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汇编.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汇编.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汇编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01)题1:灯下审题此题只规定场景,对别的方面没有加以限制,因而写灯下自己或他人所为所思皆可。从构思的角度看,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思路。所谓纵式,是写发生在“灯下”的某一事件的过程,重点放在发生、发展、结果上,其特点是叙述性强。所谓横式,是不同人物在“灯下”的情景,重点放在画面的描写上,其特点是概括性强。当然,还可以把纵横揉合起来写。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写法,都要围绕“灯下”创设环境,构造氛围,才切合题意。这篇作文可以写校园之事,也可以写社会之事。思路之一:灯下,教室里,我的生日聚会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轻快的乐曲声中,同学们送给我一件件带着深
2、厚友谊的礼物:“祝你生日”的歌声中,我把真情的祝福吹向燃烧的蜡烛;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开始表演节目灯下,教室里,一块友谊的圣地。思路之二:夜晚,校园的灯光多么灿烂。教学楼。灯下,同学们正在上晚息:有的埋头做作业,有的低声讨论问题。办公楼,灯下,老师正在工作:有的备课,有的批改作业,有的在讨论教改方案。灯下,令人陶醉的画面。思路之三:从接到老同学来信写起,采用倒叙法,通过回忆交代他无法继续求学而投身社会的原因,又借来信写他的生活和取得的成功,表现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全文由始至终紧扣题目“灯下”行文。写法 要写好灯下,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否则很容易导致题文油水相离。技巧一:包装。所谓包装,即创
3、造灯下的某种氛围,使事件产生特定的情调。比如思路之一写生日聚会,就要把整个生日过程笼罩在你所创造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与别的生日聚会截然不同的韵味。生日活动一样,氛围包装不同。技巧二:点缀。所谓点缀,即在记叙过程中不时点及“灯下”,使题和文紧紧相扣。比如思路之二,在写师生的活动时,要不断点及“灯下”,从而把画面描写和作文题目紧紧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灯下”的特定场景。技巧三:折叠。所谓折叠,即运用艺术手段把时空跨度较大的事放到“灯下”来叙述,就像把东西折叠后放进箱子。比如思路之三,在“灯下”只能读信,但运用倒叙回忆老同学的过去,又借来信陈述老同学的现在,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在“灯下”展开,表现了巧妙
4、的构思。常见的失误有:不懂得创造典型的环境氛围,只在开头用“灯下”戴帽,从此不见“灯”影;不善于构思,所叙之事跟“灯下”勉强凑合,缺乏有机的联系。同类文题 1.月光下(月下谈心、月下独思、月下赏景,凡月下之事均可入文。行文应注意创设意境。)2.小河边(闲散时悠悠漫步,三五同学亲切聚会,都可能发生在小河边的恬静氛围里。)3.讲台上(这个特定的方位。老师声音的流淌,手势的定格,花白头发的飘动,学生初次试讲的惊慌,辩论会上的侃侃而谈,都是讲台上的特有风景。)4.清晨(该题从时间是框定内容。晨谈,晨练、清晨的忙碌和急促,都是该题的常规题材。)5.操场上(这是师生集中活动的地方,教练的汗水,踢球的风波,
5、上场前的动员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6.寝室里(欢声笑语,愁眉低诉,矛盾的滋生和化解等,许多情节总是琐细而有趣。)7.柳荫下(有意的约会,意外的邂逅,无聊的排遣,柳荫乃消暑之所,总有不少生动的故事。) 继续往下看:第 01 0203 04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页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02)题2:尝试审题“尝试”,指试着去做某一件事,因而此题应写过去没有做过或不敢去做,而后来试着做了的事情。要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初次去做的事,如初次投稿、初次做实验、初次参加演讲比赛等,要写出尝试时的原因、经过、结果。既然是尝试,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
6、管结果如何,都将带来启迪,这就是作文的主题之所在。当然,此题除了写自己所熟悉的学习生活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作为题材。思路之一:先交代自己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的原因,再写决定来一次尝试。接着写尝试的过程:第一次想发言,但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第二次总算举起手,但略一迟疑,晚了;第三次终于果断地举手发言。最后写成功的欢乐。思路之二: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写作,有一次萌发了投稿的念头,于是着手尝试。我花了几天时间构思、行文、修改、誊清,然后郑重其事地寄往编辑部。接下来是等待,终于收到样刊和稿酬。我的投稿尝试获得成功!思路之三:暑假到了,学校要求每个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我到厂当微型电扇临时推销员。
