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语文40分钟课时作业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文版必修4.doc





《2015高中语文40分钟课时作业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文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语文40分钟课时作业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文版必修4.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哺育(b)扒窃(b)诽谤(bn)豁然开朗(hu)B祛除(q) 抹杀(m) 空白(kn) 得心应手(yn)C嫉恨(j) 豺狼(ci) 估量(lin) 卓有成效(zhu)D给予(j) 血脂(zh) 诅咒(zhu) 纷繁芜杂(w)答案B解析A项“扒”读p。C项“豺”读chi,“量”读lin。D项“脂”读z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诬蔑驱逐国家设施唯物辨证B建树领域竟相浅尝辄止C摸索逻缉极端民主非同寻常D不可估量预见毫不在意永垂不朽答案D解析A项辨辩。B项竟竞。C项缉辑。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
2、语,正确的一组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_,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_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_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A因此从而以便然而B但是然而就因此C因而即便便所以D所以从而便因而答案D解析根据分句间关系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茅塞顿开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
3、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要提倡。D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行之有效地进行斗争。答案B解析B项“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A项应改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和“豁然开朗”二者都有一下子明晓开来的意思。不同的是,“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C
4、项“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这里与语境不符。D项应改为“卓有成效”。“行之有效”和“卓有成效”二者都表示有成效,但表达的程度不同。“卓有成效”重点在“卓”,指成绩、效果显著。“行之有效”重点在“行”,指实行起来有成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D数字化时代,文字
5、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答案A解析B项主语不一致,可以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使之”。C项成分残缺,应为“显示了的趋势”;最后一个分句无主语;搭配不当,“对想象力呼唤”不当。D项逻辑混乱,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很好”。二、一法一练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本文有很多含蓄而富含哲理的句子。主要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句表意”,第二“句内意”,第三“句外意”。高考的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个层面上。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
6、主旨,合理联系。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巴尔扎克葬词雨果各位先生: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
7、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中语文 40 分钟 课时 作业 1.1 马克思 墓前 讲话 语文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