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doc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题(人民版):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单元综合检测(六)(学生用书为活页试卷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检测范围:专题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解析B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在汉代就出现了,因此,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项,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
2、始流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因此,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句话指出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解析A从材料中“士不耕天下受饥,女不织天下受寒”可知强调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3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解析C根
3、据材料信息可知,小农“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一生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4(2013石家庄质检)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 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B材料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出现,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B项。5(2013衡水期末)读晚商文化分布示意图,据此图可知晚商时期的青铜铸造()A是该时期文化遗址的共同特征B遗
4、址分布和政治中心分布一致C主要集中于黄河与长江流域D随着商朝灭亡而衰落解析B从图片中我们可知代表性青铜器出土地区与古代政治中心的分布是一致的,故选择B项。A项表述绝对,C项错在长江流域,西周的青铜器铸造业更加繁荣,D项错误。6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B古代制瓷业和丝织业很发达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中国国名与瓷器或丝绸直接联系起来,可见瓷器和丝绸在中外交
5、往中的分量突出,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发达,故选B项。7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解析B官营手工业拥有技术、规模优势,故选B项。官窑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排除A项。与朝廷威严无关,排除C项。官窑实行技术垄断,不利于创新,排除D项。8沈氏家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
6、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D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民的副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C两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9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C商业繁荣 D雇佣关系出现解析D雇佣关系最早出现在明朝,选择D项。10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
7、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解析CA、B两项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都是农业方面的成就,从本质上看属于以封建自然经济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农耕文明的发展情况;D项干扰性较大,但它主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只有C项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基本要素:机工、机户、雇佣剥削关系。11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
8、以获取的信息有()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 B C D解析C材料反映出江浙等地区的丝织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货值巨大等,故正确;材料仅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没有反映出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说法本身有误;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说明正确。12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
9、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B信奉四海龙王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期盼风调雨顺;信奉妈祖是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期盼出海平安。13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请指出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商业发展的推动A B C D解析B南宋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占据北方,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出现并立局面,故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宋代有所松
10、动,但是并没有放弃,故不正确。14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解析B材料介绍了票号的出现,D项不符合题意首先排除;A和C项分别错在“最”和“完全”上,过于绝对;票号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是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B项正确。15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解析D材料
11、信息反映了在“公田”之外又出现了“私田”,这说明周代的井田制遭到破坏。A、C两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周代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是“公有制”,排除B项。16“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现象。A项说法错误,在封建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优导学案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 创优 导学案 2014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04162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