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2页 共22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策略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
2、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兴起,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全球产业分工日益深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全球资源提供了市场条件。为了利用好这一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因此,深刻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背景,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点,是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重要命题。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背景分析(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顺利走过了经济起飞的初级阶段,而且依靠制度增长和要素增长,在经济总量、
3、财政收入、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连续不断的增长的事实和中外一些舆论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照此方式运转下去,中国的经济还将高速增长1。但是,理性的考察和分析后就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第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第二,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加剧了经济内外失衡,即投资与消费失衡和内需与外需失衡。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粗放型增长模式积累下一些矛盾与问题,并在新形势下逐
4、步变得尖锐和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已经变化了的生产要素结构与传统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国际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但我国由于就业压力大和资源准入低的特点,在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的领域投资热情依然很高。二是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足以支承日益庞大的经济规模,如很多产业规模很大,但大而不强,大而不壮,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没有一流的设计、过硬的产品、多元化的服务,缺少技术标准的参与权,市场准入的话语权,产品贸易的定价权。三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使改善经济结构的目标难以实现。如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逐年下降,投资与消费失调、内需与外
5、需不合理等。四是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已发生变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而且对国际贸易和传统工业的保护有所加强,制造业的竞争重新成为各个国竞争的角力点,中国赖以依托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地位正逐步丧失。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外贸贸易争端压力居高不下、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条件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唯一的出路就是产业机构升级,而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 我国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已较为扎实,资源条件较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2。第
6、一,我国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作支撑。近年来,我国在高速铁路、核电机组、电动汽车、超高速计算机等一系列世界前沿性先进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无不以巨大的国内市场作支撑。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获得规模起步,构筑技术创新与市场化和商业化应用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此外,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我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资料,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 11.4%。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21个大类所占份额名列世界前六位,15个大类名列前三,7
7、个大类名列第一3。第二,可以较小的技术变迁获得较大的边际收益,便于实现前端起步跨越式发展。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践证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内生的技术进步之所以能够保证经济的长期增长,是因为技术进步自身不仅可以带来产出的增加,而且可以通过外部效应使其他要素的收益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尽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还存着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投资等因素,使技术的传播扩散比以前更快,我国更容易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已有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可以较小的技术变迁获得较大的边际收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看,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在成长的幼稚阶段
8、,技术尚未成熟。中国与发达工业国家间的技术差距不大,并非居于明显劣势,有易于起步和接近平行竞争的特点,完全可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研发,突破发达国家对技术的主导和封锁,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在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云计算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甚至局部领域取得领先优势。第三,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资本与人才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的积极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简称研发)经费投入达6 980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按汇率折算的结果已超过德国,排到世界第三位;r&d经
9、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由上年的1.70%提高到1.75%,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252万人年,比上年增长10%。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4 。第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合力已经形成,国家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国务院也作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这些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10、政策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目前,发达国家都已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振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提出了“云计算”、“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千方百计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因此,能否准确把握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培育和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成败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国审时度势、积极而又及时地开展了对战略性新
11、兴产业的理论研究、科学思考、前瞻谋划和战略布局,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到2030年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
12、强有力的支撑。二、政策建议(一)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世界各国、地区产业发展的历程告诉人们,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颠覆性、革命性、竞争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基础之上的,一系列或大或小的产业技术变革的积累,最终将酝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惟其这样才能占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目前,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首先,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与利益,往往通过标准战略,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揉合在一起,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控制和市场垄断,减缓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及核心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进程,以巩固自己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利益最大
