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doc
《2013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达州市 2013 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20 分)得分评卷人1.古诗词原文填空。(4 分,每小题 1 分。)(1)共看明月应垂泪,。(白居易望月有感)(2),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3)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王湾次北固山下)(4)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李清照武陵春)Xkb 1.C om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荒芜/妩媚 喑哑/荫庇 义愤填膺/莺歌燕舞 呕心沥血/销声匿迹
2、B.干涸/隔阂 炽热/敕令 忧心忡忡/耳聪目明 擎天撼地/秦晋之好C.阴霾/埋汰 遗骸/惊骇 花团锦簇/相形见绌 气冲斗牛/斗鸡走狗D.跋涉/威慑 窥伺/伺机 广袤无垠/貌合神离 鳞次栉比/炙手可热3.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2 分)(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A.(5)(6)(4)(1)(3)(2)B.(5)(
3、1)(3)(6)(4)(2)新课 标 第 一网C.(1)(3)(2)(5)(4)(6)D.(3)(2)(5)(1)(4)(6)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B.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C.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D.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
4、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都德最后一课)B.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C.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茅以升中国石拱桥)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6.综合性学习。(8 分)w ww.X kb1.coM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6 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
5、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1 分)(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2 分)答:诗词列举的小说或战役(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2 分)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平女神像高 10 米,重 16 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
6、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 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 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新|课|标|第|一|网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 20 字)(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同学
7、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 80100 字的导读文字。(3 分)我选择【栏目】来写。二、阅读感悟(40 分)得分评卷人(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711 题。(12 分)【甲文】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
8、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wwW.xkB 1.c Om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
9、迎来。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乙文】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
10、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
11、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
12、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7.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 分)(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w W w.答:(2)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答:8.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4 分)(1)甲文第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答:(2)乙文第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
13、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9.【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2 分)(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2 分)答:(2)乙文第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2 分)答:10.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wwW.xkB 1.c OmA.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化的
14、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C.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11.【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 分)(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链接】: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
15、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答:我选第 句。我的理解是得分评卷人(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216 题。(12 分)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
16、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w W w.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
17、神秘。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年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 达州市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