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 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材料一】 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
2、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
3、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1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但它的整个发展脉络却并不是始终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B茶文化最初产生于两晋南北朝时期
4、,唐时得到发展,宋时则进一步拓展,晚明清初则发展到高峰,开创了精细的茶文化。C清谈之风、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贡茶的兴起、禁酒等诸多因素都是茶文化得以发展的因素。D茶文化体现了古代文人保持操守、磨练意志的积极心理,惜其不能终了,晚明到清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可怕现象。2,对宋元及明末清初三个历史阶段茶文化的特点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宋朝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B元朝茶艺简约,返朴归真。C明中期茶文化精神虽与自然契合,但也有了文人沉溺茶中自命清高的苗头。D明末清初茶风趋向纤弱,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3依据原文判断,茶通六艺中“六艺”指的是什么?( ) (3分)A诗、书、礼、易、乐、春秋。
5、B风、雅、颂、赋、比、兴。C礼、乐、射、御、书、数。D琴、棋、书、画、诗、酒。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载体( ) 契合( )【材料二】日本茶文化十五世纪末,日本茶人村田珠光,吸收禅院茶礼,以朴素、淡泊为尚,屏弃一味崇尚中国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创立了具有禅理的茶道。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它也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
6、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审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
7、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到了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过起隐居的生活,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在对唐朝物品收藏热潮的反思中产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
8、道德情操的修养。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5.下面哪句诗体现了上文和、敬、清、寂中的“和、敬”二字。(3分)( ) A、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B、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C、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D、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6.材料二中日本茶道中“清寂”审美观
9、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5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共22分)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日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
10、为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
11、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注释: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句无:地名,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南。御儿: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县境。鄞():地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姑蔑:地名,在今浙江省衢县东北。饩():发放、
12、赠送的粮食。歠():同“啜”,给人水喝。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有误的一组是( )(3分) 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支子死:支撑家业的长子 寡人请更:换人 吊有忧:对人民有丧者进行慰问 广运百里广:指东西;运:指南北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通“征”,指征税ABCD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3分)A勾践之地,南至句无 B勾践说于国人曰C将免者以告 D令壮者无取老妇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C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D然谋臣与爪牙之士10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B乃
13、号令于三军曰(介词结构后置句)C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D又败之于没。(被动句)11回答问题:越国父兄两次请战,分别体现了什么?(5分)12.请用“/”给下面文段断句。(5分)夫差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三、默写。(共10分)1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蜀相中“ , ”两句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陆游在书愤中也运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 ”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14、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在
14、与秦伯的谈话时以“ , ”的事实说明晋国的野心,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鸿门宴中刘邦为拉拢项伯,先“ , ”,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骗取了项伯的信任。四、古诗鉴赏(9分)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等。 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大概总也比不上故乡的明亮。 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
15、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呢! E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声断,人却步履匆匆,还在赶路;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16、这首诗写到了“戍鼓”“雁”“露”“月”等事物,请从中选择一种,简析其中所传递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8题。(8分)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这以后,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这一事件让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昌平区 第三中学 2015 _2016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