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二).doc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二).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據 1.1爲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預防職業病,保護全體員工的身體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病危害專案申報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1.2職業衛生管理與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原則。 2、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各車間、部門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3、定義 3.1職業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産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
2、.2職業病。指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並列入國家公佈的職業病名單的疾病。 4、機構設置 公司成立職業衛生管理領導小組,xxx任組長,xxx任副組長,各車間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爲組員;安全保衛部爲職業衛生的日常管理機構。 5、職責 5.1職業衛生領導小組職責: 5.1.1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衛生管理與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並將此工作列入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5.1.2審定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案,並定期監督檢查方案的落實情況,解決各部門關係協調、所需資金落實等問題。 5.2安全保衛部職責: 5.2.1
3、宣傳、貫徹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並監督實施。 5.2.2確定公司的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協助市工業衛生監測站對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進行監測,並對監測結果進行公示;對超標場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監督整改。 5.2.3負責職業病危害專案申報工作,負責企業勞動衛生檔案的建立工作; 5.2.4負責組織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查體和應急時的健康檢查工作;爲接觸職業危害因素職工辦理職業健康監護證; 5.2.5負責組織進行建設專案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5.2.6負責在職員工職業病檔案的歸檔工作。 5.2.7會同人力資源部聯合開展職業衛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體員工的職業衛生知識,提高自救
4、、互救能力。 5.3人力資源部 5.3.1負責新入廠員工上崗前的健康查體和員工離崗前的職業健康查體工作。 5.3.2負責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 5.3.3負責退休退養職工的職業病管理工作。 5.4各單位(各車間、部門)職責 負責本單位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預防工作。 6、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6.1安保部根據公司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時如實地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接受監督。 6.2申報的主要內容有。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濃度或強度;産生職業危害的生産技術、工藝和材料;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 7、職業防護(防塵、防毒、防噪)管理制度;
5、 7.1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7.1.1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權力; 7.1.2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的權力; 7.1.3瞭解工作場所産生或者可能産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後果和應當採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的權力; 7.1.4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的權力; 7.1.5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爲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力; 7.1.6有權拒絕違章指揮、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的權力; 7.1.7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權力。
6、7.2塵、毒、噪場所規定 産生有害氣體的場所,産生噪音的場所。 7.3職業防護(防塵、防毒、防噪) 7.3.1預防措施 7.3.1.1對存在塵、毒等職業危害的建設專案進行衛生預評價。衛生預評價的全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設計階段的衛生審查,施工過程中的衛生監督檢查,竣工驗收以及竣工驗收中對衛生防護設施效果的監測和評價。 7.3.1.2新建、改建、擴建及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的建設專案,都必須有防塵防毒設施,實行“三同時”管理,即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和投産使用。 7.3.1.3要根據預防爲主、全面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編制防塵、防毒、防
7、噪規劃,並納入年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長遠規劃,逐步消除塵、毒、噪危害。 7.3.1.4進入有毒有害崗位作業人員,必須事先進行防毒知識教育,掌握有毒物質的毒性、中毒急救互救知識、防護器材的使用知識,並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作業。 7.3.2生産過程中的控制 7.3.2.1對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産過程,應採用密閉的設備和隔離操作,以無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藝,實行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 7.3.2.2對作業場所散發出的有害物質,應加強通排風,並採取回收利用、淨化處理等措施,未經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7.3.2.3對可能産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
8、杜絕跑、冒、滴、漏。 7.3.2.4若改變産品原材料或工藝流程,可能使塵毒等危害增加者,要採取可靠的預防性措施,按照變更管理的要求進行管理。 7.3.2.5防塵防毒設施,必須加強維修管理,確保完好和有效運轉。 7.3.2.6對塵毒危害嚴重、測定超過國家規定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應當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理。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並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7.3.2.7要認真做好防塵、防毒、防雜訊工作,採取綜合措施,消除塵、毒、噪危害,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7.3.2.8有毒、有害物質
9、的包裝,必須符合安全要求。 7.3.2.9爲接觸塵、毒、噪等有害因素的員工配備適宜有效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督使用。 7.3.2.10在具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或化學燒傷危險的場所應設沖洗設施。 7.3.3職業衛生管理 7.3.3.1必須貫徹執行有關保護婦女的勞動法規,安排工作要充分考慮婦女的生理特點。 7.3.3.2對工作場所存在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定期監測,工作場所各種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7.3.3.3對疑似職業病的員工需要上報職防機構診治的,由安全保衛部和人力資源部提供職業接觸史和現場職業衛生情況,到具有職業病診療資格的職防部門進行檢查、診斷。 7.3.3.
