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农村林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农村林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农村林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页 共8页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农村林权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将乐县调研报告摘要:新林改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特别是山区土地制度的重要措施,是继耕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的又一次伟大实践。笔者以此次新林改后的林权流转现象为研究对象,描述林权流转主要形式及现状,分析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新林改 林权流转 规范化引言林权是指林地的经营使用权。2003年,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试点省份之一,福建省开始率先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新林改)。由于这次改革直接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被认为是继解放初的土地
2、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改”(樊喜斌,2006)。我国共有林业用地42.42亿亩,其中集体所有的林业用地25.48亿亩,占全国的60.1%。同时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拥有全国90%左右的林地资源。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市)有70%是山区县,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又是贫困人11聚集的林区,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96个分布在山区(贾治邦,2007)。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福建、江西、辽宁等省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
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政策文件,由此标志着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全面推广实施。新林改的主要内容是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即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林业发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如此,由于此次林改在很多方面比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的土地联产承包制改革走得更远,因此这次林改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可以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方向提供一些借鉴。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从政策角度描述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
4、顾善松,2004;刘宏明,2004;徐秀英,2005);有的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了研究(周新玲,2005;祝海波,尹少华,2008);有的学者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对新林改制度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估(程玥,2010;朱冬亮,肖佳,2007)笔者于2010年2月跟随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转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闽、赣、鄂、浙4省20村调查课题组在福建省将乐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主要调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即20082011年的该县农村和农户的林权流转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在调查过程中,一是,主要采用无结构深入访谈法。在访谈过程中,记录农户林的权流转信息和农户的其他行为特
5、征和外部环境特征。二是典型调查。首先课题组根据农户的林地多少和收入水平,尽可能的对不同类型的农户都作一些调查,同时,也选择对林权流转情况比较清楚的农户,进行深入的访谈。另外,在调查中,也尽可能获取当地的统计资料和林业经济的其它材料。调研结束后,笔者以此次新林改后的林权流转现象为研究对象,描述林权流转主要形式及现状,分析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政策建议。一、将乐县林业基本概况将乐县地处闽西北,是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集体林区三明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将乐全县土地面积336.6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3.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7.1%。而在林业总用地中,其中有林地
6、面积28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6.4%。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627万立方米,毛竹面积44万亩,总立竹量约4607.78万根,总森林覆盖率达83.1%,位居全省前列。目前,该县工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76.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26%,其余则基本上是用材林。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将乐县的森林限额采伐蓄积量为86.1157万立方米,平均每年17万多立方米,其中商品材限额采伐蓄积量为56.7957万立方米,平均每年近12万立方米。由此可见,林地经营和林业产业在该县的经济结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林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二、当前将乐县林权流转主要形式及现状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
7、提下,按一定程序,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方式,有偿或无偿的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行为。林地流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福建林地流转呈现蓬勃发展势态,将乐等县市的林地流转也有较快发展。总的来看,我国林地流转呈现九大特点。(一)出租经营。一是林地使用权以出租形式转让给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造林、管护、经营,承租人自行负责购买种苗、栽植、管护,按年交付林地租金。以出租形式出现的林地一般都有连片、面积大、便于管理等特点,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如自怀镇文明村一社马岩子450亩林地,承包给先滩镇周惠强,期限30年,承包人每年交纳租金1000斤大米(按市场行情折合成现金
8、每年底支付)。二是林木采伐经营权以出租形式转让。由于竹林每年都可进行采伐,竹林所有者将采伐经营权转让给受让者,每年收取一定的转让资金。如:将乐县百林竹业公司通过此方式获得了福宝、榕山两个国有林场和福宝镇林场近2万亩毛竹林30年的采伐经营权。三是林权所有者将森林的生态资源、景观资源以出租方式转让,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如:将乐县福宝林场将龙栖山景区租赁给将乐县旅游公司经营,第一年收取租金12.5万元(以后逐年递增)。目前,全县按此方式流转的集体林地达4.5万亩。(二)入股分红。采取林权所有者(村社或农户)以林地、投劳折资入股,经营者以资金、技术、物质等形式入股,将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管理等折算成
9、股份,收益按股分成。合作双方共同享有林地使用权,林权无需变更,以双方所持股份收益分成,核心是共同经营。如:赤天化纸业公司在福宝、先滩、九支、五通等乡镇发展纸浆竹基地,实行竹、浆、纸一体化发展,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民出土地和投劳,公司出种苗、化肥等物资,与农户共同管护或支付农户一定的管护报酬,投产后公司与农户“四、六”或“五、五”分成,极大降低了林农的风险,目前,该公司在将乐县已建成纸浆竹基础6.7万亩。目前,全县按此方式流转的林地达7万亩。(三)联合经营。林权所有者因资金、技术等原因无力经营管理,生产难以为继,但林权所有者又不愿出让林地经营权或林木所有权,则由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注入资金、技术,参
10、与管理,共同经营,收益时按比例分成。如:博融公司采取此方式在白鹿、甘雨等乡镇营造速丰桉工业原料林基地近2万亩,保证农民采伐时每亩每年收入不低于200元。目前,全县按此方式流转的林地面积为2万亩。(四)产权置换(林权换路权)。山区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丰富的木竹资源不能运输出来或运输成本相当高,资源优势不能转换为资本优势,大量木竹资源只有浪费在山上,交通成为制约山区林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资源紧缺,木竹经营加工企业原料受限,因此,在资源过剩和原料紧缺的双重作用下,资源供需双方一拍即合,一种新型的“以竹(木)换路”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即木材经营加工者投资修路,林权所有者则将一定期限的竹木经营权转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体 制度改革 福建省 农村 林地 流转 现状 存在 问题 对策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