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模拟2016届高考语文专题14文学类文本阅读鸭练习全国通用.doc
《3年模拟2016届高考语文专题14文学类文本阅读鸭练习全国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模拟2016届高考语文专题14文学类文本阅读鸭练习全国通用.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A组20152013各省市模拟试题精选 (小说一)一、(2015兰州市应考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马房之夜萧红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
2、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为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扯谎的小东
3、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
4、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来啦!来啦!黑骑马”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
5、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
6、就渐渐地恢复起来。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C.
7、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E.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并不能反映天气转暖。C.“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错。D.“他越说越没力量”不是因为年老体衰,而是谈起往事,心中难受。答案答A给3分,答E给
8、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2.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根据文本提供的情节进行归纳。作答第一问,要突出孤寂和英雄迟暮。作答第二问,一要突出与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相见的急切,二要突出对打猎情景和年轻时候的伙伴的怀念。答案形象:冯山是一个孤独、寂寞和感慨英雄迟暮的老猎人形象。(意思答对即可。)心态:对年轻时候的伙伴五东家充满了一种渴望相聚的急切;对当年打猎的情景、年轻时候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3.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表达技
9、巧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从线索、视角、详略、语言等方面展开分析。线索方面,不但要交代以时间为线索,还要点明见面前、见面时、见面后的顺序。视角方面,要强调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使人物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展示。详略方面,详写等待,略写见面,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寂。在语言方面,要突出描写及其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答案以时间为线索,按照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见面前的孤独,回到见面后的孤独)来组织故事情节,使得叙事浑然一体;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的视角来叙事,使得冯山的内心活动得到充分的展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对人物的理解与同情;以冯山对与五东家见面的渴盼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详写冯山的等待过程
10、,略写相聚时候的场景,在对比中突出冯山的孤独;从叙事语言上来说,小说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叙述性语言为辅,通过对冯山期待见到五东家的行动、语言、神情的描写,真实表现人物的心理,外化人物的情感,使得作品弥漫着一种感伤的情绪和氛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4.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从结构安排、情感表现、形象塑造、思想内容等方面展开阐述。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与见面前等待、见面时欢乐形成对比;从情感表现上进行分析时,要点明相聚结束,重回孤寂之中;从形象塑造方面进行分析时,要突出便于表现人物的孤寂和对
11、旧情谊的不舍;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要突出重温旧梦的幻灭,对人生的思考。答案从艺术结构上,通过冯山送走五东家后重感寂寞的情节,与前面冯山对相聚的期盼、相聚时的欢乐形成对比,耐人寻味;从情感表现上,以被人遗忘的孤独和寂寞的泪水再现冯山常态的生活,强化了表现寂寞的力度;从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冯山作为长工无家无室的孤苦,又表现了冯山对东家割舍不下的旧情谊;从思想内容上,以与五东家重见后的重温人生旧梦的幻灭,表现人到垂暮之年从灵魂深处生发出来的荒寒之感,深化了作品对生命的思考的这一主题。(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二、(2015河南名校联考)阅读
12、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那棵梧桐树李翠娟爷爷是在一个春季栽下这棵梧桐树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很快,没几年树头就罩住了大半个院子。左邻右舍对它的生长速度惊叹不已,经常询问爷爷到底是怎么打理它的,爷爷捋着花白的胡须,笑而不答。那时候,在梧桐树下玩耍,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它粗大的腰身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过来。斑驳的树皮像是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我们的眼睛总能从这些画作里探索出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夏季是梧桐树最美的时候,那一串串像紫色铜铃一般的花朵缀在翠绿的枝条上,微风吹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使劲多吸几口。那天,张木匠过来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如火的晚霞给梧桐树涂上了一抹金色
13、。他围着树身转了几圈,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惊喜。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整天在村里闲逛,看见谁家有要成材的树,总是软磨硬泡非要砍了去。这几年他和外地的木材商联手倒腾木材,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看得出爷爷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他来找过爷爷几次,爷爷都没有搭理他。这次他又来了,他把爷爷从屋里拽出来,说:“你出个价,多少钱我都要。”爷爷没有理睬他,他缓缓走到树前,用手摩挲着梧桐树,像平时摸我的头一样温柔,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说:“你走吧,这树我不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张木匠望着爷爷坚定的背影,跺跺脚,无可奈何地走了。梧桐树保住了,我们又可以在树下玩了。它如伞的树冠越来越茂盛。就像在院子里撑开了一把巨大
