每年秋季,纸坊要淘洗井底,临下井前供奉井神柳毅。原来的土屋变成了混凝土建筑,高大明净的玻璃窗取代了纤维明朗的麻纸,而街门口那盘石碾却依旧卧在那里。当年的儿子,也迈向了老年,他经常圪蹴在纸坊旧址上,吸着旱烟,眯缝着眼看天色,看流云,看房顶上持久不散的炊烟。(选自散文2018年第2
15、期,有删减)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移步换景的方式,选取屋檐、椽头、晴窗等特色元素勾画出乡间院落景象,营造了一种乡村过年的气氛。B.文章借老人的幻觉插叙纸坊盛衰的情状,显示了纸坊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也表现了老人的无奈。C.吆喝着毛驴的小男孩长成赶驴碾麻的瘸子,纸坊几乎是他一生的依靠,所以作别德和园时他依依不舍。D.本文融叙事、描写和议论于一体,语言质朴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平实之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忧思。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内容与艺术特点的综合分析。A项,文章开篇是“定点观察”的方式,不是“移步换景”。结合全文的内容看,营造的不是“过年气
16、氛”,而是有些文化经不住“流年”,走向寂寞甚至衰落的气象。答案A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除了忙碌的老人,一切都尘封在拥挤的寂寞中。(3分)(2)他们是毁灭者,又是缔造者。(3分)解析第(1)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出院子的寂寥。分析时要从“老人的忙碌”与“一切”形成的对比中阐释“流年”对麻纸这种文化的汰洗。第(2)句要结合上文,准确体会“他们”指代的是谁,然后分析“毁灭”了什么,“缔造”了什么。画线句的前文“颠覆了前人业已形成的所有文字记载的形式”是理解“毁灭”的关键点;画线句的后文“这一页纸背后记录了厚厚一沓断代文化的传统旧事”,可作为“缔造”的提示处。参考答
17、案(1)老人不停地摊晾麻纸,不停地擦洗制麻工具,他的忙碌无人理解。这些东西因没有其他人的眷顾,拥挤在狭小的东厢房中,更显寂寥而与世隔绝。(2)“他们”即指爷爷的祖先们。作为“毁灭者”,他们从根本上颠覆了前人业已形成的所有文字记载形式;作为“缔造者”,他们引领人们用麻纸记录了厚厚一沓断代文化的传统旧事。6.文章写了德和园三代人甚至祖祖辈辈与麻纸的交集与情感。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解析“文章写了德和园三代人甚至祖祖辈辈与麻纸的交集与情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写这些内容的“作用”,就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主旨,体现人与文化的依存关系,表达对一种文化或文明消失的怅然之情。解答此题,涉及对文章
18、主题的理解,因此要注意从内容上、手法上、情感上乃至主旨上多角度分析。参考答案内容上:文章借德和园三代人甚至祖祖辈辈与麻纸的交集与情感,生动形象地反映麻纸所经历的光阴与世事人情的变迁,以此来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手法上:运用对比,如将纸坊曾经的辉煌与衰落进行对比,又如将老人与儿子对麻纸的态度进行对比,表现麻纸在光阴的流变中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与命运。情感上:这样写能反映德和园三代人甚至祖祖辈辈对麻纸的不同情感。祖辈们对麻纸带有淳朴的感恩与敬意,而德和园的三代人对麻纸的感情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主旨上:文章借德和园三代人甚至祖祖辈辈与麻纸的交集与情感,真切地再现了老人对麻纸退出历史舞台的无
19、奈与不舍之情,借孙子的想象反思麻纸曾经的历史意义与走向衰亡的必然命运。(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
20、,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材料二图1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图2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
21、零售市场发展)材料三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
22、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23、%。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解析“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图表无法做出“将趋于平稳”这一判断。答案D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
24、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解析A项,信息来自材料一第一段。正确。B项,“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错误,与材料一第一段的“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说法不一致。C项,“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错误,原文是“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D项,信息来自材料三。作为“传播平台”的不是“图书”
25、而是“互联网”。答案A9.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材料一“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整合为“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由材料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和材料三“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 可整合为“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根据材料
26、三“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可整合为“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参考答案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27、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
28、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选自明史,有删改)10.导学号929240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29、项是()(3分)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解析根据句子结构,“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做“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语意已经完整,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语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可排除C项;“索还”指“讨要”,中间不能断开,“所赂寀金”意
30、为“贿赂高寀的金钱”,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B.“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解析C项,文中的“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
31、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B.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解析C项,由原文“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可知,“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抚金学曾,这里对象有误;且“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于文无据。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倭遂
32、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解析注意句中关键词句的理解。(1)“去”,离开;“息肩”,平息;“赉”,赏赐。(2)“无何”,没有多久;“明年”,第二年;“走避”,逃走躲避;“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参考答案(1)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2)没有多久,镇江果然被丢了,水师就不再前进。第二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参考译文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万历七年考中武生
33、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十二年秋天,朵颜长昂带领三千骑兵侵犯刘家口。有容半夜率领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击,身中两箭,斩首六级,贼寇退走了才回来,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随李成梁出塞,抵达可可毋林,斩杀敌人无数。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劳。成梁攻打北关,有容冲入敌阵,坐骑一再更换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随从宋应昌支援朝鲜,要求回来。分封日本的事情失败,福建巡抚金学曾想用奇兵攻打他们的巢穴,启用有容防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败了他们。倭寇占据东番。有容防守石湖,计划全部歼灭他们,
