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魏晋时代的“啸”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穆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
2、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士人多苦闷,卓荦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
3、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
4、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
5、现代人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1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B“啸”在先秦时代便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C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D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答案】D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
6、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卓荦不群的气质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 (由第二段第一句可知,B项无因果联系。)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
7、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可有可无了。【答案】A【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梅花落鲍照(南北朝)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咨嗟:赞叹。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5分)【答案】对比。(1分)将杂树和梅花
8、进行对比,杂树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终没有耐寒的品质;而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2分)对比突出了梅花骄傲独放的高贵品质。(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9、。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明代钟惺说这首诗“似稚似老,妙妙”。所谓稚就是稚拙,老就是老练。这个评语颇有见地,也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加以理解。(6分)【答案】 “稚”体现在: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2分)语言朴实无华,无雕琢,只是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1分)确有几分“稚”趣。“老”体现在: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1分),当然也可以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1分)“零落逐寒风”的“杂树”,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象征。(1分)这一点又显示出它的慷慨任气,沉劲老练
10、的特色。【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下面这首五律,然后回答问题。(10分)春日忆李白杜 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著名诗人,世称“庾开府”。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著名诗人,世称“鲍参军”。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漫游。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6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
11、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答案】诗坛地位,无人可比(“无敌”);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思不群”);诗歌风格,清新俊逸。(3分)【解析】试题分析: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
12、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杜甫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4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13、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想见、切磋诗艺作结。(诗人诗)(3分)【解析】试题分析: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移 居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注】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隐居的住所失火,直烧得“一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2 行路 咏怀 八十二 其一 基础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05433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