7、我挨家挨户登门推销,说得口干唇焦,累得腰酸背疼,最终没推销几台电扇。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还是收益匪浅。写法写作此文一定要交代尝试的动机,因为尝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如果随意去做某事,或偶然遇到某事,都不算尝试。尝试既然是有目的的行为,那么其结果也一定要点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尝试便有始无终。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写好尝试的过程。尝试的过程有心理型的,那么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侧重把人物在尝试的思想活动和感情变化表现出来。比如思路之一,要着力去写“我”尝试发言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把“恐惧”“迟疑”“果断”的心理变化揭示出来,也就写出了尝试的全过程。尝试的过程有行为型的,那么要侧重描写
8、人物的动作行为。比如思路之三,推销微型电扇的动作、语言,便表现出尝试的过程。尝试的过程有行为心理结合型的,比如思路之二,在投稿尝试中,写作过程侧重行为,等过程侧重心理。当然,尝试是有目的的行为,行动和心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是类型的不同导致重点的差异。至于尝试的心得体会,可以隐含在过程的叙述之中,也可以用议论的语句挑明。常见的失误有:对“尝试”的内涵不理解,写事情缺乏尝试的意识;主次颠倒,题目要求详写的尝试过程仅寥寥数语,不必详写的前因后果和感想却挥墨如泼。同类文题 1.考试(“考试”可有两种理解:一为本义,指学习上的考核;二是引申义,指生活中的考验。)2.考场(也可以有两种理解,如同“考试”
9、一词。这两题大同小异只是行文的角度不同罢了。)3.考验(此题要求写生活中关键时刻的表现与抉择,实际上只取上两题的第二义。)4.比赛(此题选材广泛,无论是学习上的比赛,还是各种活动的比赛,都可以写。除记叙比赛过程外,还要表现比赛者的精神风貌。)5.竞争(此题要写自己跟别人或他人之间争胜的情景,有较强的时代意识。上题的“比赛”也属于竞争的一种形式。)6.抉择(此题属于心理型的,在创造矛盾的境地后,要重点描绘人物在抉择时的思想变化过程,可以交代抉择的结果,也可以省略。)7.期待(此题可以通过一件事的具体叙述,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盼望心情。)8.追求(“追求”是人们奋斗的动力,要写出人物如何克服困难,百
10、折不挠,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9.失败(此题要求写学习中或生活中某次失败的经历,以记叙为主,但要善于提练出哲理来。)10.起步(此题可以写做某事有好的开端,也可以写失败后重新崛起。) 继续往下看:第 01 0203 04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页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03)题3:心事审题“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感到为难的事情。比如你想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你却要坚持己见,就会产生心事。所以,在选材的时候要稍加留意,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
11、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还是相当广泛的。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自己的教益和启迪。思路之一:糟糕,这次考试又败北!前次成绩不好,爸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努力学习,并且在生活上更加关心我。我也发誓奋发努力,争取迎头赶上。谁知道我该怎么向爸妈报告我的成绩呢?思路之二:看到同学加入共青团,我好羡慕。我也想加入,但没有勇气递交申请书,因为我觉得自己表现平平,不够格。班长看出我的心事,鼓励我大胆申请入团,只要争取上进,会实现愿望。心事冰释,我拿起笔思路之三:她看了他塞给他的条子,原来是一次约会。去,还是不去?她心事重重。他和她同乡又同学,平时交往较多。如果不赴
12、约,怕伤了他的心;如果赴约,怕掉入“早恋”的泥沼,该怎么办呢?写法前面说过,心事是心中的为难之事,所以在开篇要点明为难之处,否则心事难以展开。比如思路之一,成绩又不佳,无法向父母交代,于是感到为难,构成心事;思路之二,想入团又缺乏勇气,于是心事顿生;思路之三,去不去赴约左右为难,于是心事重重。点明为难之处可以视作事情的起因。接着要展示矛盾的心态,裸露内心世界。这是作文的主体,是用具体的、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写说明为什么感到为难,使心事成为心中的事。一般可用“左右开弓”法,即用这样做会怎么样,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的思路表现为难之处。比如思路之一,成绩不佳不告诉父母,但自己不愿欺骗父母,告诉父母又觉得对
