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4声现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版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4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版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4声现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解读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
2、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利用回声测距。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a当t0.1 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b当t0.1 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反射面光滑,反射效果较好,易听到回声;反射面粗糙、疏松多孔,声音会被吸收,不易听到回声。回声的利用与防止:回声测距与测速(s=vt/2)、电影院的墙壁。二、声音的三要素1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2音调(1
3、)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2)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记作Hz。(3)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听见的频率范围。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 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3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
4、度越高,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1)振幅: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幅度。(2)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远越分散,响度越小。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4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人或乐器发声的音色都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三、噪声的控制1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保角度:妨碍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说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音,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5、1)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dB。(2)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 dB。3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人在耳处减弱噪声。注意:(1)噪声只能减弱,不能消除;(2)噪声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噪声除草、发电、除尘、诊病等。4乐音和噪声的对比区别名称乐音噪声定义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产生原因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波形联系乐音和噪声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声音从物理角度是乐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噪音。大小都用分贝(dB)作单位四、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关系: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2声与能量关系: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说明: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是人们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任何声音的传播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重点考向典例引领最近,
7、羊村的小羊们以“声现象”为主题展开了一次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冰中传播B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可以听到C声速不受介质种类的影响D声速不受介质温度的影响【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冰是固体,声音可以在冰中传播。故A正确;B物体振动能够发声,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我们无法听到声音。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声速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声音只有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 m/s,温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说明声速受温度影响。故D错误。变式扩展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
8、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答案】C【解析】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嗒嗒”声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
9、哗哗”的流水声【答案】C【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引领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
10、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波形的复杂程度也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变式扩展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
11、声音产生的原因B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速和振幅的关系【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
12、信息【答案】BD【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答案为BD。典例引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不能减弱噪声的措施是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A、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13、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变式扩展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答案】D【解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产生,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A项不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阻断噪声传播,B
14、项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也是阻断噪声传播,C项不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选项D符合题意。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在高架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AC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典例引领宋词解语花上元中描写元宵节“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飘麝”,其中“箫鼓喧”中的鼓声是由于鼓面_产生的;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声音
15、可以传递_。【参考答案】振动 信息【详细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的鼓声是由于箫鼓的鼓面振动产生的;有节奏的鼓声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鼓声可以传递信息。变式扩展1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B商店里用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D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答案】A【解析】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以此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利用可闻声波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
16、,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面,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_,这个现象说明_,请列举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_(举一例即可)。【答案】烛焰晃动 声音具有能量 超声波清洗眼镜【解析】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原理。练习精选考点闯关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
17、以传递信息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D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4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
18、叉振动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5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6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楼梯口标语“轻声慢步靠右行”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7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中说法错误的是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在医
19、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乐器种类,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8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D用手捂住耳朵9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声音”是超声波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这种“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10控制噪声污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一项,我们用_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备战 2020 中考 物理 考点 04 现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