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4_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注整个文化的现状、问
2、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已、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
3、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 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它在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时代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产生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的知识界。 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从何产生?
4、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因此,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1下面对“文化先觉”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自觉地站在时代
5、的前沿,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 B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是一种产生于知识分子中的境界和状态,这些知识分子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责任。 C文化先觉不一定都体现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体现在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D文化先觉是一种思想,产生于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2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意义,知识分子不一定要有;文化先觉是文化的前瞻性和先觉性,知识分子必须要有。 B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的要求比文化自觉
6、更高一层,因为文化先觉还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和引领性。 C文化自觉属于全社会,文化先觉则是知识分子本来就具有的,失去了文化先觉的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 D文化自觉是每个人都有的,文化先觉则不是每个人一定具备的。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应走在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前列,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主动积极地引领文化的走向。 B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判定和验证自己。 C“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今天的知识分子要以他们为榜样。 D当代中国正处于转
7、型时期,文化上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存在冲突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辨与认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才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
8、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
9、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 俟:等待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处所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课:考核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
10、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B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C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
11、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5分)(2)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唐多令惜别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漫:空,徒劳。8“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
12、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通过“ , ”两句,表现了登山放歌,临溪赋诗的快乐。(2)庄子逍遥游一诗中, 用“ , ”来表现鹏鸟翅膀的巨大。(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 ”来表现自己日后将舍生忘死为晋武帝效劳的忠心。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
13、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法莫泊桑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地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
14、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
15、要吃东西呀!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
16、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施那夫斯脸上露出
17、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人的厌战者形象。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军看出。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2)
18、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6分)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结合原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6分)(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那你的观点呢?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
19、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
20、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葛洲坝 中学 2014 _2015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