13、不起他们;思路之二,不申请入团不合自己的上进心,申请入团又怕不够格;思路之三,去赴约会犯“早恋”之忌,不去赴约会则伤同学间感情。这样处于“两难”境地,心事便富有立体感。最后是事情的结果。心事总有化解的时候,比如思路之一可以如实汇报告终,思路之二可以递交申请书作结,思路之三可以不赴约收尾。但是也可以不交代结局,以不了来了之,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比如“思路之三”,就可以在主人公“该怎么办”的为难中戛然而止。常见的失误有:不明白“心事”的内涵,把不存在为难的事,都看作心事;心理描写不够细腻,不够深刻,对内心世界轻描淡写。同类文题 1.沉思(此题也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侧重于对某个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
14、,表现对生活的理解。)2.犹豫(此题要选择值得犹豫的事来写,也可以把重点放在犹豫心态的刻画上。)3.烦恼(此题可以写学校生活或家庭生活或家庭生活的烦恼,要敢于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写出来,同时尽可能避免消极的主题。)4.委屈(此题应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典型的事件,来揭示某一人生哲理。) 5.追悔(此题可采用倒叙写法,表现自己为某件事情的反思和悔悟。)6.歉疚(此题以应该做而没有做,或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事为题材,写出自己的内心的歉疚,表现加强自我修养、积极进取的主题。)7.自信(“自信”是一种自我感觉。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自信的成功,应把人物放在关键处。)8.好强(“好强”是自信的反面,宜写失败以引出
15、教训,给人以启迪。)9.入迷(此题要紧扣“入迷”来选材,极力写入迷的程度,表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反面来写入迷的危害,如玩电子游戏机。)10.满意(此题格选材自由,校内外都有使你感到满意的事情,尽可选来写作,表现生活就是美的主旨。)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04)题4:理解审题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理解”是消除隔阂,使彼此心灵得以沟通的途径。因此要选择人与人之间或志趣不同、看法差异,或因世俗偏见、意外误解而产生隔阂需要理解的事来写。作者题目虽然没有规定要写几件事,但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为好。人物也不必过多,要努力挖掘
16、人物的世界。要强调的是,作文主题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格调。另处,此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思路之一:上中学了,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并且规定每周收阅一次。老师啊老师,您一心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想在日记中保留一些心中的秘密,您能理解吗?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求理解思路之二:同学学习成绩特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还是那么刻苦。有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慷慨解囊,可他家并不富裕。后来他告诉我,他舅舅家在穷困的山区,他将来要到那里工作。我一下子理解了他思路之三:其中考试,有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向邻座求助,遭到拒绝。考试后,他来找我,我连理都不理他。晚上,他又到我家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
17、,并教我怎样解答那道数学题。我终于理解他对我的真正友谊。写法 为什么需要理解?因为存在着不理解。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是这篇作文所要叙述的内容。一般可用抖底法、设疑法、误会法来写。抖底法:直接把需要理解(也就是对方的不理解)的问题抖出来,然后再写获得理解的过程。比如思路之一,开头是把我们渴求老师理解之处挑明,接着写“我”求得老师理解的过程,就是采用抖底法来写。这种写法平铺直叙,但便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设疑法:由于自己对对方不理解,也就对对方的所作所为留下疑团,直到理解了对方慷慨解囊留下的疑问,当了解到他的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志向时,才前疑尽释,就是采用设疑法来写。这种写法可以造成悬念。误会
