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中物理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导学案+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
《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中物理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导学案+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南宫一中高中物理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导学案+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整合与评价【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及其矢量性。3.学会对两种典型运动的处理方法。4.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追及等实际问题。5.理解图象的含义,并能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导学】【三“点”探究】主题1: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把打点计时器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甲所示。甲 乙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出了小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先把纸带每隔0.1 s剪断,得到若干段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
2、,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了v-t图象, 从而求出加速度。这样做可以求出加速度吗?说说你的看法。主题2:运动图象图示为某物体的v-t图象,根据图象说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主题3:运动学公式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 m/s2,飞机速度达到80 m/s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0 m/s2。请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主题4: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3、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示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频闪仪每隔0.04 s闪光一次。如果要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距起落点的距离,单位:cm)【拓展提升】拓展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应用常用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v+v0)。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且匀变速直线运动都有。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x=x2-x1=aT2或xn-
4、xm=(n-m)aT2。注意:以上几个推论常被用来分析纸带问题。1.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后速度变成54 km/h;又经一段时间,火车的速度达到64.8 km/h。求火车速度从10.8 km/h增大到64.8 km/h过程中的位移。拓展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解题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题方法较多,常有一题多解,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方法运用恰当能使解题步骤简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对常用方法总结如下。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和速度位移关系三式。它们都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的量与正
5、方向相同者为正,与之相反者取负。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特点有=(v+v0),其大小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解题时若能灵活运用,不但简便易行,而且省时、准确,能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中间时刻速度法:“任一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即,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解题。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末、2秒末、3秒末、n秒
6、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1秒内、2秒内、3秒内、n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第n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2n-1)。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图象法:应用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巧用x=aT2解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aT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x=aT2。2.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底端A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
7、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拓展三、运动学规律在行车问题中的应用3.汽车初速度v0=20 m/s,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5 m/s2,求:(1)开始刹车后6 s末汽车的速度。(2)10 s末汽车的位置。拓展四、追及与相遇问题“追及”“相遇”是运动学中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常常涉及的两类问题,两者的基本特征相同,处理方法也大同小异。“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分析“追及”“相遇”问
8、题时应注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指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指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定要养成画示意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4.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5.在t=0
9、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 h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 h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 h末,甲、乙两车相遇【反思总结】 课时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整合与评价【知识导学】v=v0+atx=v0t+gt2-v=gt,x=gt2【三“点”探究】主题1:这样做可以求出加速度。因为每段纸带的长度x=t,每段纸带对应的时间相同,所以每段纸带的长度可代表其对应的平均速度,由此可知,该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主题2:
10、在前4 s内,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秒钟速度增加 1 m/s。在4 s末物体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末物体的速度减小为零,此时物体的位移最大。在4 s6 s内,物体的速度每秒减少4 m/s。在6 s末物体又往回运动,即反向加速1 s的时间,1 s后速度大小是4 m/s,但跟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自第7 s开始物体的速度又减小,8 s末速度减小为零。主题3: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到离开地面升空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x1=2a1x1,则x1=800 m飞机从速度80 m/s做匀减速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滑行的距离为x2,-=2a2x2,则x2=640 m,
11、所以跑道长度至少为x=x1+x2=1440 m。主题4:要通过这幅图测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方法有多种,如:由x=aT2,其中T=0.04 s;由x=gt2,测量出自下落点与图中某一位置的距离x,确定相应时间t,代入公式求解;计算出图中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再运用vt=gt求解。【拓展提升】1.787.5 m【解析】已知v1=10.8 km/h=3 m/s,v2=54 km/h=15 m/s,v3=64.8 km/h=18 m/s。火车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时间t1内,由v=v0+at可得火车的加速度a=0.2 m/s2解法一对整个过程运用v=
12、v0+at,可得火车运动的总时间t=75 s由平均速度公式得x=t =787.5 m。解法二对整个过程运用v=v0+at,可得火车运动的总时间t=75 s对整个过程运用x=v0t+at2,得x=375 m+0.2752 m=787.5 m。解法三对整个过程运用v2-=2ax,得x=787.5 m。2.t【解析】解法一一般公式法设物体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从A到C用时t1,已知从A到B用时t,则由运动速度和位移公式得:xAB=v0t-at2,xAC=v0t1-a,且xAB=xAC又vB=v0-at,vC=vB-a(t1-t)=0联立求解可得:t1=2t(另一解t1=t不合
13、理,舍去)故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tBC=t1-t=t。解法二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有xBC=a,xAC=,且xBC=解得:tBC=t。解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现在xBCxAB=13通过xAB的时间为t,故通过xBC的时间tBC=t。解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v+v0)= 又=2axAC,=2axBC,xBC=xAC由以上各式解得:vB=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处于中间时刻,即tBC=t。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南宫 一中 高中物理 2.10 变速 直线运动 研究 导学案 练习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