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难点难点 2 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与隔离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呈现于高考卷面中,是考生备考临考的难点之一.难点展台1.()如图 2-1,质量为 2 m 的物块 A 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 m 的物块 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在已知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A、B 做加速运动,A 对 B 的作用力为_.2.()A 的质量 m1=4 m,B 的质量 m2=m,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将 B 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手
2、,让 A 沿斜面下滑而 B上升.A 与斜面无摩擦,如图 2-2,设当 A 沿斜面下滑 s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 B 上升的最大高度 H.案例探究例 1()如图 2-3 所示,质量为 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21,即 a=21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
3、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法一:(隔离法)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取小球 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摩擦力 Ff,如图 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取木箱 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地面支持力 FN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 Ff如图 2-5.据物体平衡条件得:FN-Ff-Mg=0图 24图 2-5图 2-3Fmm212图BAA3022图B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且 Ff=Ff由式得 FN=22mM 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FN=22mM g.解法二:(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
4、”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mg+Mg)-FN=ma+M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N=22mM 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 FN=FN=22mM g.例 2()一个质量为 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53的斜面顶端,如图 2-6,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 10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临界条件的挖掘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对物理过程缺乏清醒认识,无法用极限分析法挖掘题目隐含的临界状态及条件,使问题难以切入.解题方法与
5、技巧:当加速度 a 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 a 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 a=10 m/s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 a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 mgcot=ma0所以 a0=gcot=7.5 m/s2因为 a=10 m/s2a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 N=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 2-7,则 Tcos=ma,Tsin=mg图 2-6图 2-7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所以
6、 T=22)()(mgma=2.83 N,N=0.锦囊妙计一、高考走势连接体的拟题在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初是多以平衡态下的连接体的题呈现在卷面上,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二、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分析和求解物理连接体命题时,首先遇到的关键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其方法有两种: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1.隔离(体)法(1)含义:所谓隔离(体)法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物体、状态和某些过程,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难点突破-连接体问题doc-高中物理 201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难点 突破 连接 问题 doc 高中物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