14、的伞,家里人每天都在伞下或干活,或休息,或吃饭。可是好景不长,来年春天,村里突然送来了重新规划街道的通知。我们家在搬迁范围之内,而且梧桐树因为影响规划,也在砍伐之列。一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都闷闷不乐。这次,张木匠又来了,他拿着规划图,边给爷爷看边得意地说:“这棵梧桐树可是占着主街道的!这次你是非卖给我不可了,别犹豫了,你点头,我明天就来砍树”爷爷没等他说完,猛吼一句:“说不卖就不卖。”说完倒背着手独自走了,留下张木匠站在那里,表情讪讪的,很不自然。爷爷在搬家之前,还是忍痛吩咐家人把梧桐树砍倒了。为此,我抱着爷爷的腿哭了一下午,爷爷只是一个劲地叹气,什么话都没有说。我们搬走的时候,一起把梧桐树拉到
15、了新家。不料张木匠仍是不依不饶,几次三番来到新家找爷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铁青着脸责问爷爷,为什么不把树卖给他,爷爷总是闭口不言。家里人被逼急了,都开始劝爷爷,爷爷始终都不点头。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转眼之间,冬天来了。爷爷突然病重,家里人四处为他求药,可是他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让我们的心揪得厉害。那个早上,北风肆虐,天灰蒙蒙的,新一轮寒流来了。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床前,他已经昏过去好几次了,我们知道他已经来日不多。他吩咐爸爸去把张木匠叫来,断断续续地说:“当年栽树的时候,我在树下埋了一头死猪,所以树长得很快,但是但是我知道它长得过快,木材一定不结实,所以不愿卖给你”对爷爷的话,爸爸和张
16、木匠都半信半疑。他们一起用电锯把那棵梧桐树锯成了板材,果然,当家人凑上前去细看那些板材时,发现那些板材上面布满了粗大的裂纹,好像很酥脆的样子,这样的木板显然是不能打成好家具的。张木匠奔进屋里,看到爷爷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不由得泪流满面(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11期)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品开头交代梧桐树的生长状态和枝繁叶茂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铺垫。B.作品第二段写左邻右舍对梧桐树的惊叹和爷爷的笑而不答,巧设悬念并暗示了小说的结局。C.作品主要通过张木匠这一人物为买树多次登门以及村里对街道的重新规划等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D.张木匠是一个唯利是图
17、、利欲熏心的人,所以当他得知梧桐树非砍不可的消息后有点幸灾乐祸。E.小说以张木匠面对死去的爷爷泪流满面结尾,表现了他的愧疚和对爷爷的感激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不正确、不全面的概括与分析。B.“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分析不当,从作品的结局来看,爷爷临终的话说出了梧桐树生长迅速的原因,但说第二段的交代是暗示结局不当。D.对张木匠性格特点的分析言辞过重,“幸灾乐祸”的说法也不符合文意。E.“愧疚”之情的说法很牵强。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2.作品是怎样叙述有关梧桐树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18、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看似凌乱,但叙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并紧紧围绕“梧桐树”展开。根据这些特点来概括分析,思路就比较清晰了。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以“梧桐树”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故事,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故事有叙述,有描写,有对话,故事性很强,且有很强的文学性。3.作品中的“爷爷”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本篇作品中爷爷虽是重要的人物,但他的性格特点相对比较单薄,分析时可以结合作品对他的具体描写和他的语言进行分析概括。答案诚实无私。爷爷知道那棵梧桐
19、树生长迅速且枝繁叶茂的原因,所以即使张木匠出高价求买,爷爷始终都没有答应。少言稳重。在整个作品中,爷爷说的话很少,很多地方都写到他“笑而不答”“没有搭理”“闭口不言”,体现了爷爷在处理事情方面的稳重。4.“爷爷”临终时说的一番话在作品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构安排的能力。小说以“爷爷”临终的话作结,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解读一定要立足故事本身,不能抛开小说情节、人物及主旨架空分析。答案在思想内容方面,揭示“爷爷”始终不肯将梧桐树卖给张木匠的原因,深化了小说主题;
20、在人物形象方面,充分展示了“爷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前文,同时也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令人回味无穷。三、(2014陕西省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两家客店法都德在那小村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那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远客们在墙阴遮挡的大道旁酣饮。庭院里挤满了骡马和车辆,车夫在棚下躺着,等候夜间的凉气。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和叫骂,酒杯在叮当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清脆欢快的歌声超出一切喧嚣之上,震得窗户都在颤动。这边呢,静悄悄的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窗扇都已
21、破碎,一株脱皮的冬青树横悬在门上。进门来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屋子越显得荒凉难堪;桌子上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一张黄色小榻和一张书桌,似乎都在那里打瞌睡。好多的苍蝇,聚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推开门,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房子尽头,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这是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你要干什么?”她擦了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我受不了热闹,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2016 高考 语文 专题 14 文学 文本 阅读 练习 全国 通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