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9页 共39页案例问答题模板 心理诊断技能答题举要,供大家参考。初诊接待1.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或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答(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五)向求助这说明保密原则(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八)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
2、式2. 注意事项(一)避免紧张情绪。二)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三)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特别是对心理测量资料的保密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承诺咨询者的责任,并说明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四)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咨询人员不可为了获取求助者的信任而随意夸大它们的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受范围限制,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做任何承诺。(五)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
3、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等)。接待来访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摄入性谈话1摄入性谈话操作步骤(一)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二)确定提问方式(三)倾听(四)控制谈话方向(五)对谈话内容归类(六)结束谈话:(结束谈话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2. 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或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员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诊断目的下达的谈话目标。 5)、求助者提出的要求中,或心理咨
4、询员的观察中,或心理测评结果中,抑或是上级心理咨询师提出的摄入性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3. 你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4.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在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3)
5、、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5.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6.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题册267页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6、,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7.问题提问过多的消极作用有哪些造成依赖 责任转移 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会使求助者产生防御机制 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和说明正确使用心理测验1.操作步骤(1)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7、。(2)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3)使用心理测验必要时应填写书面报告。)2.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在选择问卷或量表时,可依据以下途径: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以便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 4)、为除外其它疾病而使用量表。3.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1.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1)人口学 性别 经济状况 受教育状况 婚姻、生活状况 生活方式和习惯 有无重大改变、婚姻家庭 性生活 心理相容度、工作
8、记录 态度 兴趣 满意程度、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 价值观和对未来的看法。(2)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2.个人成长资料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附以下提纲, 供参考: 1、婴幼儿期 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 (身体发育、家庭、事件、亲子关系) 3、少年期生活 (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 4、青年期 (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案例中可能呈现
9、括号中的内容,有多少写多少。3.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分类整理。1)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2)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 (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举例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常见案例中求助者主要症状的汇总举例:1)一般心理问题:焦虑、烦躁、注意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2)严重心理问题: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意向
10、下降、兴趣下降、焦虑、紧张等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a。抑郁性神经症: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焦虑、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失眠等b。疑病性神经症: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右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胸、肩等部位不适。c。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洗涤/检查/意向、回避行为、焦虑、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d。精神分裂症:幻听、被害妄想、恐惧、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e。神经衰弱精神易兴奋、易疲劳、烦恼、易激惹、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回避行为、睡眠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f。社交恐怖症:恐惧、焦虑、易激惹、精神紧张、回避行为
11、、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1)躯体疾病(1)躯体障碍、异常感觉,如疼痛不适、疲劳乏力、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等。(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入睡困难、胃部不适、头昏晕眩、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呼吸急促。2)生理缺陷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社会功能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无法上班上学经常缺勤。答题技巧:求助者活动效率一般都有下降,所以一定要写上几句。2社会交往状态(1)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失调、外界接触不良。(2)固执、退缩、回避、攻击等社会功能受损。4.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2)、既往病史、家族史、
12、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交往情况。8、对未来的希望初步诊断1. 什么是“引发求助者心理和行为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是什么?2.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3.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4
13、. 2.确定关键点的原则或注意事项1).认真对待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2).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确定或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时的几个问题一郭念峰的判断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统一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二具有典型症状与特异行为三是否主动求医 神经症具有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重性精神病很少主动求医。四有无自知力 神经症具有自知力,重性精神病无自知力。根据以上四点可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性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现实
14、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1现实因素激发原因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常形冲突)2持续时间较短时间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是心理冲突持续)3社会功能常态程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维持正常,但效率有所下降。 (情绪认知人格行为社会功能各项均正常)4反应没有泛化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要点1. 三原则 自知
15、力 主动求医 无幻觉妄想,排除精神病2. 对照症状学标准3. 严重程度标准 无回避泛化,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4. 病程标准5. 除外标准 不严重,时间短6.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1. 与精神病相鉴别2.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3. 与主要症状的神经症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1强烈刺激原因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 (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2时间持久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最长不可超过一年)。3反应强烈程度遭
16、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反应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诊断程序要点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根据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是精神病。2. 根据求助者表现出的症状,内心痛苦的程度,对社会功能影响情况,有无泛化和回避,以及病程,判断是否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样
17、心理问题。3. 参考心理测验结果4. 最终作出诊断诊断的依据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 根据求助者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为 x个月,已经出现回避和泛化,已经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3、 心理诊断支持本诊断4、 最终诊断结果 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
18、: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症状泛化、功能受损。1变形冲突原因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2持续时间时间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 (超过三个月即神经症)3功能受损程度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影响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4内容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四、神经症(注意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叙述上的区别) 神经症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功
19、能受损、症状泛化、病变基础。1变形冲突原因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患者无法协调并感到精神痛苦。 (变形)2时间持久时间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病程最少3个月。焦虑性神经症也不少于3个月,惊恐发作则是首次焦虑发作后持续1个月。3功能受损程度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如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4充分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充分泛化。5病变基础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答题技巧:1严
20、格按规范从大到小给出本案例明确诊断,三级心理异常内容仅限于神经症,疑病症考得较多。2难断强迫症或焦虑症,别直接下结论,要逐层来,先诊断为非精神障碍疾病,再确诊为神经症。3在上述诊断过程中,诊断依据尽量略写,可一笔带过。小类诊断如没把握也要给出,不能略去。4如题目未问及如何与精神病和其他心理问题相鉴别,做题时也要进行鉴别,并视时间情况详略。5如问诊断依据,也从大类到小类,视情况详略填写,重复不要太多。鉴别诊断答题也按此进行。诊断流程: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要先从三原则入手,以满足改卷人的偏好,往往也会酌情给分。1.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
21、异常心理(排除精神疾病)2.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3.根据四条标准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4.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大类如神经症)5.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6.根据症状表现,以三原则鉴别大类开始,再鉴别同类心理问题(如疑病症、强迫症、焦虑症)。具体操作:在完成1、2、3、4、步骤基础上,5、6两步可以合并,并按CCMD格式给出诊断。填写格式:(以社交恐怖症为例)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诊断依据: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幻觉妄想、按照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
22、重性精神病;变形冲突;精神痛苦;病程持续时间持久;社会功能受损;内容充分泛化; 神经症恐怖或恐惧症状; 恐怖症害怕对象为人际接触、在人群中被人审视。 社交恐怖症心理测量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诊断。 CCMD式:a.严重标准:精神痛苦;社会功能已经受损;内容充分泛化。 (即四条标准中的3、4、5)b.病程标准:病程持续时间持久(两年多来,从不与人多讲话)。c.症状标准:恐怖或恐惧症状。害怕对象为人际接触、在人群中被人审视(与人讲话不敢直视,眼睛躲闪)。d.排除标准:害怕对象不是特定场所,排除场所恐怖;害怕对象为非特定事物,排除特定恐怖。没有焦虑、强迫主导症状,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根据ab项诊断为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咨询 案例 问答题 模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