18、法:因为不理解而造会误会,又因为理解而消除误会,围绕误会的生与灭来写理解。比如思路之三,考试时临座不肯“帮助”,引起我的误解;后来他跟“我”谈心,帮且解题,使“我”理解他的真诚的友情,于是误会消除。这样运用误会法,可以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需要指出的是事件的结果允许还是不理解,这不但合乎生活的真实,而且有时更耐人寻味。常见的失误有:选材太一般化,以生活琐事来写理解,立意肤浅;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契机简单化,可信度小。同类文题 1.关心(可写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心,也可以写双方互相关心,关心的范围可以是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2.体谅(所谓体谅,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给予谅解。可写
19、一件事,也可选二三个典型片断,以夹叙夹议为好。)3.初识(此题写初次见面的情景,如新生入学彼此间就有初识的过程。)4.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同学朋友叫“邂逅”。一般可用倒叙法,先写邂逅的情景,再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主题必须明确,如批评弃学经商的社会风气等。)5.聚会(此题侧重描写场面,同学的聚会有许多动人的镜头供你拍摄。)6.友谊(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一般应写成记叙文,表现友谊给人带来力量和温暖。)7.误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朋友之间,都可能产生误会。误会一般因为不了解情况或不理解对方造成的,在作文中应有所交代。)8.纠纷(“纠纷”指争执的事情,事端不一
20、定要大,但发生的过程要的波折,表现的主题应是健康向上的。)9.冲突(冲突比纠纷来得激烈,影响也比纠纷大,解决起来难度也在冲突的解决不能只靠理解,还要进行调解。)10.隔阂(跟前两题相比隔阂的程度最轻,是人与人之间和风细雨式的不调和,选材较宽,写好较难。)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05)题5:同学之间审题此题要求写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以表现当代中学生美好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学之间”,那么不能只写一个同学的事,至少要有两个主人公出现,或者是发生在群体中。写几件事,题目没有限定,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矛盾冲突,也可以用几件事多角度地反映同学之间的亲疏喜怒。写什么事,题目也没有限定,可以是学习上
21、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总而言之,此题限而不死,选好材,写出波澜,便能成功。思路之一:买餐票时,我发现兜里的10元钱丢了。这可是一星期的菜金呀。不久,同学们先后送来我丢失的钱,可一看都不是我的。到了晚自习,我发现文具盒里有一叠钱,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是全班同学的心意,请收下”。我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思路之二:他在班上个子最小,同学们戏称他为“小不点”。大个子常常拿他寻开心,好几次把“小不点”弄哭了。这次上茶山劳动,不许坐车,刚走一半路程,“小不点”已累得气喘吁吁。大个子二没说,抢过“小不点”的背包。这回“小不点”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思路之三:我因病住进医院,
22、好孤独好寂寞。这时班主任来看望我,给我带来一盒录好的磁带,里面是全班同学的歌声和问候。元旦到了,同学们给我寄来一封信,每个同学在信里说一句话,我又一次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写法开篇先对同学之间的情谊抒发情怀,结尾针对主体所叙之事发表对同学之情看法,让首尾呼应,揭示全篇主旨。径直以事件的起因、结果自然开阖,也是一种谋篇的方法。为了辐射出同学们的情谊。比如思路之一,由于“我”丢失钱,才引起同学们送钱的事。先是暗送,说到拾到“我”丢失的钱;后来明送,同学们凑钱帮“我”渡过难关。这样,与“我”其实是在写同学,表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主题。如果“我”跳到事件的圈外,可用第三人称来写,比如思路之二。整篇
23、作文可以只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二三事。如果选几件事来写,要善于把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思路之二既写大个子戏弄“小不点”,又写大个子帮助“小不点”,这两件事并非各自为政,而是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更好地表现同学之间的感情。在详略方面,应以第二件事为重点。选择同学之间相处不好的事来写可,但要从中提炼出教训,使之具备积极的思想意义。常见的失误有:审错题目,把同学之间写成我的同学;选材不典型,所叙之事不能表现同学之间的情谊;平铺直叙,缺少波折。同类文题 1、我们之间(此题一定要用第一人称写,事情可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也要发生在“我”和其他人之间。)2.我和同桌(“同桌”自然是同学,但不是一般的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与题例汇编 黑龙江省 大庆市 材料 高考 命题 作文 审题 点拨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