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3 愚公移山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1词汇理解(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4)汝心之固()(5)固不可彻()(6)惧其不已也()(7)帝感其诚()(8)无陇断焉()(9)始一反焉()(10)河曲智叟亡以应()(11)汝之不惠()(12)一厝朔东()(13)面山而居()(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5)吾与汝毕力平险()(16)跳往助之()2一词多义(1)方(2)曾(3)固(4)亡(5)且(6)之(7)其(8)以(9)焉3古今异义(1)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今义:众,许多。(2)河阳之北古义:_。今义:太阳,日光。(3)达于汉阴古义:_。今义:空中云层密
2、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4)虽我之死古义:_。今义:虽然。(5)惧其不已古义:_。今义:已经。(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4句子翻译(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4)甚矣,汝之不惠!_(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5理解型默写(1)文中侧面描写移山艰难的句子是:_,_。(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6内容理解(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写愚公
3、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2)从文中的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_(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
4、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注释】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解释
5、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或旦而不鸣或:_(2)皆足取祸也取: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_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_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有一位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湖北省 通山县 中学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愚公移山 同步 练习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