34、带了二十一条船出海,遇到风,存下十四条船。经过澎湖,与倭寇相遇,打死数人,放火烧沉他们六条船,斩首十五级,夺回男女三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酋长韦麻郎驾驶三艘大船到澎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召来的。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军,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泰昌元年,辽东事务
35、棘手,朝廷开始设立山东副总兵,驻守登州,就任命有容担任这个职务。八月,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帅水师万人,偕同天津的水师直达镇江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没有多久,镇江果然被丢了,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得了救援。当时金、复、盖三卫都空虚没有人,有人要据守金州。容说金州孤立地远处海外,登州、皮岛都与它远隔大海,声援不到,不可据守。等到文龙取得金州,没有多久又丢失了。四年,有容因为年老请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
36、。(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415题。临江仙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试向浮瓜沉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注本句出自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后:类似口语中之“啊”。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C.下片开
37、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解析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年老退隐;“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答案C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参考答案(1)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2)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这一意象表达愁苦的诗句是“,”。(2
38、)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表明归隐思想的两句是“,”。(3)白朴在越调天净沙秋中用“,”两句描绘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秋景。答案(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3)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
39、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北疆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
40、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吟,龙飞凤舞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赋予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轮美奂不同凡响风花雪月古色古香B.空前绝后震古烁今风花雪月遗风余韵C.美轮美奂震古烁今风鬟雾鬓遗风余韵D.空前绝后不同凡响风鬟雾鬓古色古香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
41、就或盛况。从使用对象看,应选用“空前绝后”。“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多用于文艺作品,一般不用来形容人。“震古烁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根据语境,此处选“震古烁今”。“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借指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也指男女情爱的事。这里用第一个含义。“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根据语境,此处选“风花雪月”。“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遗风余韵”,某个时代遗留下来的风气和韵致,现也用以赞美人有古人情致。根据语境,应用“遗风余韵”。答案B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42、)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B.春江花月,伫立如霰的江沙之上C.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D.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连贯,主要从意境上体会。A项,是写“我”对蜀道艰难的体验,与括号后面的内容不相符;B项,与括号后“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的意境相悖;C项,括号的后面内容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概括,因此选C项;D项,与括号前后话题不一,基调不合。答案C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对描绘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我
43、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尤其酷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C.我对描绘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尤其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解析文中画线的语句存在重复赘余的毛病。A项中,“特别”与“酷爱”语意重复;B项中,“尤其”与“酷爱”语意重复;C项中,“尤其偏爱”“描绘绘画”都有语意重复现象。故答案为D项。答案D20.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通知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6月23日前与后勤部
44、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从题干中“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可知应该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思考。通知为了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所以本段文字中“照顾到”“打算”“剩余的钱”“拿走”“抓紧时间”相对口语化,可分别改为“满足”“计划”“余额”“领取”“及时”等书面语。参考答案(1)“照顾到”改为“满足”;(2)“打算”改为“计划”;(3)“剩余的钱”改为“余额”;(4)“拿走”改为“领取”;(5)“抓紧时间”改为“及时”。21.下面是京东机器
45、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字。(6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参考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四、写作(6
4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5)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无论选择触摸都市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的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的感受,倡导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注意
47、是命题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二选一,写作时可将都市或乡村作为主要角度,而将另一点作为对应或对比。例文感受乡村人是那样一种奇怪的动物,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存有无限的向往,以至于愿意消耗整个生命来换取完全不同的生活。曾去西溪游玩,其中一站便是感受农家的原始生活。同那许多赞羡田园的诗歌一样,介绍文字也总流露出淡淡的欣喜和向往。烧柴的灶台,木制的幼儿床,纸糊的镂窗,甚至简陋不过的木制脸盆与搓衣板,就组成了所谓田园的梦。人们随意赋以“田园”美好的印象,只在无关的骚人笔下断取只言片语,竟使乡村成了寄梦的地方一生追逐的,不实的梦。当“乡下人”不再涌入城市时,城中的人们开始了幻想。或许只有钢筋水泥的世界中才关着毫无根据的向往,或许只有自以为文明的人们才被贴上天真的标签。于是有那么多天真的“城里人”向往着在车水马龙中耗废大半青春后于乡野置田买屋,颐养天年。城市的忙碌挤走了我们思考的时间,乡村的生活是我们在日夜的疲倦过后堆砌的城堡,我们只在路过时浅浅一笑。就像房客参观将来某一天可能属于自己的财产,却忘了停下匆忙的脚步,推门稍息。笼罩在同一片星空下的城市与乡村之间为什么有如此遥远的距离?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是城市人,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形的玻璃穹顶之下?抑或,只是因为那是一个没有确定意义的生词,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