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 .doc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 .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5 课诗词曲五首内容预览:25诗词曲五首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方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预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而,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根底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
2、纯熟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根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展,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拍神韵,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决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心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委婉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么样的内涵呢?如今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
3、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留意读出节拍、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屡次迁徙遥远地区,这里用“
4、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遥远地区。复古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通过亡友嵇康的故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哀叹,因而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思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明白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本人被贬离京尽管只有二十余年,但内心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本人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
5、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遥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尽管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惋惜?显示了诗人活泼的胸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入的名句。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1指
6、名朗读赤壁。2考虑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非常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如此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络,非常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包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光阴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经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尔时机被人记起。正由于发觉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而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觉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谈论感慨抒
7、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7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由于他本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大概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本人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过零丁洋。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四人一小组,考虑探究:(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络?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要点提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曲五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语文 25 诗词 曲五首
限制150内