10、4對接觸塵毒等職業危害的員工進行醫學監護,包括上崗前的健康檢查、在崗時的定期職業健康檢查、離崗及退休前的職業健康檢查。沒有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的員工不得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有職業禁忌症的員工不得從事所禁忌的作業。 7.3.3.5工作場所發生危害員工健康的緊急情況,應立即組織該場所的員工進行應急職業性健康檢查,並採取相應處理措施。 7.3.3.6存在職業危害的崗位要制定出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專兼職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嚴格監督崗位操作人員按章操作。 7.3.3.7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醒目位置應設置有毒有害因素告示牌,注明崗位名稱、有毒有害因素名稱、國家規定的最高允許濃度、監測結果、預防措施等。
11、7.3.3.8除按要求對國家規定的職業病進行報告外,發生急性中毒事故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並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書面現場調查報告書,報告書內應有分析、有結論、有改進措施。 7.3.3.9定期進行化學事故應急救援培訓和實際演練,發生急性職業中毒事故時,按照應急救援程式實施現場救援。 8、生産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檢測制度。 8.1安全保衛部進行檢測的專案爲作業場所毒物(氯氣)指標和雜訊指標,檢測點的分佈見氯堿公司危害因素分佈表,檢測頻率爲每月一次。 8.2衛生監督部門對公司確定的危害因素分佈點進行監測,監測頻次每半年一次。 8.3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超標時,安全保衛部與超標單位應立即分析原因,採取
12、有效的防治措施,立即整改。 8.4安全保衛部建立企業勞動衛生檔案,並保存工業衛生監測記錄。 1、新员工上岗时必须进行体检,只有在体检合格后才能就业、上岗。不得安排有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危险、有害作业。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生产、经营场所设置警示标志,以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4、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场所设置通风,排毒,净化系统,使作业场所环境尘毒浓度达到卫生标准。 5、营运车辆要配有急救箱和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6、正确穿戴个人
13、劳动防护用品,并保管好,维护好,正确使用。驾驶车辆期间严禁穿短衣,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和赤膊等。 7、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得员工对危险有害物质有防范意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检查,监督安全工作。 8、为维护女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必须对女员工实行特殊保护措施。 二0一0年七月 目 录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2、职业卫生检查与奖惩制度 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4、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5、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7、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8、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9、职业健康检
14、查与诊治制度 10、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1、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
15、部门、各生产单位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 总经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二、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业病防治职责。 三、每年向职工代表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听取职工对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整改落实。 四、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新、改、扩建或技改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六、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
16、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分管副总经理职责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一、根据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四、督查各单位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整改。 五、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安环部职责 一、行驶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责,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
17、关单位(部门)按期执行。 二、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负有告知义务。 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将有关批复文件报送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四、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登记、上报、建档。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病防治档案,向员工公布,并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六、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督促职工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七、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八、会同办公室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九、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
18、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生产技术部、机电部、选矿车间职责 一、由生产部在编制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时,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职业卫生专篇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二、生产技术部、下达年、季、月度生产计划施工任务时须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三、机电部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 行。 生产单位职责 二、组织对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三、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禁违章、冒险作业。 四、定期组织检查,对辖区
19、内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 五、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六、对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警示。 七、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2、职业卫生检查与奖惩制度 一、检查层次 1、在每季度组织的全公司综合性安全大检查中必须有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2、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必须每月一次对全公司所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查。 3、工段、班组负责人,对作业范围内,每周检查一次。 二、检查内容: 2、作业现场检查。作业场所的总体卫生状况,警示标识、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运行情况,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工人
20、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工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三、各单位对查出的职业危害隐患及时组织整改,并整改情况反馈至安环部。 四、对查出隐患不整改的或整改不力的,安环部根据情况给一定经济处罚,情况严重的,将按公司安全生产奖罚实施细则予以处罚。 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一、每年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生重大变化事项,及时进行申报变更。 二、新项目立项前,项目负责主管部室申报建设项目的同时,申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说明“三同时”过程中的详
21、细清单,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三、每年向主管部门申报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四、各车间、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由班长报告主管领导,申请有关部门检测或委外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4、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一、各生产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二、安环部与已进、新进公司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三、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
22、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四、公司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安环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五、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六、不定期的对各生产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5、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卫生 管理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