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2年】江苏省常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12年】江苏省常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12年】江苏省常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1-2012年江苏常州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 选择题1. (江苏省常州市2002年2分)若点P (1m,m)在第二象限,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0m1 B.m0 D. m1【答案】D。【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解不等式组。【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因此,点P (1m,m)在第二象限,所以1m0,m0,解得m1。故选D。2. (江苏省常州市2003年2分)某人骑车外出,所行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
2、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下列四种说法: 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快; 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慢; 第3小时后已停止前进; 第3小时后保持匀速前进。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A。【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知,相同时间所走路程不相同,3小时后,路程没有变化,可以判断三点的大小及行驶的状态: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前三个小时,每段的图象都是直线,是一次函数,每段中都是匀速运动,函数图象的倾斜角越大说明速度大,3小时以后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变,因而第3小时后已停止前进;因而正确的说法是:。故选A。3. (江
3、苏省常州市2005年2分)某水电站的蓄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某天0点到6点,进行机组试运行,试机时至少打开一个水口,且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给出以下3个判断: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4点到6点不进水不出水. 则上述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通过图甲、乙,明确进水速度和出水速度,再根据图丙的折线图,判断进水,出水的状态:根据图示和题意可知,进水速度是1小时1万立方米,出水速度是1小时2万立方米,所以,由图丙可
4、知: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3点到4点,一只管进水一只管只出水;4点到6点2只管进水一只管出水。判断正确的是。故选A。4. (江苏省常州市2006年2分)已知:如图1,点G是BC的中点,点H在AF上,动点P以每秒2 cm的速度沿图1的边线运动,运动路径为:,相应的ABP的面积关于运动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2,若AB=6 cm,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 图1中的BC长是8 图2中的M点表示第4秒时的值为24图1中的CD长是4 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的值为18A1个 B2个 C3个 D4个5. (江苏省常州市2007年2分)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BCD【答案】C。【考点】函
5、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根据题意得:0,解得,故选C。6. (江苏省常州市2007年2分)如图,图象(折线OEFPMN)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3分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B第12分时汽车的速度是0千米/时C从第3分到第6分,汽车行驶了120千米D从第9分到第12分,汽车的速度从60千米/时减少到0千米/时7. (江苏省常州市2008年2分)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
6、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 (1)他们都骑行了20km;(2)乙在途中停留了0.5h;(3)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4)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乙在途中停留了10.5=0.5h;相遇后,甲的图象在乙的图象上方,即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甲比乙早2.52=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8. 江苏省2009年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将图中的三角形甲平移
7、到图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B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答案】D。【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图形,对比图与图中位置关系可知:平移是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故选D。9. (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2分)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10. (2011江苏常州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分别为A
8、、B、C、D,轴上有一点P。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作关于点B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点C的对称点,作关于点D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作关于点B的对称点,按如此操作下去,则点的坐标为【 】A B C D 【答案】D.【考点】点对称,分类。【分析】按此分类,P1(2,0),P2(0,-2),P3(-2,0),P4(0,2,P4n(0,2,P4n+1(2,0),P4n+2(0,-2),P4n+3(-2,0)。而2011除以4余3,所以点P2011的坐标与P3坐标相同,为(-2,0)。故选D。二、填空题1. (2001江苏常州2分)写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 y=_;(2)y=.【答
9、案】;。【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分别求解: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2. (江苏省常州市2004年1分)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3. (江苏省常州市2004年2分)点A(1,2)关于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答案】(1,2);
10、(1,2)。【考点】关于y轴对称和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进行求解:点A(1,2)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1,2);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2)。4. (江苏省常州市2005年4分)已知抛物线的部分图象如图,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满足y0的x的取值范围是 ,将抛物线向 平移 个单位,则得到抛物线.【答案】3;15;上;4。【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平移变换。【分析】把抛物线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和交点式,可求对称轴;根据交点式和图象的开口方向,可求y0时,x的取值范
