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9分)对孔子思想中“时”的认识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孔子在论语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这里的“无可无不可”,说的是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里仁中说:“子曰:君子
2、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孔子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论语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
3、时机的,我将余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由此可见,孔子的“时”是和他所主张的“仁”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时”与“仁”的交融会通。孔子把“事君以忠”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
4、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实际上,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中庸即恰到好处、恰到火候的状态,就是“时中”。孟子发展了“时中”的思想,引入了“执中”“有权”的观念。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的“权”就是因时而变、顺势变化的意思。”当嫂子掉进水里,就必须援之以手,将其救起,再讲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了。在这里,“时”与“仁”最终得以会
5、通融和,“时”的变通是为了实现“仁”的理想。总之,孔子思想中“时”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孔子所说“无可无不可”,即“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了孔子的“时”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源头。B“无适也,无莫也”说明对孔子而言,为择善而从,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以获得最佳效果。C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意欲前往。孔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待“时”
6、而动的观念。D孔子不拘泥于“事君以忠”的成见,从而否定了管仲“非仁”,反映了他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答案】A【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对“时”与“仁”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孔子的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他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而这依“时”而动的原则则是“仁”。B“时”与“仁”密切相关,孔子应“非仁”的公山弗扰之召前往,是想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所采取的变通的“时”的手段。C“时”与“仁”交融会通,对“仁”的内涵可“依时而定”,管仲以前“事君以忠”为“仁”,管仲以后“仁”则变为对人民
7、、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D孟子引入了“执中”“有权”的观念,使“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嫂子掉进水时,就不能再讲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援之以手。在这里,“时”是手段,“仁”是理想。【答案】C【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时”与“仁”同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但人们只注意到了“仁”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讨论,而忽视了“时”的思想。B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在当时被称为贤人,孔子对他们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他却不想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C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因受儒
8、家“事君以忠”思想的影响自杀以殉,因而得到子贡的肯定。D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A“时”并非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只是一个重要的内容。B“不赞成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属无中生有。C召忽“自杀以殉”时还没有儒家学说。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
9、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
10、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11、!”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非与:难道不是吗? 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率:行走。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宰:家臣,总管。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 穷:贫穷D从者病,莫能兴 病:疲惫不堪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
12、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赐,而志不远矣 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项,第一个“则”意思为“那么”;后一个“则”表转折,却。B项,第一个“乃”,就;第二个“乃”,才。D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独;第二个“之”,代词,这。C项,两个“而”都是通假字,同“尔”,你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句与“孔子用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予一以贯之
13、 B为天下笑者。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答案】B 【解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
14、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题目问的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D项,“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错误,选项对应的句子是“使尔多财”,这句话的意思是“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这是表示假设,并非许诺。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15、、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翻译(8分)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3分)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5分)【答案】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
16、中诸侯的弊病。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18 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 侍坐测 提升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04738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