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历史 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3年高一历史 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一历史 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变化原因: 的客观影响;(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新式知识分子的推动;近代民主思想的潜移默化。社会变革的影响衣食住习 俗传统男: ;女: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传统菜系北方:四合院(家族、等级)婚俗、社交礼仪(封建等级森严)鸦片战后西装传入西
2、餐传入租界开始出现西式住房;民国初期男: 女:改良新旗袍 (特点)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毗连式房屋(厦门中山路)文明、简化、平等 中山装的样式蕴含了孙中山的共和理想(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 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与特点(新旧并存)、缠足蓄辫陋习的废除、交际礼仪(见面称呼与礼节)的变化二、交通和大众传媒的进步交通自行车、 、汽车、轮船、 通讯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77年有线电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大众传媒报纸:1873年 开创国人办报先例广播:1926年,哈尔滨广播台电影1905年,中国人拍摄的无声电影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端。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建立互联网: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注意理解分析报纸的功能和科技发展对交通通讯、传媒变迁的影响。注意理解分析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三、认识1、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征:随着中国近现代经济、民主和思想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演变而进行的;趋势是由闭关自守变为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变为向现代化迈进;既存在着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文化碰撞,但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2、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影响: - 2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年高一历史 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 2013 年高 历史 期末 复习 提纲 第五 课时 中国 现代社会 生活 变迁 人民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