13、化的地位。其次,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大肆掠夺研发资源,导致发展中国家本土技术的边缘化、研发资源的流失、技术发展路径的依赖,这对已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这种状况,如果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仍采取模仿模式、代工模式、追随模式,就将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陷阱,就难以由产业链低端迈向产业链高端,就难以摆脱技术依赖的羁绊,就难以分享产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因此,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条件和根本要求。近年来,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步明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的物联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
14、相对较小,甚至局部环节取得领先优势,新能源、生物产业、电动汽车、物联网、云计算、led等领域的创新产业联盟纷纷组建。但是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多不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差距明显,技术专利、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在很多领域受制于人,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比如风能虽然装机容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大型风机的设计能力和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较弱;太阳能电池虽然产量世界第一,但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等新一代光伏电池核心技术不掌握;le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制造环节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led上游区域85%-90%的原始性发明专利被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控制;物联网领域的高端芯
15、片、精密传感器,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所需的重要装备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型成套设备、重要基础件、新材料、高速铁路的关键零部件等也严重依赖于国外厂商。目前,更为严峻的形势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调整强化创新战略的频率之快、层次之高前所未有,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一是发达国家提出“全球经济再平衡” 战略,在制造业实施了“再工业化”策略,在贸易领域实施了“反倾销”举措,以保护本国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部署,纷纷出台了国家层面的科技发展规划,加大了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出台了更加优惠的吸引产业转移政策,力争突破科技发展对经济的瓶颈束
16、缚,这无疑使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面临更加复杂、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局面。因此,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瓶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一是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市场拓展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努力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品销售到成熟用户的良好接续,促进产业链的完整发展。二是要围绕着技术创新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三是以优化制度安排为突破点,构建以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引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
17、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市场环境。五是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二)政府的正确定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主要靠市场和优秀企业,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政府角色居于次要。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我国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发展路径,这就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展新兴产业要不要延续这一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靠政府还是主要靠市场,这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一个非常重要又难
18、以回避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高成长性、高回报性产业,也是具有不确定性、高风险性的产业。一是技术风险,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本身不成熟,技术研发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不完善,进而就可能影响到技术产品的适应性、先进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从而产生技术性风险。二是市场风险,项技术被开发出来后,常常不能准确定位其市场用途,同时还将受到用户的转换成本、用户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的成熟、企业的市场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三是社会风险,市场经济中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地方或部门通过颁布和制定旨在保护地方和部门局部利益的法律和政策所带来的风险等。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此时,政府的作用是不
19、可忽视的。政府需要合理的公共政策选择,推动、引导、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例如巴西在发展乙醇燃料时,政府的支持是关键因素,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进行支持,最终使巴西的生物燃料乙醇产量居世界第二,石油混合乙醇燃料的汽车使用量居世界第一。日本研制“大飞机”项目也获得了政府给予的法律、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有力扶持,不仅提供50%的研制经费,而且带有浓厚国家背景的日本航空公司成为mrj项目(百座以下支线客机)最大的客户。因此,起步落后的日本“大飞机”项目却率先走向市场获得了量产。从物联网、云计算、碳捕获这些战
20、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多数国家采取的也是以政府需求拉动发展的,如美国先期在医疗保健机构、大型组织和政府机构采用rfid标签,跟踪管理个人档案文件,欧洲提出利用一些社会福利先导项目推动物联网部署;美国、日本、韩国在政府机构内大力构建政府云计算系统,以促进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所以,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长处是可以集中社会力量,在看准方向的前提下进行多部门协作和大规模投资,从而使新技术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例如美国的“登月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都是属于这一类比较成功的例子。由于政府决策层远离技术前沿和生产一线,既缺少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又很难精通相应的专业技术,容易理论脱离实际;由于政府投资项目
21、往往缺乏盈利性约束,一旦决策失误将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例如2010年全国各地大举投资新能源产业,使用于太阳能电地的多晶硅产能从4 000吨增加到80 000吨,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许多项目还未发挥效益就面临淘汰。另外,政府的支持还容易造就一些离开补贴就无法生存的企业和利用政府影响垄断的企业,这都不利于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所以,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惟其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否则会阻碍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使其走上弯路,起到相反的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扶持,但真正要使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成长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最终必须坚持市场主导的发展方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 策略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