11、围比较需要平移的两个函数式,可以发现平移规律:,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3;0时,15。加上4得到,抛物线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5. 江苏省常州市2006年2分)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若分式的值为零,则 。【答案】:。【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要使分式的值为零,必须。6. (江苏省常州市2007年2分)点A(1,2)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答案】(1,2);(1,2)。【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A(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A(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7. (江苏省常州市2008年2分)点A(2,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答案】(2,1);(2,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A(2,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
13、、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A(2,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AO的坐标是(2,1)。8. (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2分)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是 ,点P(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2的坐标是 。【答案】(1,2);(1,2)。【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1(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2的坐标是(1,2)。9. (2012江苏常州2分)已知函数,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4、若分式的值为0,则x= 。【答案】;。【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因此,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三、解答题1. (2001江苏常州5分)已知,如图:(1) 写出点A的坐标_;(2) 画出A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3) 画出直线y=x的图象;(4) 画出点A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C;(5) 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_三角形。【答案】解:(1)(2,3)。(2)(3)(4)解答如图:(5)直角。【考点
15、】坐标与图形的对称变化【分析】(1)根据图形直接写出A的坐标。(2)如图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特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所以知道B的坐标。(3)找出两个横坐标,纵坐标相等的点就可以画出直线y=x。(4)由于A,C关于y=x对称,所以y=x垂直于AC,CB直线y=x, 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2001江苏常州7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1) 画出一次函数y=x+的图象,记作直线a,a与x轴的交点为C;(2) 画出ABC,使BC在x轴上,点A在直线a上(点A在第一象限),且BC2,ABC1200;(3) 写出点A、B、C的坐标;(4) 将ABC绕点B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16、旋转,使点A落在x轴上,求此时过点A、B、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答案】解:(1)令x=0,则y=,令y=0,则x=1,则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1,0)。作图如下:(2)C在x轴上,且ABC=120,B点坐标为(1,0),在直线y=x+的图象上取点A,使ABC=120即可。作图如下:(3)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3,2),B(1,0),C(1,0)。(4)设三角形旋转以后的图形为ABC,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C=AC,BC=BC,此时AC旋转的角度为ACD=60。同理,B也旋转了60,即ACA=BCB=60,AC=AC=。故A点坐标为(5,0)。同理可得BC=BC=。过
17、B作BEx轴,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EC=1,故E与原点重合。此时B点坐标为(0,2)。设此时过点A、B、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把A,B,C三点坐标分别代入得,解得。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旋转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勾股定理。【分析】(1)分别令x=0,y=0找出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即可画出一次函数y=x+的图象。(2)在x轴上找点C,使BC=2,根据ABC=120可知,C在B的右侧,且B点坐标为(1,0),在直线y=x+的图象上取点A,使ABC=120即可。(3)过A作ADx轴,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设
18、A(x,y),则y=x+,过A作ADx轴,则CD=x1,ACD=180ABC=180120=60。AD=CDtan60=(x1),即(x1)=x+,解得x=3,y=3=2。A(3,2)。由(1)(2)可知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B(1,0),C(1,0)。(4)根据旋转的性质当A落到x轴上时,设此点为A则AA=AC,此时AC旋转的角度为ACD=60,同理,B也旋转了60,BC=BC,过B作BEx轴,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可知B此时正好落在y轴上,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B、A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过点A、B、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 (江苏省常州市2003年6分)如图,已知点A(
19、2,3)和直线,(1)读句画图:画出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B,点A关于原点(0,0)的对称点C;(2)写出点B、C的坐标 ;(3)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如下图: (2)B(3,2),C(2,3)。(3)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BO,A,B关于y=x对称,OA=OB。OA=OC,OB=OA=OC。ABC=900。ABC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中心对称变换作图,中心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1)做AM直线y=x,于点M,并延长到B,使BM=AM,即可得到B,连接AO并延长到C,使CO=AO。(2)根据(1)可求得B,C坐标。(3)连接B
20、O可得到OB=OA=OC,那么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90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4. (江苏省常州市2003年8分)如图,直线OC、BC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和,动点P(x,0)在OB上移动(0x3),过点P作直线与x轴垂直。(1)求点C的坐标;(2)设OBC中位于直线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写出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2)中函数的图象;(4)当x为何值时,直线平分OBC的面积?【答案】解:(1)解方程组 得。C点的坐标是(2,2)。(2)过点C作CDx轴于D,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1,当0x2时,设直线与OC交于点M,则由OPMODC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12年 【中考12年】江苏省常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中考 12 江苏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05333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