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序列号: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题目名称_学生学院_专业班级_学号_学生姓名_指导教师_ 年 月 日 1/5 三峡水力发电站的简介 三峡水力发电站简称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21年开始蓄水发电。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其
2、中防洪、发电、航运成为它的主要功能。 三峡水力发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水生动物、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水电站对环境有利的一面 1)低碳环保 自2021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并网运行以来,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
3、三峡电厂累计发电2885亿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0847万t,减排二氧化碳2.5亿t。26台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847亿度,由此每年可减少煤耗4000-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和大量工业废水,并收回成本250亿元。 三峡枢纽2021至2021年货运总量约2.8亿t,超过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通航22年过闸货运量的总和。蓄水后,单位能耗降低46%,节约了大约37万t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85万t;与三峡枢纽通航前历史最大货运量1800万t相比,2021至2021年三峡枢纽增加货运量累计1.76亿t,与相应公路运输能耗相比,节省约700万t标准煤能耗
4、,相应减少排放约1600万t二氧化碳。 因此,三峡枢纽运行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为我国化石能源节约和应 2/5 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的减少排放做出了贡献。2)对周边的气候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
5、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 从整体上来看,三峡水电站对三峡周边的气候起了一定的调节和改善的作用。 三峡水电站对环境不利的一面 1)陆生植物 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80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而以下三种珍惜植物必须重视保护: 1、荷叶铁线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库区特产,断续分布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千米长,向两岸纵深35千米的狭长地带。在亚洲大陆仅存与此。 2、疏花水柏枝 三峡地带特有植物,种源数量极少,分布狭窄,分类及地理分布有科学研究价值。树形美观,有潜在观赏价值;幼嫩枝叶可供
6、入药。分布在秭归、巴东、巫山县的长江两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内。 3、川明参 我国特有植物,仅此一种,多年生草本,为名贵药材。野生原产地是夷陵区莲沱。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页岩风华石缝中野生种已极稀少。该地位于三峡水库下游,虽不受淹没影响,但在修建对外公路或其他设施时又可能遭受毁灭。2)水生生物 1.白鳍豚 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惜水生哺乳动物,已被列入 3/5 世界濒危物种名单目录,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1600千米的江段内,由于历年来人类活动的增加或不当,使白鳍豚以外死亡增加(包括渔具致死、江中爆破作业致死、轮船螺旋桨击毙、误进
7、水闸等)。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加大,对白鳍豚越冬极为有利。搁浅死亡可望避免,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鳍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增加。为此长江新螺江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将会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场135千米,该区域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是目前白鳍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 2.中华鲟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幼鱼待性腺发育到三期恋爱后,会进入长江口洄游至金沙江下游交尾繁殖。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至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
8、峡工程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又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3)水库的污染 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华现象,主要是由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 针对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1)
9、陆生生态保护 对陆生生物的保护实施了以荷叶铁线蕨和疏花水柏枝两物种为重点的陆生物种保护,采取了包括种质资源的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就地保护等多种保护措施。并针对区域代表性的陆生生态系统,开展了宜昌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和保护工作。为保护荷叶铁线蕨,在万州新乡三道河村建立一个2平方千米的物种保护点进行人工栽培;疏花水柏枝的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一集中树木产地;川明参的保护点就设在夷陵区莲沱。 2)水生生态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放流法) 4/5 水生生物地保护措施是建设长江河口中华鲟、白鲟幼鱼保护区,葛洲坝下中华鲟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
10、护区,白鳍豚江豚自然保护区等;持续实施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幼鱼的放流工作,累计放流中华鲟500多万尾,2021年至今连续四年组织实施了达氏鲟、胭脂鱼及其它特有鱼类和经济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并将继续实施;组织开展了物种资源保护的相关科学研究,如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与保护对策研究等。3)漂浮物清理 长江干流上的漂浮物一般由树木和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等组成,主汛期主要是山林植被和农作物秸杆,非汛期漂浮物较少,主要是船舶垃圾和白色污染物。 自2021年开始,中国三峡总公司委托重庆市和湖北省地方政府在三峡库区干流进行清漂,主要清理方式为使用机械化清
11、漂船和机驳船对漂浮物进行打捞并转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坝前水域的漂浮物由中国三峡总公司租用拖轮及机驳船进行清理,并建造了一艘为300立方米的大型机械化清漂船,于2021年进入投入使用。 从2021年蓄水初期至2021年底,三峡水库坝前和库区干流共清理漂浮物约185万立方米。库区干流没有出现漂浮物大面积聚集和严重的碍航现象,坝前没有因漂浮物而影响通航、发电,水库水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同时,当地政府还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整体看待三峡工程对生态坏境的影响 三峡水电站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所起做的贡献的不可忽略的;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碳的排放量和改善周边的气候,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的来说,趋利避害是指导管理运作三峡水电站的中心思想,让人们从三峡水电站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好生态环境。 专业班级:电气创新班 姓名:xxx学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 5/5第 8 页 共 8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